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新课教学的导入设计

 

【作者】 陈朝辉

【机构】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明月镇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教学的导入,时间虽短,但意义非凡,是我们提高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创新设计,让学生在新颖有趣的导入教学中开启新知学习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教学;导入设计
  常言说得好,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教学的导入如果能巧妙设计,就能达到先声夺人,开课制胜的效果。实践告诉我们,好的导入设计是融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的,集智慧美、情感美、人格美、悬念美为一身,能成功开启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成为激发学生主体性的催发剂。开课导语如此神效,那么如何设计新课导入呢?我结合我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有效的新课导入设计的实践方法。   
  一、解题分析导入法
  课题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人们常把它比作课文的眼睛和窗口。通过对课题的解释、分析,可以窥见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匠心独运的构思。解题分析导入就是帮助学生通过对课题的解释、分析,从总体上抓住文章的中心,然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课文,进而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例如,我在教学《最佳的路径》时,先在黑板上写个“路”字,问:“你们知道什么叫路吗?”紧接着出示鲁讯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这句话对文中公园路径形成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又问“什么是路径?”学生回答还是路。那么什么是“最佳”,“最佳的路径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通过一系列设问,既逐层解释清楚题目中的词义,又揭示了课文的中心内容,而且采用层层剥笋式的引导,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温故知新导入法
  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新知教学,不仅能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还能为新知接收作好智力上的准备。现行教材在编排上是有很大逻辑性的,它们或内容相关、或主题相似、或写作手法相仿,或同出自某一作家之手等,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它们之间的联系来进行导入设计。这样教学,不仅加强了前后知识联系,也让学生在“温故”基础上“知新”。例如,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时,我们就可在前一课学习的基础上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学过《跳水》这一篇文章,记得文中写出当孩子即将步入绝境时,在孩子和水手们都被吓呆的关键时刻船长机智、果断、用枪逼着孩子跳入大海而化险为夷的惊险故事。我们被船长的处事方法所折服。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文章,同样是讲发生在海上的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文中也是讲到一个船长在船遇险失事时,在一片惊恐混乱中,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使得船上所有的人获救而自己却不惜牺牲的感人之事。哈尔威船长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怀念哈尔威船长的心情来学习这一篇文章吧。”以旧引新,温故知新,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来更好地学习课文,是我们新课导入的一种常用方法,这种方法既简单实用,效果明显,又利于加强学生新旧知识联系,促进知识网络建构。
  三、故事激趣导入法
  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毕竟是率真、活泼、爱玩爱闹的孩子,特别喜欢听故事,因此,在课堂上以故事作为导语,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让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用一种轻松的心态去学习,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如《五彩池》这篇课文主要是写四川松潘旅游胜地藏龙山上的五彩池的美丽和神奇。上课时,我以五彩池的传奇故事导入新课,借此唤起学生对“五彩池”神往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急于欣赏的兴趣。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我小时侯听奶奶讲,西方有座昆仑山,山上有个瑶池,那是天上的神仙住的地方;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奶奶是哄着我玩的,我却当作了真的,真想有一天能遇上神仙,跟着他腾云驾雾,飞到那五彩的瑶池边去看看。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看看这个神奇瑰丽的五彩池呢?其实,这个五彩的瑶池不在天上而在人间,它就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这节课,老师就带领你们一起去欣赏《五彩池》。”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学生自然是兴趣盎然。
  四、借助文中插图导入法
  现行教材,特别是部颁教材,很多都是绘本式的,教材中不但语言文字精美,而且还配有大量插图。教学时,我们教师就可抓住小学生偏向感性认识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这些直观形象的图片资源,再配合教师的激趣语言和教态表情,就能有效激起他们学习注意力,开启新课教学。例如,在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时,教材上配有美丽的山水风光图画,教学时,我们就可在新授之前通过大屏幕呈现,引导学生观察图并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什么地方?画面的色调怎样?有些什么景物?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看到了夏天西湖的景色,画面色彩浓淡相宜;有远处的清山塔寺、小船,近处的小桥流水、杨柳;也有的学生说看到了湖中水波荡漾流动的样子、山中水雾迷茫、水面波光闪闪,景色迷人。说明了作者很喜爱这种景色……学生的情绪因此被调动起来,他们处于想进一步了解具体情况的精神状态。这样,通过图文的迁移过渡,顺理成章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正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一样,新课导入的方法也是灵活多变的。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加强新课导入的优化设计,巧用多种语言形式来导入新课,提高其艺术性,再加上动作,使教师的有声语言与创新导入融合,通过别具情趣的方法来进行导课,把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到沸点,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地思维,进而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温安文,谈小学语文教学导入语的设计原则[J].学周刊,2011年。
  [2]任攀,语文教学中导入语的“情、趣、疑”[J].华章,2007年。
  • 【发布时间】2019/5/28 17:40:42
  • 【点击频次】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