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小学生语言积累兴趣

 

【作者】 王 芳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大坪乡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的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在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积累语言,是小学生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立足语文教学,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教材中的文章、诗歌、名言警句、对联、谚语等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语言都非常规范,优美。因此,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1、在摘抄中积累词语。摘录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这既可让学生加深对课文语言的感受,又能起到积累语言的作用。在每个学期的第一堂课,我都会指导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并在笔记本中设立“成语集锦”、“名言警句”、“经典之句”、“趣味对联”等栏目,作为抄写课文中常用的词语、成语、谚语、对联、名言警句,文章中精彩的句子或片段用,并做到勤抄勤读常用,以加深印象和理解。
  2、在背诵中积累语言。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课文中有大量的语言,而且语言的概念和规则纷繁复杂,有些语句非常优美、生动、具体,背诵这些词句,对充实学生的语言有着很大的帮助。背诵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背诵有助于语言动作技能的形成。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一定要会背诵课文中要求背诵的文章、段落、句子等,让学生从背诵中达到积累的目的。
  二、品析鉴赏,优化语言积累 
  积累要优化,应启发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去粗取精,注重对语言文字整体感受,以利感悟,形成语感。因此教师在课文的学习中,要让在好词佳句的鉴赏中,深化认识融会贯通,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从而达到欣赏句子、优化积累的效果。如《世界多美呀》、《草原》、《桂林山水》等可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对照或品读来体会文章的自然美、语言美以及形式美。有的文章语言看似平淡,却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如《一夜的工作》、《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等,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比较或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来体会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妙,感悟文章的人性美、生活美。有的文章用眼睛看不一定能体会到它的语言美,如《假如》、《山青青》等,引导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反复诵读,在读中体会文章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思想美,语言积累便水到渠成了。这样的积累看似量不多,但日积月累,就会积少成多。
  三、指导学生在运用语言中增强积累语言的乐趣 
  1、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积累的语言。
  对学生摘记的优美词句,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积累的语言常犯的毛病是堆砌词句,这时学生最需要的是鼓励和指导,而不是指责和嘲讽。否则,学生就有可能从此失去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兴趣。对学生作文中堆砌的词句,哪些可保留,哪些要删除,哪些应替换,教师应予以悉心指导。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到运用语言的方法和积累语言的乐趣。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可用红笔标出并加以赏析,增强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乐趣。 
  2、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在语文活动课上,可用成语接龙方式,找近、反义词方式,指定一个意思要求用各种形式表达的方式等,指导学生运用积累的语言,展现自己的语言能力。
  四、培养积累习惯 
  语言积累的增加不要依靠广泛的阅读,还要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语言积累习惯和科学的语言积累方法,让阅读和接触到的东西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和积累方法,使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写观后感、读后感、摘抄优美词句的良好习惯。通过使读写相结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视觉等多种感官,将阅读活动转化为主动学习、探究的过程,实现语言的内化和吸收,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
  五、开展活动,激发学生积累兴趣 
  为了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所积累知识的运用情况,定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向同学介绍好的读物并互相交换;组织趣味语文联欢会,如说笑话、小幽默、读绕口令、成语接龙、说名言警句等;选择学生感兴趣、有争论且熟悉的课外读物进行评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有独立见解等,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总之,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自主积累语言的动力“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新语文”学习方式上的重要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地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积累的前提。如果以教师的好恶代替学生的自主选择,把积累变成硬性灌输的过程,必然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积累才会有内驱力。教师要做到“以生为本”,把学生还原为活生生的人。在亲切的话语中其实传递一种平等的信息,传递一种人文的关怀。这样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对老师、对课文产生兴趣,从而激发起强烈的兴趣。
  • 【发布时间】2019/5/28 17:40:52
  • 【点击频次】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