节点文献
论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本应是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然而却被我们忽视了。在全面践行新课标的今天,我们应高度重视,并搭建平台,切实加以训练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教学,无非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要求。我们知道,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新课标则指出:“数学教育应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高度重视数学语言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发展思维中的重要作用,要想方设法,搭建平台,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小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让学生在阅读数学教材中感悟数学语言
阅读是习得语言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然而,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把教材阅读看作是多余,有时新课上完,做作业时才让学生打开教材。这样的做法,无疑是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就拉远了,其结果是学生学了多年的数学,却不能正确表达,甚至连简单的数学问题都不能用数学语言说出来。这样的教学,其效益是很低的。因此,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数学阅读,更要搭建平台,给足时间,引导学生阅读。实践证明,只有反复阅读,数学的抽象性才能在“其义自见”过程中获得清晰感知。特别是一些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和符号、图表,其逻辑关系才能在反复阅读中实现对教材的本真理解。如“倒数”这个概念,没有反复阅读,我们就难以抓住其中的“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这三个关键词,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三个关键词,才能对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作正确的判断。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边读边思,精嚼细咽。因为数学语言虽简短,但字字关键,只有在细读中揣摩,才能获得其旨,并形成自我数学语言。
二、搭建训练平台,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表达,作为一种能力,没有反复训练,是不可能形成并提升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搭建训练平台,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一)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运用数学语言。小组合作是当下新课改推进的一种重要实践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论是分享学习成果还是交流疑惑不解,都需要数学语言支撑。在这个平台上,每个学生都是语言表达主体,都需要运用数学语言来表述。因此,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教师应要求学生必须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思考和交流。例如,在教学“名数之间的转化”教学时:要求学生把“2米8厘米=( )厘米”的转化过程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述出来。实践中,我们可看到小组中学生这样叙述:2米化成厘米就是200厘米,200厘米加上8厘米等于208厘米。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做得来,还要说得出,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过程,就是在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思维的过程。在小组合作中,鼓励学生既要说,又要听,更多方式去运用实践数学语言。
(二)让学生在课堂小结时运用数学语言。课堂小结是教学流程的不可或缺的一环。传统小结大多由教师担当,而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我来梳理、小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实践证明,通过课堂小结,不仅能提高学生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知识点,还能帮助学生内化知识,进一步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新知,开展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训练,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让他们把思维说出来,就可有效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的教学效果。
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提升数学语言
根据皮亚杰的动手与思维的关系理论,动手操作是促进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等操作进行。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看:引导学生观察①多种不同的分法;②一共分成几份?③每一份的大小怎样?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可以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儿童的数学语言得到强化。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并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去,把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与发展数学素养视为同等重要,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作为一线教师,自身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很重要,其直接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是学生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最好示范。这一点,我们也必须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汪丽娟,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教育学,2017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教学,无非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要求。我们知道,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新课标则指出:“数学教育应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高度重视数学语言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发展思维中的重要作用,要想方设法,搭建平台,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小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让学生在阅读数学教材中感悟数学语言
阅读是习得语言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然而,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把教材阅读看作是多余,有时新课上完,做作业时才让学生打开教材。这样的做法,无疑是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就拉远了,其结果是学生学了多年的数学,却不能正确表达,甚至连简单的数学问题都不能用数学语言说出来。这样的教学,其效益是很低的。因此,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数学阅读,更要搭建平台,给足时间,引导学生阅读。实践证明,只有反复阅读,数学的抽象性才能在“其义自见”过程中获得清晰感知。特别是一些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和符号、图表,其逻辑关系才能在反复阅读中实现对教材的本真理解。如“倒数”这个概念,没有反复阅读,我们就难以抓住其中的“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这三个关键词,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三个关键词,才能对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作正确的判断。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边读边思,精嚼细咽。因为数学语言虽简短,但字字关键,只有在细读中揣摩,才能获得其旨,并形成自我数学语言。
二、搭建训练平台,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表达,作为一种能力,没有反复训练,是不可能形成并提升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搭建训练平台,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一)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运用数学语言。小组合作是当下新课改推进的一种重要实践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论是分享学习成果还是交流疑惑不解,都需要数学语言支撑。在这个平台上,每个学生都是语言表达主体,都需要运用数学语言来表述。因此,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教师应要求学生必须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思考和交流。例如,在教学“名数之间的转化”教学时:要求学生把“2米8厘米=( )厘米”的转化过程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述出来。实践中,我们可看到小组中学生这样叙述:2米化成厘米就是200厘米,200厘米加上8厘米等于208厘米。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做得来,还要说得出,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过程,就是在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思维的过程。在小组合作中,鼓励学生既要说,又要听,更多方式去运用实践数学语言。
(二)让学生在课堂小结时运用数学语言。课堂小结是教学流程的不可或缺的一环。传统小结大多由教师担当,而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我来梳理、小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实践证明,通过课堂小结,不仅能提高学生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知识点,还能帮助学生内化知识,进一步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新知,开展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训练,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让他们把思维说出来,就可有效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的教学效果。
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提升数学语言
根据皮亚杰的动手与思维的关系理论,动手操作是促进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等操作进行。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看:引导学生观察①多种不同的分法;②一共分成几份?③每一份的大小怎样?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可以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儿童的数学语言得到强化。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并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去,把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与发展数学素养视为同等重要,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作为一线教师,自身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很重要,其直接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是学生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最好示范。这一点,我们也必须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汪丽娟,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教育学,2017年。
- 【发布时间】2019/7/2 18:30:32
- 【点击频次】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