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幼儿教育如何进行创新

 

【作者】 蔺 莉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岷江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担负着为人才培养奠基的艰巨任务,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之所在。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蓬勃兴起,创新能力是未来人才必备的。因此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创新能力;幼儿;培养
  幼儿园的创新教育是依据创造学原理,运用现代教育观,以幼儿学习经验重新组合为主要途径,旨在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启迪幼儿创新思维,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的新型教育。幼儿园应该怎样实施创新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应用多媒体教学唤起幼儿的创新意识
  强烈的创新意识是教师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的前提,因为只有渴望创新,才能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已广泛地被应用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为幼儿营造创新的氛围。在教学中建立平等、宽松、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融为一体,使幼儿在丰富多彩、富于变幻的信息双向传递中,让幼儿愉快、自然、主动地进行学习。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能形象、生动、鲜明的表现出来,丰富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变为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以此来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达到唤起幼儿创新意识的目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来优化教学内容,还能扩大教学信息量,拓宽幼儿知识方面,让幼儿在感知、理解新知识的基础上,探索事物发展规律和变化,可启发幼儿的思维,为培养幼儿创新思维做准备。
  二、精心设计,以科学的方法和形式训练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大量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应该采取突破幼儿思维惯性的训练方法和形式。爱迪生说,我们应观察别人在达到成功时采用的新奇的创意,只有这样做,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才能产生独树一帜的创意。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是求异性思维,在幼儿时期,智力发展最为迅猛,此时加强训练幼儿的求异思维,能够开阔幼儿的思路。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我会经常用续编故事情节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比如在给孩子们讲完豌豆公主这篇童话后,我要求每个孩子续讲故事,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孩子们语言表达兴趣很高,并且在口语表达中形成互动,碰撞出许多新鲜的创造性思维。
  三、正确对待创新过程中的问题,保护幼儿的创新兴趣
  幼儿在生活中,经常会突发创新的兴趣,却会因教师的不当教育方式给无情地扼杀了。例如在幼儿纸工活动中,他们无意中折出了别样造型,正兴奋地向同伴讲述时,教师却给予否定的评价,这会压抑幼儿灵感,扼杀他们的创新兴趣。教师应正确对待幼儿的各种创新想法,保护幼儿的创新行为、呵护他们创新想象,在教学中,幼儿也会提出各种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抹掉他们独特的思维,否定他们的想象,教师应主动、耐心面对幼儿这种大胆提问的行为,启发他们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1、当孩子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时,教师应正确对待孩子在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们需要得到成人的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教师切忌不闻不问、不屑一顾、甚至当场呵斥,这样做不仅会把孩子不成熟的想法堵回去,而且会丧失对创新的兴趣。教师应该深入了解,组织孩子积极探究,寻找原因帮助其解决问题。
  2、当孩子在创新过程中讲错或做错事情时,教师不能加以训斥,粗暴对待,否则就会堵住幼儿创新的源泉。孩子虽然想象力丰富,但是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经验的不足和操作技能的不娴熟,其创新在成人眼里会显得幼稚、简单,但只要是幼儿充满兴趣、积极探索的教师就应该多赞许、多包容,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和眼光来衡量孩子的创新,教师的鼓励和赞扬会大大激发孩子创新的欲望和激情。面对幼儿的好奇、探索和冒险行为,教师要善于发现,积极保护,千万不能泼冷水或过多地加以干涉和限制,否则会扼杀幼儿的创新兴趣。
  四、树立与现代教育理念一致的幼教观
  教育的任何变革最终是通过教师来完成的,而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引起教师行为的最直接因素,在诸多的教育观念中,教师自身的观念在实施幼儿创新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创新教育是传统教育所欠缺的,传统教育认为,循规蹈矩,老实听话,少说少动,驯服驯从,按老师的规定去行事就是好孩子。而一些好奇、好问、好动的孩子则被称为“调皮”、“捣乱”而加以限制训斥,不顾幼儿的需求忽视幼儿的主体性和个体性,幼儿整天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培养模式既机械又单一。在本园一次音乐节奏观摩课上,当教师出示五线谱音符问幼儿这像什么时,幼儿积极性很高,纷纷回答说:像“气球”、像“勺子”、像“小蝌蚪”,正在大家为幼儿丰富的想象而感到高兴的时候,教师却反问了一句,这像“蝌蚪”吗?结果再没有幼儿敢回答,活跃的思维一下被扼杀,原因只有一个:教师想要幼儿说出像豆芽。因此,在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学方法釆用灌、统、管。在日益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树立与现代教育观念一致的幼教观非常重要,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放在首位,教师要对幼儿回答的问题给予肯定,鼓励并及时发现他们的小发现.小创造的火花,保护孩子创造力的萌芽。
  总之,创新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的动力,是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一个民族素质能否称雄于世界,关键在于能否创新,而这一切又深深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教育能否得以实施。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中,创新教育将历史性地勇担其组织技术创新以及培养创新人才的伟大历史使命。
  • 【发布时间】2019/7/2 18:23:51
  • 【点击频次】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