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提高中职电子技术应用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寻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要提高中职电子技术应用教学有效性,我们可从激趣开始,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通过合作式教学、发展性评价等策略,就可以实现我们教学目标。
关键词:中职;电子技术应用;教学有效性;提高;实践策略
电子技术应用是中职学校电子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担当着学生必备电子理论素养和实践动手技能的培养重任。但由于该学科理论性强,抽象难懂,再加上所面临的教学对象又都是文化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这就使得教与学双方都不能进行有效互动和成功体验,故而教学有效性不高。在全面推进效能建设的今天,我们如何提高中职电子技术应用教学效果,就成为我们这一学科教师的重要追求。下面,我结合这几年的中职电子技术应用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其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就应该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因此,在中职电子技术应用教学中,我们更应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为这群学生不仅知识基础差,学习兴趣更差,往往都是在外力强制下学习的。多年实践告诉我们,这种被动的学习是不能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其内化效果自然更差。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把兴趣激发放在教学首位,让学生在兴趣产生后有内驱力,进而成为“好知者”而主动学习。作为一线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在这方面努力。而我在实践中就常用情境教学法、工学结合法、动手操作法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施教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中职学校走上了信息化教学之路。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手段成功与学科教学融合。在电子技术应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常态。虽然信息技术手段是提效增质的有效工具,但要把这种工具的功能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能促进电子应用技术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还需要我们精心设计,科学融合。也就是说,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其教学有效性,需要我们从教学形式、媒体的选择和编排上都要认真考虑,既要切合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利于师生双边互动,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表明,要提高信息技术辅助电子应用技术学科教学有效性,作为一线教师,一方面要有创新意识,能突破传统说教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学,另一方面还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能力,能结合教学内容开发适合于课堂教学、交互性能好的教学课件,尽量少用一些教材文字翻录式或习题集式的软件,这样才能把我们教学预期圆满实现。
三、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时期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因为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而中职教育,无非也是学生长远发展的奠基平台,是为学生将来就业作准备的教学平台。因此,加强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培养也是其不可推脱的重要任务。而电子技术应用教学,作为其中一个学科平台,自然需要我们担当。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从利于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方面来设计。为此,我们要做到精讲、少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留更多的空间给学生去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发现知识。例如,在《单片机指令系统》中,课前笔者让学生分成四组预习,并动手探究学习“单片机程序是如何执行的?指令数据写哪了?”。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有分有合,分开收集资料,合在一起汇总合整理资料、确定并筛选资料。课堂中,学生又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新课和完成课堂练习。通过小组教学。在课堂中建立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机制,并将教学拓展到课堂之外,可以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体协作的精神。既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到了单片机指令系统有什么特点,指令执行过程,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合作能力。
四、注重发展性激励评价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会在心理上获得一种积极体验。因此,在电子技术应用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评价,让这些基础差学生能满足成功学习体验的需求。落实到实践教学中,我们就可以采取发展性评价。所谓发展性评价,是一种典型的激励性评价方式,是指对学生学习课程所取得的发展与进步进行评价。这种评价的目的不在于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与他人比较、排队,而是要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在状态的了解,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采用这种评价,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基础差,每进一步都很明显,采用发展性评价,就能让学生从教师的激励中感受到学习进步,从而扬起学习信心。实践证明,采用发展性的激励评价手段,就可以有效实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消极学习为积极学习的效果。当然,为了更充分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还需要我们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指标,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的评价手段,让学在评价的各个环节中参与进来,让他们自主学习,自主评价,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在评价中综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以达到考评学生综合学习水平的目的。
总之,要提高电子技术应用教学有效性,我们就应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新颖有趣的教学中获得兴趣,产生“我要学”之需,进而与教师达成有效双边互动,实现高效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琴,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教学的方法探讨[J].教师教育研究,2016年。
[2]王雪梅,电子技术应用的教学设计探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8年。
关键词:中职;电子技术应用;教学有效性;提高;实践策略
电子技术应用是中职学校电子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担当着学生必备电子理论素养和实践动手技能的培养重任。但由于该学科理论性强,抽象难懂,再加上所面临的教学对象又都是文化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这就使得教与学双方都不能进行有效互动和成功体验,故而教学有效性不高。在全面推进效能建设的今天,我们如何提高中职电子技术应用教学效果,就成为我们这一学科教师的重要追求。下面,我结合这几年的中职电子技术应用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其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就应该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因此,在中职电子技术应用教学中,我们更应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为这群学生不仅知识基础差,学习兴趣更差,往往都是在外力强制下学习的。多年实践告诉我们,这种被动的学习是不能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其内化效果自然更差。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把兴趣激发放在教学首位,让学生在兴趣产生后有内驱力,进而成为“好知者”而主动学习。作为一线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在这方面努力。而我在实践中就常用情境教学法、工学结合法、动手操作法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施教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中职学校走上了信息化教学之路。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手段成功与学科教学融合。在电子技术应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常态。虽然信息技术手段是提效增质的有效工具,但要把这种工具的功能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能促进电子应用技术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还需要我们精心设计,科学融合。也就是说,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其教学有效性,需要我们从教学形式、媒体的选择和编排上都要认真考虑,既要切合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利于师生双边互动,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表明,要提高信息技术辅助电子应用技术学科教学有效性,作为一线教师,一方面要有创新意识,能突破传统说教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学,另一方面还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能力,能结合教学内容开发适合于课堂教学、交互性能好的教学课件,尽量少用一些教材文字翻录式或习题集式的软件,这样才能把我们教学预期圆满实现。
三、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时期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因为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而中职教育,无非也是学生长远发展的奠基平台,是为学生将来就业作准备的教学平台。因此,加强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培养也是其不可推脱的重要任务。而电子技术应用教学,作为其中一个学科平台,自然需要我们担当。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从利于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方面来设计。为此,我们要做到精讲、少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留更多的空间给学生去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发现知识。例如,在《单片机指令系统》中,课前笔者让学生分成四组预习,并动手探究学习“单片机程序是如何执行的?指令数据写哪了?”。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有分有合,分开收集资料,合在一起汇总合整理资料、确定并筛选资料。课堂中,学生又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新课和完成课堂练习。通过小组教学。在课堂中建立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机制,并将教学拓展到课堂之外,可以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体协作的精神。既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到了单片机指令系统有什么特点,指令执行过程,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合作能力。
四、注重发展性激励评价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会在心理上获得一种积极体验。因此,在电子技术应用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评价,让这些基础差学生能满足成功学习体验的需求。落实到实践教学中,我们就可以采取发展性评价。所谓发展性评价,是一种典型的激励性评价方式,是指对学生学习课程所取得的发展与进步进行评价。这种评价的目的不在于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与他人比较、排队,而是要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在状态的了解,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采用这种评价,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基础差,每进一步都很明显,采用发展性评价,就能让学生从教师的激励中感受到学习进步,从而扬起学习信心。实践证明,采用发展性的激励评价手段,就可以有效实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消极学习为积极学习的效果。当然,为了更充分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还需要我们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指标,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的评价手段,让学在评价的各个环节中参与进来,让他们自主学习,自主评价,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在评价中综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以达到考评学生综合学习水平的目的。
总之,要提高电子技术应用教学有效性,我们就应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新颖有趣的教学中获得兴趣,产生“我要学”之需,进而与教师达成有效双边互动,实现高效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琴,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教学的方法探讨[J].教师教育研究,2016年。
[2]王雪梅,电子技术应用的教学设计探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8年。
- 【发布时间】2019/5/28 17:21:33
- 【点击频次】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