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

 

【作者】 刘 燕

【机构】 四川省叙州区李场镇塘垇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阅读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扩展。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应该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形成课外阅读场。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提供适合其阅读的读物,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促进孩子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指导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又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既没有风,也没有帆。阅读就是独立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可有关专家指出,我国儿童阅读进入慢,阅读量小,阅读能力不强,分析概括能力低,诸如此类的问题表明,我国的阅读教学急待改进和提高。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怎么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
  一、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学习兴趣的影响下,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阅读中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时还要让学生自觉的进行阅读,以此来实现深入的学习与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为学生创建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此来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阅读学习的效果与质量。
  (一)借助故事来进行教学
  在这一阶段中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阶段。尤其是对于一些年级相对较低的学生来说,想要让其安静的阅读完一本书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上出发,借助故事来引入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主动的观看一些故事片或是动画片,主要是因为其中的人物语言与学生的生活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从而也就可以主动的进入到阅读中去。最后,教师就可以借助阅读课的时间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或是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童话故事等,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目光。如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选择《格林童话》或是《伊索寓言》等内容。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还要运用好自己的情感,借助肢体动作来突出故事中的情节,提高对学生的影响力与感染力。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也可以有效激发出学生的主动阅读兴趣,从而产生出阅读的动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借助比赛来进行教学
  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存在着争强好胜的心理,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给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比赛,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提高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如在班级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设计出班级图书角,同时还要在班级中定期看展“谁看的书最多”这一活动。通过将学生看的书集合在一起,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其次,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图书进行介绍,以此来向其他同学传到这一信息,从而激发出学生的阅读欲望。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也可以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主动的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在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中,也可以激发出学生读好书的欲望。
  (三)借助榜样来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榜样来说,可以起到示范带头的作,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阅读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板报以及广播台等方法来让学生了解一些与自身实际相关的故事。然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通过让学生阅读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历史文化是十分悠久的,历史人物也是层出不穷的。如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给学生讲述“凿壁偷光”的典故,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中去。
  二、运用读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有的学生觉得自己读的书不少,但是读过书的脑袋依然空空如也,就像海浪冲过沙滩,留不到任何痕迹。其实,这和读书方法是有重大关系的,有的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只是走马观花,这样来读书,肯定在脑子里留不下读书的印记。那么,怎样的读书方法才是高效的呢?我觉得可以注意下面的几个点。
  首先,读书的时候,精力要集中,不能三心二意,更不能一目十行。读书的时候,最好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因为嘈杂的环境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的学生在读书的同时开着电视,看着电视剧,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其次,读书的时候,要准备好一个笔记本,在遇到好词好句的时候及时地摘抄下来,进行反复诵读,变成自己的知识。第三,读书不能读一遍就拉倒了,一本好书的精髓是要通过反复阅读来进行掌握和领会的,读书可以分几步走,第一步粗略地读,第二遍精读,体会文意,第三遍的时候思考解决自己的疑问。
  三、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
  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使孩子的阅读习惯自觉的养成。合理安排读书时间,制定读书计划。平时,早中晚各安排一段时间,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计划的规定,并长期坚持下去。另外,告诉学生,早晨是一天中读书的黄金时间,头脑最清醒,可以安排些背诵、复述任务;晚上一般较疲劳,可以阅读些较轻松的书籍。寒暑假时间长,可以阅读大部头的作品。在这当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要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
  四、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想强化学生的读书意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营造相应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断受到这种意识的提醒,从而在学生的内心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让无意识的活动变成有意识的行动,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的行动来营造读书氛围。例如:一是重视环境的布置,营造书香氛围做好教室的环境布置,让班上的墙壁、黑板、书橱、充溢着浓烈的书香。在教室雪白的墙壁上贴一贴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等。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以及教室走廊,布置读书名言,让学生作品上墙;二是开展各式各样的关于阅读的班会活动,激发学生自觉阅读;三是做好读书评定工作。教师每周对学生的阅读内容及读书笔记情况进行一次统计,期中和期末进行两次评比,评选出班级的“小书迷”、“读书小能人”、“小作家”等,使学生在评比中,进一步激发对阅读的兴趣,并逐步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让学生渐渐地把阅读当做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大家知道,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最坚强、最勇敢、最有创造力、最善于积累财富的人种,书能开启心智,这与犹太人爱读书的好习惯密不可分。据调查结果显示,犹太人每人每年平均要读60多本书,而中国人有半数是不读书的,人均读书量仅不足6本书,并且随着网络的充斥,读书人并不见的增多。唯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是最强大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愿每个教师把阅读作为一种习惯后,愿我们学生个个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 【发布时间】2019/5/28 17:39:38
  • 【点击频次】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