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语文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践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语文教学作为奠基教育的重要平台,不仅要加强学生语文素养培养,也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应通过渗透方式,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让学生得到精神洗礼和健康疏导。
关键词:高中语文;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各种思潮不断涌现,其中不乏消极的因素存在,这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难度。尤其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考压力的增加,以及新旧观念的撞击,自卑、孤僻、甚至犯罪、自杀等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据调查,在校学生因心理疾患而退学、休学的学生已大大超过了传染病。近年来,在校生自杀、离家出走甚至毁灭他人者时有发生,青少年犯罪率大大上升,特别是近段时间屡次爆发的校园群体打架更让人警醒,也促使许多学校把对学生的心里教育搬上讲台。国外有人研究,一个人在校成绩的好坏与将来贡献并不成正比,但一个真正具有价值的人无不不是包括心理素质在内的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课题。但是,培养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决不是几节健康课或班会课就能达到的,而必须渗透在各科的教学之中,应该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任务。而语文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平台,也是学生接受最多的学科教育,理所当然地要担当起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教育。下面,我结合自年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谈谈实践与体会。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现代中学生,都是“00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在优裕的家庭环境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加之许多父母常年在外,隔代教育更是宠爱有加,再加上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从而使许多青少年形成了错误的认识,对幸福观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惟利是图”,“自私狭隘”。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很好地利用一些范文对其进行正面引导,如在教《提醒幸福》中认识什么是幸福?幸福并不等同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而更多的是收获的喜悦、朋友的温情、家庭的温暖、健康的身体,甚至一个乐观的心情。《我的空中楼阁》中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追求。《项链》中主人公玛蒂尔德贪图虚荣、追求享乐最终导致的是遭受了十年的苦难。当今中学生用水,一点儿也不珍惜,也不爱惜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汉钱,攀比之风盛行。在教学中就应很好地利用学习《世间最美的坟墓》这些典范课文,很好地引导,把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美德根植于学生心灵深处,让学生写出《我心中的幸福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不如意”
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那么多的挫折和“不如意”。而我们现在的学生,大都没有吃过苦,承受挫折的能力弱,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心灰意冷、一撅不振、甚至堕落沮丧。因此,加强学生挫折教育,鼓励他们勇敢面对挫折和“不如意”,是我们语文教育目标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要求。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加强挫折教育,也是我们语文教学应加强做到的事,如《邂逅霍金》中,让学生了解霍金一生的艰难历程,认识其在高度残疾后却能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意义。《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在万念俱灰的情况下能重新振作,成为一代文豪,不仅是因为对生命的热爱,更是能够克服挫折的体现。《一碗清汤荞麦面》中母子三人合吃一碗面,从而走过人生的困境。引导学生正确写作《当我失败以后》、《名落孙山的那一刻》等题目,使学生树立起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培养学生宽容品格和豁达心怀
穆尼尔纳素夫说:“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的爱心往往多于怨恨,他乐观愉快、豁达、忍让而不悲伤、消沉、焦躁、恼怒;他对自己的伴侣和亲友的不足处,以爱心劝慰,述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听者动心,感佩、尊从,这样他们之间就不会存在感情上的隔阂、行动上的对立、心理上的怨恨。”宽容待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思想修养,也是人生的真谛,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现行学生,独生子女多,斤斤计较,以自我为中心,心胸狭隘,不会互相礼让,一些学生对于家长、老师的严格要求因自我约束能力差而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宽容品格和豁达心怀就显得尤为必要。借助《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的宽容,成就“将相和”美好结局培养学生大度气量;借助《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的信陵君,其礼贤下士、宽宏大量,让学生从中学习---“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的崇高品质。可见,宽容不但能使人际关系和谐,而且有利于实现目标,建功立业。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中外名人事迹,可引导学生学会宽容,提升修养,优化人际关系,产生心灵沟通,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爱情是异性相吸的情感表现,特别是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随着身体和心理的不断成熟,朦胧的爱情也就油然而生,由此而来的心理问题也与日剧增。有的因为情感的挫折而吸烟汹酒、自暴自弃,甚至因此导致的自杀、他杀事件举不胜举。如教《致橡树》时,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教育学生树立起健康的爱情观:相互独立、平等,且要符合道德,早恋、多恋、单恋都是不足取的。看待爱情,真正的爱情是美好的,但不是生活的唯一,也不是最重要的,应以学业、事业为重,要有崇高远大的理想并去实现它。《行行重行行》中学习“弃绢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教育学生不要因为爱情削瘦了身体,荒废了学业,还让学生讨论明确,形成自己正确的爱情观念。
总之,高中语文作为奠基教育平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是我们语文教育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予以落实。
