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作者】 王成华

【机构】 四川省筠连县武德乡水潦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思考并关注的问题。本文试从学生的兴趣、思维、技能的培养三方面来谈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学生创造兴趣的培养 
  学生的创造兴趣是其创造力的根本。创作兴趣是指学生在进行创造活动时,在精神、意志、人格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奋点。在这个兴奋点的作用下,学生在挑战性、开放性、执着性、洞察力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发挥。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创新欲,鼓励学生向书本挑战,不囿于书本,勇于提出质疑,不要墨守成规。小学生接受能力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加开放,教学方式可以更加灵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常常不敢表明自己的见解, 害怕回答错误而被人笑话,对自己的见解也不敢多坚持,总是被动地服从多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用两只眼读书,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一只眼看到纸的背后,让学生在知识的理解过程中培养洞察力和执着性。鼓励学生究根问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营造一种积极探索、相互论辩的课堂氛围。 
  二、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何谓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对已知事物或未知事物进行自己的思考并且得出判断。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可着重从两方面进行。
  一是联想、想象能力的训练。学生想象力的扩散训练,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进行训练。 
  第一,续写式:续写式想象作文,主要以文章内容为线索,设置一个情境。 
  第二,补白式:指通过想象补写 出文中留下的空白。 
  第三,氛围式:氛围式是利用一 定的视觉或听觉效果,让学生感受特定的氛围,然后再组织语言来描述。 
  第四,扩充式:是对某个材料进行充分理解后,指导学生根据想象进行再创造。 
  二是多角度的发散性思维训练,指教师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的多向展示, 使学生面对作文题或所得材料的时候能够总体把握,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如《由冰雪想到了什么》这个作文题,如何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进行思维过程的多向训练呢? 过程如下。
  角度一:雪的洁白与纯真美好的心灵。 
  角度二:雪的冷酷与利己主义者的冷漠。 
  角度三:洁白的雪掩盖了世间的丑陋与虚伪。 
  这样的多角度训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有利于学生把作文写得深刻而丰富。 
  三、学生创造技能的培养 
  结合小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学习特点,创造技能的培养应该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的时候要有创造性 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师的教学特点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这种练习中获取创造技能。学生的思维是多方面的,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擅长形象思维,还有的直觉思维见长。 
  第二,教师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拓宽习作训练的渠道 绘画、实验、小制作等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技能。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可先出示小桥、鲜花、动物、游人、天空等词语,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借助想象画成图画,最后让学生把这幅图画的内容写下来。这种训练使文字与形象配合,画面与习作互补,从而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 【发布时间】2019/7/2 18:27:00
  • 【点击频次】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