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科学有效教学源于快速实现教学目标

 

【作者】 黄小丽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恒升镇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要提高科学教学有效性,我们就应想方设法,达到快速实现科学教学目标的效果。为此,教学中,我们应加强策略创新,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施教,让学生在兴趣中观察,开展探究活动。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是教学得以开展的有效指引,是教师努力奋斗的核心追求。作为一线教师,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获得有效培养,促进全面发展是我们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在旨在培养学生科学启蒙思想,发展学生探究精神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如何实现教学预期目标,就成为我们一线教师应着力探究的实践课题。因此,我们应加强策略创新,运用多样化的策略开展教学,才能使科学教学效果更显著,更好的实现育人效果。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科学教学,谈谈有效教学源于快速实现教学目标的实践策略。
  一、小学科学教育目标的主要内容
  任何一个学科,其内容都具有宽广性,因而其培养目标也就是多元的,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小学科学也不例外。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仅要明了目标内容,知道培养学生哪些方面,才能我们科学教育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把其落实到实践中去,成为我们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经过我们发现与探索,我们对科学知识教育的内容也更加明确了,包括很多,概括起来有这四个方面:
  (一)科学精神与观念的培养目标。科学精神与观念最重要的体现还是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的进取精神,求实与创新是它的主要核心。为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就应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的有效教育,把它纳入到每-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有效渗透。
  (二)科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目标。科技知识与技能就是指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能力的培养。当然也涵盖对科学知识的教育。作为学校开展科学知识教育,就是要在学校开设科学教育课程,把它作为一项基础课程,开展课程有关能力的训练,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能力。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在其它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教育,让学生在其它学科中也能得到潜移默化的科学技能培养,促进他们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形成创新意识。
  (三)科学方法与能力的培养目标。所谓科学方法,就是要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科学理论的教育。培养科学素养、掌握科学理论是重点,在良好科学理论素养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科学实践探索。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多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等各方面着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技能力。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处于观察与模仿的阶段,他们的学习方法、生活态度、生存能力都还不太成熟,科学的方法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应积极进行科学态度、行为与习惯的良好培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科学态度与行为习惯的培养目标。在学校,由于科学实验环境条件的局限,学校科学教育对于学生科学态度、行为与习惯的培养也就成了教学研究的重点。因为,学生科学态度、行为与习惯的培养,对于一般学校来讲,都是易于开展、容易办到的。同时,学生良好科学态度、行为与习惯的形成,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也是受益不尽的。因而,学校应把课堂作为学生科学态度、行为与习惯的养成性教育的第一场所,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二、小学科学教学目标的实现途径
  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就是我们教师提高科学教学有效性的过程。因此,有效的实现途径就需要我们创新教学策略,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更好地科学教育。
  (一)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因此,在倡导主体作用的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应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使之成为一种“我要学”的内趋力,从而促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参与到科学学习活动中来。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到:“观察是认识的出发点,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是正常思维的必要条件。”在小学科学学习中,观察不仅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发展科学素养的必然要求。因此,在科学目标实现中,我们必须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但从实践中看,小学生观察能力差,帮助我们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但是观察并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发思考,这才是真正的观察力,这才是我们科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核心要求。
  (三)抓好实验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现行科学教材是绘本式教材,大多都以图片为符号承载教学内容的。而图片上的主要信息就是实验。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实现目标,借助实验教学是最重要的平台。实验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趣味小实验。而在教学中,大多是分组来进行的,在实验之前,要提前选好实验助手。科学课堂没有得力的助手和精干的学员配合,实验的效果也会出现不如人意的情况。因为实验课人员多,过程复杂、内容也多,在短短四十分钟内,我们难以完成对每一小组进行指导。这时,我们就利用责任心强的、精干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这样,他们就能组织好自己小组的人员,有效地排除实验中的小问题,顺利完成整个实验操作,同时让本组同学知道怎样管理好实验器材。这样管理与施教,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探究,获得科学启蒙教育。
  当然,要快速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还有很多方法,我们不可能一一列举。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科学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分阶段的,需要随着年级增高而有步骤的实现,才能收到更好实效。
  参考文献:
  [1]马静强,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研究[J].读与写,2016年。
  [2]杨发秋,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中华少年,2017年。
  • 【发布时间】2019/5/28 17:41:03
  • 【点击频次】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