参考文献:
[1]于莉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及方法[J].考试周刊,2013年。
关键词:高中语文;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各种思潮不断涌现,其中不乏消极的因素存在,这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难度。尤其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考压力的增加,以及新旧观念的撞击,自卑、孤僻、甚至犯罪、自杀等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据调查,在校学生因心理疾患而退学、休学的学生已大大超过了传染病。近年来,在校生自杀、离家出走甚至毁灭他人者时有发生,青少年犯罪率大大上升,特别是近段时间屡次爆发的校园群体打架更让人警醒,也促使许多学校把对学生的心里教育搬上讲台。国外有人研究,一个人在校成绩的好坏与将来贡献并不成正比,但一个真正具有价值的人无不不是包括心理素质在内的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课题。但是,培养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决不是几节健康课或班会课就能达到的,而必须渗透在各科的教学之中,应该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任务。而语文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平台,也是学生接受最多的学科教育,理所当然地要担当起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教育。下面,我结合自年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谈谈实践与体会。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现代中学生,都是“00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在优裕的家庭环境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加之许多父母常年在外,隔代教育更是宠爱有加,再加上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从而使许多青少年形成了错误的认识,对幸福观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惟利是图”,“自私狭隘”。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很好地利用一些范文对其进行正面引导,如在教《提醒幸福》中认识什么是幸福?幸福并不等同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而更多的是收获的喜悦、朋友的温情、家庭的温暖、健康的身体,甚至一个乐观的心情。《我的空中楼阁》中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追求。《项链》中主人公玛蒂尔德贪图虚荣、追求享乐最终导致的是遭受了十年的苦难。当今中学生用水,一点儿也不珍惜,也不爱惜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汉钱,攀比之风盛行。在教学中就应很好地利用学习《世间最美的坟墓》这些典范课文,很好地引导,把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美德根植于学生心灵深处,让学生写出《我心中的幸福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不如意”
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那么多的挫折和“不如意”。而我们现在的学生,大都没有吃过苦,承受挫折的能力弱,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心灰意冷、一撅不振、甚至堕落沮丧。因此,加强学生挫折教育,鼓励他们勇敢面对挫折和“不如意”,是我们语文教育目标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要求。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加强挫折教育,也是我们语文教学应加强做到的事,如《邂逅霍金》中,让学生了解霍金一生的艰难历程,认识其在高度残疾后却能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意义。《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在万念俱灰的情况下能重新振作,成为一代文豪,不仅是因为对生命的热爱,更是能够克服挫折的体现。《一碗清汤荞麦面》中母子三人合吃一碗面,从而走过人生的困境。引导学生正确写作《当我失败以后》、《名落孙山的那一刻》等题目,使学生树立起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培养学生宽容品格和豁达心怀
穆尼尔纳素夫说:“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的爱心往往多于怨恨,他乐观愉快、豁达、忍让而不悲伤、消沉、焦躁、恼怒;他对自己的伴侣和亲友的不足处,以爱心劝慰,述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听者动心,感佩、尊从,这样他们之间就不会存在感情上的隔阂、行动上的对立、心理上的怨恨。”宽容待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思想修养,也是人生的真谛,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现行学生,独生子女多,斤斤计较,以自我为中心,心胸狭隘,不会互相礼让,一些学生对于家长、老师的严格要求因自我约束能力差而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宽容品格和豁达心怀就显得尤为必要。借助《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的宽容,成就“将相和”美好结局培养学生大度气量;借助《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的信陵君,其礼贤下士、宽宏大量,让学生从中学习---“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的崇高品质。可见,宽容不但能使人际关系和谐,而且有利于实现目标,建功立业。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中外名人事迹,可引导学生学会宽容,提升修养,优化人际关系,产生心灵沟通,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爱情是异性相吸的情感表现,特别是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随着身体和心理的不断成熟,朦胧的爱情也就油然而生,由此而来的心理问题也与日剧增。有的因为情感的挫折而吸烟汹酒、自暴自弃,甚至因此导致的自杀、他杀事件举不胜举。如教《致橡树》时,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教育学生树立起健康的爱情观:相互独立、平等,且要符合道德,早恋、多恋、单恋都是不足取的。看待爱情,真正的爱情是美好的,但不是生活的唯一,也不是最重要的,应以学业、事业为重,要有崇高远大的理想并去实现它。《行行重行行》中学习“弃绢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教育学生不要因为爱情削瘦了身体,荒废了学业,还让学生讨论明确,形成自己正确的爱情观念。
总之,高中语文作为奠基教育平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是我们语文教育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予以落实。
参考文献:
[1]于莉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及方法[J].考试周刊,2013年。
- 【发布时间】2019/5/28 17:10:04
- 【点击频次】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