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音乐教学应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把激趣工作放在首位。首先要转变观念,通过情境策略、激励策略激发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音乐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习兴趣;培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而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使之形成一种内趋力,促使学生主动学音乐。因此,我认为小学音乐教学应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培养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激趣教学的前提
学生是音乐学习的主体。这一点,与传统“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能习惯于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要把音乐当作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不能视之为“副科”、“豆芽科”等偏见。特别是新课改全面推进的今天,素质教育的号角嘹亮正浓,我们应该还小学音乐以“正房”之身,切实把音乐在课堂开展起来,担负起素质教育的重任。我们每个音乐教育人都要不断探索与实践,除了政策、观念的转变之外,我们自身也要更新理念,创新教学,实现有效课堂。而这前提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成为学习主体,与教师进行对话。
二、创设激趣情境,是激趣教学的重要方法
新教学方法,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不同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加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可以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来给学生带来音乐盛宴,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音乐,帮助学生体会音乐的魅力。我们知道,音乐是以流动的音响塑造形象的情感艺术,新课标要求“音乐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因此,教学中就是要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分享着音乐本身所蕴涵的情感世界,从而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一)运用诗意语言创设描述情境。语言是一种最普通又最特殊的教学手段,不经意地使用语言,谁也不会意识到语言的特殊性,但当教师巧妙地使用语言时,语言便会发挥神奇的妙用。当欣赏无伴奏合唱《放牧》时,柔美悠扬的音响,充盈着整个教室,学生竖起耳朵,捕捉着每一个音符,寻觅着音乐中的信息,此时教师调低音量,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草原的美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优美的教学情境,那迷离的音乐和撩人的语丝交织在一起,牵着学生的情思与遐想,将学生带入一种梦幻般的意境,仿佛听到天地合一的苍弯里,发生天籁般的声音;仿佛看到微风吹过的草原,串串珍珠洒落在绿缎上的美景,达到了“咫尺之内,而瞻万巢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流行歌曲创设问题情境。流行歌曲是学生喜爱的,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对当前的流行歌曲是热衷传唱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为了激趣,就可将当前流行歌曲整合其中,当然也可以是流行电视剧、电影等视频的主题曲等,这些耳熟能详的音乐能够大幅度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在流行歌曲进课堂中,要把其当作我们欲授之内容的引子或平台,通过设置问题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思考。因为小学生具有比较强的好奇心,所以,通过设置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通过巧妙的设置问题,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方向的思考,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音乐。
(三)运用音效素材创设音源情境。音源是指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而选用的生活中的自然音响素材(主要从网上下载获取)。例如:自制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人体乐器发出的声一音、塑料瓶模拟的水声与蛙鸣声、揉搓报纸模拟的风雨声、盆桶发出的雷电声、口技模拟的鸟叫声等等。师生共同利用音源为音乐创设情境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意义的活动,学生通过发现、探究、表现的过程创造出教学内容所需要的自然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实际能力。
三、积极评价鼓励,是激趣教学的有效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及时肯定、鼓励评价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兴趣。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积极肯定的评价。俗话说得好: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教师的表扬和点赞,就应适时到位,给予学生精神动力,他们就会扬起再努力的信心。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以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比方说,在我的音乐课上我非常重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在课上多叫他回答几次问题,学了新歌让他第一个上讲台给同学们演唱并且给他简单的鼓励的话语:“你学的真快!我很喜欢你!真高兴你有如此表现!”等等。一些看似平淡的话语,但是用在这类同学的身上也许就已经激发了他们学习信心,让他们觉得不是老师遗弃了他们而是自己没有把握机会,没有去很好的展现自己。并且班里的同学也会一视同仁的对待这些同学了。
总之,成功的教学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前提原因。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深知兴趣在学生中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让我们不遗余力的激趣,从而让学生成为主体,有强烈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张勤,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策略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5年。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习兴趣;培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而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使之形成一种内趋力,促使学生主动学音乐。因此,我认为小学音乐教学应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培养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激趣教学的前提
学生是音乐学习的主体。这一点,与传统“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能习惯于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要把音乐当作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不能视之为“副科”、“豆芽科”等偏见。特别是新课改全面推进的今天,素质教育的号角嘹亮正浓,我们应该还小学音乐以“正房”之身,切实把音乐在课堂开展起来,担负起素质教育的重任。我们每个音乐教育人都要不断探索与实践,除了政策、观念的转变之外,我们自身也要更新理念,创新教学,实现有效课堂。而这前提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成为学习主体,与教师进行对话。
二、创设激趣情境,是激趣教学的重要方法
新教学方法,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不同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加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可以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来给学生带来音乐盛宴,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音乐,帮助学生体会音乐的魅力。我们知道,音乐是以流动的音响塑造形象的情感艺术,新课标要求“音乐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因此,教学中就是要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分享着音乐本身所蕴涵的情感世界,从而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一)运用诗意语言创设描述情境。语言是一种最普通又最特殊的教学手段,不经意地使用语言,谁也不会意识到语言的特殊性,但当教师巧妙地使用语言时,语言便会发挥神奇的妙用。当欣赏无伴奏合唱《放牧》时,柔美悠扬的音响,充盈着整个教室,学生竖起耳朵,捕捉着每一个音符,寻觅着音乐中的信息,此时教师调低音量,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草原的美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优美的教学情境,那迷离的音乐和撩人的语丝交织在一起,牵着学生的情思与遐想,将学生带入一种梦幻般的意境,仿佛听到天地合一的苍弯里,发生天籁般的声音;仿佛看到微风吹过的草原,串串珍珠洒落在绿缎上的美景,达到了“咫尺之内,而瞻万巢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流行歌曲创设问题情境。流行歌曲是学生喜爱的,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对当前的流行歌曲是热衷传唱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为了激趣,就可将当前流行歌曲整合其中,当然也可以是流行电视剧、电影等视频的主题曲等,这些耳熟能详的音乐能够大幅度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在流行歌曲进课堂中,要把其当作我们欲授之内容的引子或平台,通过设置问题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思考。因为小学生具有比较强的好奇心,所以,通过设置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通过巧妙的设置问题,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方向的思考,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音乐。
(三)运用音效素材创设音源情境。音源是指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而选用的生活中的自然音响素材(主要从网上下载获取)。例如:自制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人体乐器发出的声一音、塑料瓶模拟的水声与蛙鸣声、揉搓报纸模拟的风雨声、盆桶发出的雷电声、口技模拟的鸟叫声等等。师生共同利用音源为音乐创设情境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意义的活动,学生通过发现、探究、表现的过程创造出教学内容所需要的自然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实际能力。
三、积极评价鼓励,是激趣教学的有效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及时肯定、鼓励评价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兴趣。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积极肯定的评价。俗话说得好: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教师的表扬和点赞,就应适时到位,给予学生精神动力,他们就会扬起再努力的信心。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以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比方说,在我的音乐课上我非常重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在课上多叫他回答几次问题,学了新歌让他第一个上讲台给同学们演唱并且给他简单的鼓励的话语:“你学的真快!我很喜欢你!真高兴你有如此表现!”等等。一些看似平淡的话语,但是用在这类同学的身上也许就已经激发了他们学习信心,让他们觉得不是老师遗弃了他们而是自己没有把握机会,没有去很好的展现自己。并且班里的同学也会一视同仁的对待这些同学了。
总之,成功的教学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前提原因。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深知兴趣在学生中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让我们不遗余力的激趣,从而让学生成为主体,有强烈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张勤,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策略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5年。
- 【发布时间】2019/5/28 17:14:25
- 【点击频次】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