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藏羌地区如何提高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效率

 

【作者】 姚丽琼

【机构】 四川省阿坝州理县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初中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学生对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念的掌握。所以,要学好生物学就得重视实验教学特别是分组实验教学。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实验前的精心准备,实验中的分层指导,实验后的积极反思交流和探索,密切联系生产实践)论述一堂分组实验课的大致流程,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学科学素养。
  关键字:藏羌地区;初中生物;分组实验
  羌族主要聚集于阿坝州汶川、茂县和理县,这里大山环绕、交通不便,信息也相对闭塞。这里的孩子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有限,知识面不广。
  初中的学生(特别是初一),刚从小学跨度,接受信息的能力较弱,理解分析能力也处在初级阶段。同时,初中的学生也有很多闪光点:他们非常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作为生物老师。如何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来完成生物分组实验的教学呢?
  一、实验前的精心准备
  1.教师的准备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和课本,对本节课的实验原理、步骤、结论和器材药品梳理清楚,实验室中缺少的器材药品及时购买。教师需提前到实验室操作一遍,评估实验过程中学生会遇到的困难。如《练习使用显微镜》,学生第一次接触使用光学显微镜时肯定有一定的困难:有的学生可能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有的学生可能没有使用大光圈,还有的学生可能没有调节反光镜。这些都是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老师在备课和实验前都应考虑到。
  2.学生的准备
  (1)实验前教师应该进行安全教育,必要时让学生学习实验室规章制度和赔偿责任,要求他们在实验室不能大声喧哗。
  (2)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指定的小组长、记录员。实验中不同角色要不断交换。这样做既能分工协作,又能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3)老师提供预习资料(包括学案和实验报告单),根据学案和报告单,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预习。在学案中,老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预习《观察蚯蚓》中,可以提问:“一条蚯蚓怎样判断它的前端和后端?”“蚯蚓是怎样运动的?依靠身体的什么结构辅助运动?”。通过有效的提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二、实验中的分层指导
  分层指导教学是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能力以及个性特点等,对学生进行的按不同班级划分,以班级内组合成不同的实验小组。在实际学习中,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相互合作,可以更好地学会与掌握生物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增强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生物知识水平。
  我现在任教的四个班级可以划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的班级:学习能力强自觉性高,思维活跃,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对这种班级老师的要求也会相应的提高。
  如《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时,老师根据之前编排好的小组和他们预习的情况直接进行实验,老师只需要将本实验的所用的仪器步骤等板书,大部分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预习通过小组合作顺利在显微镜下找到酵母菌和霉菌并能够准确描述其形态颜色。个别小组因细准焦螺旋和粗准焦螺旋的不当调节没找到酵母菌,最后在老师和其他小组的帮助下也能顺利完成实验。
  第二层次班级: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需要老师时时督促,思维活跃也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也需要老师约束课堂纪律。
  这种班级的分组实验课还需要老师带着他们先朗读之前预习的实验步骤,讲解清楚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还要时时监督他们是否在做其他与本实验无关的小动作。如:同样的实验《观察酵母菌和霉菌》,他们通过老师讲解和小组合作少部分同学能顺利完成实验要求,大部分同学多少都出现问题。有的同学忘记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有的同学观察霉菌时(实验准备的用橘子培养的青霉)直接用镊子撕下一整块带青霉的橘皮放载物台观察,我看到之后并没有直接批评他们,而是提问“看见霉菌了吗”答曰“没有”我继续问“视野明亮吗”他们回答“视野黑暗的”我追问“视野黑暗的原因有哪些”他们马上意识到检查对光情况,发现对光没有问题然后一脸茫然看着我。我说既然对光没有问题那看看实验材料有没有问题。通过引导他们明白显微镜下观察的实验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这种启发式的教学远比灌输式的教学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第三层次班级:学生有点“木讷”,思维不活跃,毫无生气,无论老师讲什么都没兴趣。这种班级的分组实验教学相当费力,实验前需要老师讲解几遍,实验原理,目的,步骤。讲完之后还是不知道该如何操作。
  这种班级的学生老师要有超好的耐心,接下来老师先做演示实验,每一步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都要讲清楚,然后再让他们亲自操作。实验中还是会发现很多问题。如《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有的同学用右眼观察目镜,有的同学不能规范使用实验仪器,有的同学不能准确使用生物学俗语等。发现问题后老师要及时纠正和讲解,让他们能在自己的认知水平最大化的学习生物学知识。
  将分层指导教学法引入到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中,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还突显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师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完成教学目标。
  三、实验后的积极反思交流和探索
  教学民主是创新教学的重要条件,只有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桥梁,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才能达到最佳状态。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即使观点错误,也要肯定他们的勇敢精神,通过讨论加以指导。
  如《制作孢子印》实验仪器很简单,解剖刀,培养皿,放大镜,新鲜的蘑菇。实验结束后老师提问“如果在家里没有实验室的仪器,我们能不能制作孢子印呢?如果能可以用哪些工具代替实验仪器?”问题一出,同学们都沸腾了,大家七嘴八舌相互讨论争相发表观点。为了控制“混乱”的局面,我又说小组讨论后随机抽取几个小组到讲台来分享各自的观点。教室顿时鸦雀无声,每个小组开始思考分工合作积极探索家中的哪些用具可以和实验室的仪器联系起来,积极探讨发言。通过这种交流反思方式,既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综上所述,要想在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开展好初中生物分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探索。只有精心准备好每一堂实验课,耐心的辅导及时的反思以及密切的联系实际生产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秦义勇.探究分层合作教学在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的相关对策[J].小作家选刊,2014(09)。
  [2]张光慧,刘秀荣.生物教学要把实验教学落到实处[J].速读(上旬),2014(3)。
  • 【发布时间】2019/7/2 18:27:51
  • 【点击频次】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