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语文素养培养

 

【作者】 姚 宏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红星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就必须搭建平台,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语文实践。这是能力形成的一般规律。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到听、说、读、写、查、演和唱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去。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素养;培养;实践
  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与提高,都需要反复实践锻炼。语文素养的提高也不例外,同样需要我们搭建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在大量地与语文材料接触实践中应用语文知识与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快速提升语文素养,发展语文能力。而语文作为奠基教育平台,更要我们在激发学生语文应用兴趣基础上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去参与,去发现,去锻炼,去获得语文实践锻炼。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语文教学,谈谈在语文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一、引导学生开展“查”的语文实践
  查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包括从字典、课外书、软件、网络等平台上寻找查阅学习资料。相比之下,从网络中查找资料解答疑难要快捷得多,而且资料形式丰富,不仅有文字、数字,还有彩色图片、动感说明、课件、微课,这次资源都是我们教师精心备课后制作的教与学资源。只要我们学生认真去观看,不亚于课堂教学所获得的效果。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去查询,特别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中,更需要鼓励他们利用工具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查的过程中,我们要授与学生资料收集的方法,根据资料的种类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收集方法,及时帮助学习就可少了这一步。
  二、引导学生开展“写”的语文实践
  写是一种有效的语文实践,是倾吐学生心声和情感的有效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各个年级都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落实到实践中,就需要把写放在重要位置,不仅要写作文、日记,还有各种形式的写作方式,如补白,扩写、缩写、仿写等,都是训练学生写作思维、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当然,小学阶段,写还是掌握汉字的一种方法,但汉字量大,我们不能让学生机械重复性去写,否则会加大学生课业负担,伤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我们应设计出形式新颖、有刺激性的作业,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发散思维的能力。如生字的巩固性练习,学习了“忐忑”两字,可让学生还能写些心字底的字。
  三、引导学生开展“说”的语文实践
  说是一种重要的语文实践,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让学生学会祖国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中的重要一种,然而,因不在“应试”范围内,很多教师对此不重视,培养力度不够。在全面践行新课标的今天,新课标单独列为一个模块来督促教师去实施---“口语与交际”,这在实践中让我们教师看到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即说的能力的重要性。其实,说的能力的培养,更应体现在日常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说,鼓励他们大胆说,能说,会说,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追求。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单独回答老师的提问,或对同学的提问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在互动网络教室自主学习课文,利用耳机与老师单独对话,和同学单独交流学习体会,都是有效的说话训练。值得注意的是,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的同时,培养听的能力也是同时进行的,我们应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和要求,从听去获取我们需要的信息并理解,同时注意表情,要有礼貌。
  四、引导学生开展“读”的语文实践
  郭沫若先生的诗句“胸藏万汇凭吞吐,笔下有千钧任翕张”。告诉我们,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要抓住学生模仿能力强这一特点,做好示范,用自己饱满的热情和投入度,来示范朗读课文,以情打动学生,实现朗读情感的传递,激发学生模仿欲望,从而使其在模仿中习得朗读技巧。可以说,朗读能力强不强,则充分反应了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当然,在语文学习中,我们不光需要发声地朗读和背诵,还需要默读,浏览读这样的快速读。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光要从读中去理解,掌握文本意思,更要从中习得方法,以便自身下步的读写实践,甚至说话能力。朱熹在《训学斋规》的话词---“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便是证明。
  五、引导学生开展“演”的语文实践
  为理解课文内容而设计的分角色表演,是进一步理解文本,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方式,是活学活用的做法。在教学中,我们应抓住情节性强的课文,鼓励学生自导自演。就拿《赠汪伦》这首古诗教学来说,我指两名学生到讲台上,一个扮演李白,一个扮演汪伦。用多媒体制造音效。当“李白”乘船将要离去时,忽然听到“汪伦”从远处踏着脚步为节拍唱着歌的声音。我问道:“李白,你听到合着脚步节拍的唱歌声吗?”“李白”答道:“听到了。”我追问:“汪伦一个人的脚步节拍有那么响,你真能听到?”此时“李白”与“汪伦”面面相觑。于是,我再叫五、六名学生与“汪伦”一起从外面唱着歌、踏着脚步作节拍走来。“噢,我懂了。”李白说。下面的学生也恍然大悟:原来,乡亲们从老远赶来为李白送行。“踏歌声”并非汪伦一人的,还有众乡亲。接着我应到学生想象到汪伦对李白的情谊多深啊!后面的两句也随之迎刃而解了,学生也能很快把这首诗背下来。
  六、引导学生开展“唱”的语文实践
  主要针对古诗词教学。多媒体网络中的《感动千年100首古诗新唱》内含小学阶段的所有的古诗,学生完全可以自学自唱,既理解了诗歌的含义,又熟唱成诵。有的还可以自编自唱。
  当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这些语文实践既相互配合,又互为平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创新教学策略,始终贯穿三个原则;求异、求变、求活,让学生积极参与,思维自由飞翔,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语文实践的主人,这样他们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玲,谈谈语文实践活动的特点[J].教学研究,2017年。
  • 【发布时间】2019/5/28 17:36:30
  • 【点击频次】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