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作者】 何春蓉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最初阶段,是最适合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是培养幼儿种种健全心理的时期。抓住幼儿期这个黄金季节,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然而,在我们的教育中,教师和家长过于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获得,忽略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这种情况依然普遍存在。这种教育的结果不同程度地反映在幼儿身上,表现为:生活上自理能力差,不爱惜粮食,乱丢废物,不爱护环境,不会整理自己用过的东西;学习上不耐心倾听别人发言,随便插嘴,缺少责任感,不善于与别人合作,不遵守集体规则等。事实上,作为基础教育组成部分的幼儿教育,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应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从中可以看出完美的教育从来都是非常重视良好习惯的训练和培养的。那么,在实践中,我们应如何开展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呢?现根据多年的工作体验予以简要论述。
  一、首先作为老师心中要有数,幼儿良好的习惯包括什么
  明确大、中、小班不同年龄段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与侧重。比如小班应该以学习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自理能力,卫生教育、尊敬长辈、有礼貌等的教育都应该给孩子一种感受,特别是靠老师和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而到了中班,就要在小班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幼儿的礼貌交往。特别是中班幼儿活动能力增强而言语发展明显滞后于动作发展,就造成了孩子“掐人一下”、“摸人一下”等攻击行为的假象,其实他们多数时候只是想交往。我们应该通过故事或者游戏告诉孩子“想跟谁玩儿应该怎样说”;“想得到某样东西应该怎么要”的方法。到了大班,就要培养孩子守时、守纪、爱学好问,自我评价与调控等方面的习惯。虽各有侧重,但这些内容都要从始渗透,如果一开始不教育,一旦形成了不佳的第一印象再改正就难了。
  二、教师在平时教学和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去感化和教育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幼儿时期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师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或者一句话都可能影响着孩子,因此,教师平时要多注意自己言行举止。比如一些比较粗俗的话就避免在学生面前讲出口,一些不雅的举动也千万不能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总之,教师要时刻提高警惕,保持一个端庄得体的形象。只有教师的行为习惯是积极正确的,那么学生就不会被不好的行为习惯所传染。“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本性都是好的,只是在后天的环境中塑造了不同的性格态度和行为习惯。
  三、发现问题,进行随机教育 
  教育就是针对日常生活、集体活动、游戏随时出现的问题,根据情况的变化实施养成教育。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情况不断出现,时时都有“问题”,我们要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把握好教育时机。①集体教育活动中的随机教育。教育契机在各类集体教育活动中是大量存在的。例如:在教育活动中,有些孩子不能安静听别人发言,而是不停的喊:“我我我”。我意识到这是培养孩子自制力的良好时机,于是,马上引导孩子讨论:“你也想说,他也想说,我们究竟听谁的?”这样孩子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好,马上坐好,我便及时强化幼儿这一正确行为:“你们能管住自己,认真听别人讲话,真棒。”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自我控制、自我约束; ②一日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同样存在着良好教育契机。例如:在常规盥洗中,教育幼儿按六部洗手法洗手、排好队、节约用水等;吃饭时不挑食、不浪费等,睡觉时不吵闹、安静入睡等良好习惯。当个别幼儿犯规时,我会及时提醒,逐步增强了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使幼儿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③游戏中的随机教育。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由于缺乏自信心、责任心、自制力等,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产生矛盾冲突。教师应善于抓住这些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孩子在游戏中学会了谦让、合作、分享等良好习惯。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存在着大量教育契机,我们幼儿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并运用恰当,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使教育理论落实到幼儿的行为上,并逐渐内化为品质,形成良好习惯。
  四、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创办家长园地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家长园地是老师与家长沟通联系的专栏,该专栏可以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和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
  2.召开家长会,讨论教育经验,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全园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座谈式家长会等,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需求的家长,切实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密切家园联系,共同教育好幼儿。
  传统意义上的家长会总是老师说的多,家长听的多,家长参与性和主动性不够,很多关于幼儿在家里的个性发展,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养成的问题没有和园里沟通。因此,以座谈会的形式,把家长们关心的教育问题,普遍存在的幼儿习惯现象,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等进行交流和互动。家长们可以在座谈会上谈论自己的各方面教育困惑,也可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提高家长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视程度,从而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共同为幼儿创设一个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
  习惯要进行持久的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不要指望好习惯会在一时养成,要对孩子进行反复耐心的教育,要允许孩子有反复。
  • 【发布时间】2019/7/2 18:25:14
  • 【点击频次】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