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培养低年级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低年级小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差,不容易掌握应用题的解法。实践证明学生不会做,是缘于不理解题意,一旦了解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处了一半,这就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培养这样的习惯应做到:直观、比较、挖潜。
关键词:直观;比较;挖潜
从应用题教学的发展过程看,应用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也是由应用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决定。低年级应用题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其中最主要的是简单应用题教学。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差,即使“朗朗上口”也不一定能掌握它的解法。有些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学过的就不假思索地做出来,如果稍加改动就不知如何下手。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求学生读题必须认真,仔细。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经过怎样?结果如何?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给了那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实践证明学生不会做,往往缘于不理解题意。一旦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就明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这就要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具体我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直观
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一个地对齐摆。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多几。低年级学生解应用题首先是解析题意、掌握结构、选择算法,然后才是计算结果。
二、比较
“比较”对于低年级学生认识应用题的本质特征有着重要作用。如“15支铅笔平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得几支?”与“5个小朋友平分15支铅笔,每人得几支?”通过比较发现,文字叙述的顺序不同,但解法一样,说明解题不以已知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来确定算法。这样能够促进学生破除实际生活中的形象经验,提高对反叙题、逆解题的思考能力。
三、挖潜
对一些隐藏了条件的应用题,要让学生反复读题,正确、全面地理解其中的关键词句,挖出隐含的解题条件。如“果园里有桃树、梨树各30棵,苹果树和梨树同样多,三种树共多少棵?”通过读题,审题,让学生挖潜出隐含的条件“各”“同样多”理解题意,学生只有理解了“各”“同样多”的含义,才能正确解题。
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让孩子从小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由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杨庆余,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直观;比较;挖潜
从应用题教学的发展过程看,应用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也是由应用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决定。低年级应用题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其中最主要的是简单应用题教学。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差,即使“朗朗上口”也不一定能掌握它的解法。有些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学过的就不假思索地做出来,如果稍加改动就不知如何下手。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求学生读题必须认真,仔细。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经过怎样?结果如何?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给了那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实践证明学生不会做,往往缘于不理解题意。一旦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就明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这就要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具体我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直观
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一个地对齐摆。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多几。低年级学生解应用题首先是解析题意、掌握结构、选择算法,然后才是计算结果。
二、比较
“比较”对于低年级学生认识应用题的本质特征有着重要作用。如“15支铅笔平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得几支?”与“5个小朋友平分15支铅笔,每人得几支?”通过比较发现,文字叙述的顺序不同,但解法一样,说明解题不以已知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来确定算法。这样能够促进学生破除实际生活中的形象经验,提高对反叙题、逆解题的思考能力。
三、挖潜
对一些隐藏了条件的应用题,要让学生反复读题,正确、全面地理解其中的关键词句,挖出隐含的解题条件。如“果园里有桃树、梨树各30棵,苹果树和梨树同样多,三种树共多少棵?”通过读题,审题,让学生挖潜出隐含的条件“各”“同样多”理解题意,学生只有理解了“各”“同样多”的含义,才能正确解题。
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让孩子从小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由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杨庆余,高等教育出版社.
- 【发布时间】2019/5/28 17:08:28
- 【点击频次】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