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是因为它作用巨大,能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增大课堂教学容量,能快速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音乐;电教媒体;运用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成为时下教育的一大特色。就初中音乐教学来说,多媒体的运用可以给学生更好地创造学习氛围,让其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成为学生发展音乐素养的重要辅助平台。实践也证明,运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作用巨大,效果明显,特别是在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增大课堂教学容量等方面,是传统手段不可比拟的。下面,我结合初中音乐教学,谈谈多媒体在其间的有效运用。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们的一切意图,一切探求,一切理论都会落空。”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没有忘记多媒体是激趣高手这一优势,而是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通过创设图文并茂,影音声像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成为学习主体,自觉参与其中,成为一个乐知者。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在音乐教学之中只是枯燥、单调地听教师进行演凑、演唱或者是听录音磁带,这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成了被动的角色,其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而如果将多媒体引入到音乐教学之中,让学生在音乐、动画、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的综合刺激之下尽情体会音乐的美妙,其主动性、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凸显主体作用。不仅如此,多媒体所营造的身临其境的氛围,使得学生对音乐浮想联翩,甚至会产生极其强烈的创造欲和表现欲,这都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带来的积极效果。
二、丰富教学内容、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实施,多媒体与学科教学融合越来越广泛、全面,弥补了传统教学资源的不足,打破了缺少优质资源的瓶颈,加之多媒体计算机有着存储容量大、显示信息快捷、使用简便等特点,能将音乐学科与电教手段进行很好整合,如果将相关知识编制成融声、像、文字于一体的教学CAI课件,就能有效地浓缩教学时间,增大音乐教学课堂容量,同时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如在学唱智利民歌《卖玉米饼》时,我通过课件介绍智利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让学生对智利背景有了一定了解。我们知道,《卖玉米饼》是一首以民间集市叫卖调为素材的歌曲,音调为口语化风格。为了使学生对这种叫卖风格的音乐作品有更深刻的了解,我收集了两首叫卖风格的歌曲让学生欣赏,即台湾歌曲《卖汤圆》和印度尼西亚歌曲《木瓜恰恰恰》。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感受到了叫卖音乐特点,然后再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学唱《卖玉米饼》,效果很好。这不仅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使学生了解了教材以外更多知识,既拓展了教学内容又拓宽了学生音乐视野,何乐而不为?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音乐内容情境,化抽象为直观
我们知道,音乐中很多知识都很抽象,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多媒体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更容易让我们的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化抽象为直观,降低学习难度方面,效果更为明显。在教学之前,如果我们能对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进行准确地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制作出较为合适的课件,以此来创设教学情境,烘托出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氛围,则会让学生感觉到欣赏音乐是如此有趣的事情。例如,在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中杨子荣的一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唱腔和其它组合片断的过程中,我们就可在紧随画面后介绍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又如,在欣赏钢琴曲《保卫黄河》时,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黄河惊涛骇浪的情景展现出来,使音乐情感与艺术形象完美的结合起来。有了对音乐的理解,再结合生活中的素材,学生表现与创造音乐就容易多了。
四、渗透多元文化、丰富音乐学习内涵
虽然音乐是无国界的声音,是无地域的通融,但在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手段,特别是文化背景方面还是存有差异,多元化就是其显著特点,就拿中国民歌来说,各民族就有各不相同的风俗、建筑、语言、服装、舞蹈等等,而这些文化反应在音乐中,就明显带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教学中要渗透多元文化,光用语言、图片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也达不到目的,而运用电教媒体,教师可以把所要的资料做成课件,让学生去体会,这样既真实又自然,学生也不仅是学会了一首歌,而是了解了这个名族,知识面自然得到扩展,而音乐也真正是作为一种文化让学生接受的。例如,我们在初中一年教材《青春舞曲》这首歌时,把新疆维吾尔族的建筑、歌曲形式、风俗、服装做成课件,让学生充分了解了这一民族的文化,通过这些学生对歌曲的内容与怎样表现歌曲也就自然明白了。
总之,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活跃了课堂,提高了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也使学生想象得到最大限度的放飞,提升了教学效果。其作用之大,可见一斑。但我们也要注意,多媒体只是教学辅助手段,不能把音乐课搞成“放映课”,让学生看视频,由传统“人灌”变成“机灌”,这显然不是课改想要的。要知道,多媒体教学并非是常青树,并不是任何时间和地点都会受到学生的“热捧”,再好的东西“久必生厌”,教学亦是如此。因此,我们要深谙此规律,避免教师和学生对多媒体的“麻木”情绪,要做到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邵丁,多媒体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2年。
[2]李海涛,初中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实效性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
[3]黄建晓,浅谈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12年。
关键词:初中音乐;电教媒体;运用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成为时下教育的一大特色。就初中音乐教学来说,多媒体的运用可以给学生更好地创造学习氛围,让其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成为学生发展音乐素养的重要辅助平台。实践也证明,运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作用巨大,效果明显,特别是在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增大课堂教学容量等方面,是传统手段不可比拟的。下面,我结合初中音乐教学,谈谈多媒体在其间的有效运用。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们的一切意图,一切探求,一切理论都会落空。”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没有忘记多媒体是激趣高手这一优势,而是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通过创设图文并茂,影音声像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成为学习主体,自觉参与其中,成为一个乐知者。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在音乐教学之中只是枯燥、单调地听教师进行演凑、演唱或者是听录音磁带,这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成了被动的角色,其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而如果将多媒体引入到音乐教学之中,让学生在音乐、动画、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的综合刺激之下尽情体会音乐的美妙,其主动性、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凸显主体作用。不仅如此,多媒体所营造的身临其境的氛围,使得学生对音乐浮想联翩,甚至会产生极其强烈的创造欲和表现欲,这都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带来的积极效果。
二、丰富教学内容、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实施,多媒体与学科教学融合越来越广泛、全面,弥补了传统教学资源的不足,打破了缺少优质资源的瓶颈,加之多媒体计算机有着存储容量大、显示信息快捷、使用简便等特点,能将音乐学科与电教手段进行很好整合,如果将相关知识编制成融声、像、文字于一体的教学CAI课件,就能有效地浓缩教学时间,增大音乐教学课堂容量,同时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如在学唱智利民歌《卖玉米饼》时,我通过课件介绍智利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让学生对智利背景有了一定了解。我们知道,《卖玉米饼》是一首以民间集市叫卖调为素材的歌曲,音调为口语化风格。为了使学生对这种叫卖风格的音乐作品有更深刻的了解,我收集了两首叫卖风格的歌曲让学生欣赏,即台湾歌曲《卖汤圆》和印度尼西亚歌曲《木瓜恰恰恰》。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感受到了叫卖音乐特点,然后再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学唱《卖玉米饼》,效果很好。这不仅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使学生了解了教材以外更多知识,既拓展了教学内容又拓宽了学生音乐视野,何乐而不为?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音乐内容情境,化抽象为直观
我们知道,音乐中很多知识都很抽象,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多媒体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更容易让我们的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化抽象为直观,降低学习难度方面,效果更为明显。在教学之前,如果我们能对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进行准确地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制作出较为合适的课件,以此来创设教学情境,烘托出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氛围,则会让学生感觉到欣赏音乐是如此有趣的事情。例如,在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中杨子荣的一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唱腔和其它组合片断的过程中,我们就可在紧随画面后介绍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又如,在欣赏钢琴曲《保卫黄河》时,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黄河惊涛骇浪的情景展现出来,使音乐情感与艺术形象完美的结合起来。有了对音乐的理解,再结合生活中的素材,学生表现与创造音乐就容易多了。
四、渗透多元文化、丰富音乐学习内涵
虽然音乐是无国界的声音,是无地域的通融,但在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手段,特别是文化背景方面还是存有差异,多元化就是其显著特点,就拿中国民歌来说,各民族就有各不相同的风俗、建筑、语言、服装、舞蹈等等,而这些文化反应在音乐中,就明显带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教学中要渗透多元文化,光用语言、图片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也达不到目的,而运用电教媒体,教师可以把所要的资料做成课件,让学生去体会,这样既真实又自然,学生也不仅是学会了一首歌,而是了解了这个名族,知识面自然得到扩展,而音乐也真正是作为一种文化让学生接受的。例如,我们在初中一年教材《青春舞曲》这首歌时,把新疆维吾尔族的建筑、歌曲形式、风俗、服装做成课件,让学生充分了解了这一民族的文化,通过这些学生对歌曲的内容与怎样表现歌曲也就自然明白了。
总之,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活跃了课堂,提高了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也使学生想象得到最大限度的放飞,提升了教学效果。其作用之大,可见一斑。但我们也要注意,多媒体只是教学辅助手段,不能把音乐课搞成“放映课”,让学生看视频,由传统“人灌”变成“机灌”,这显然不是课改想要的。要知道,多媒体教学并非是常青树,并不是任何时间和地点都会受到学生的“热捧”,再好的东西“久必生厌”,教学亦是如此。因此,我们要深谙此规律,避免教师和学生对多媒体的“麻木”情绪,要做到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邵丁,多媒体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2年。
[2]李海涛,初中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实效性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
[3]黄建晓,浅谈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12年。
- 【发布时间】2019/5/28 17:39:25
- 【点击频次】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