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方法探究

 

【作者】 陈小明

【机构】 四川省蓬安县杨家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应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反复参与中获得良好的体育教育。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效果;提高;实践方法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快体育发展,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当今素质教育主旋律的强烈要求。作为一线体育教师,我们更应创新教学策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爱体育、爱运动的健康意识。而传统体育教学,由于“教不应试”,把其看作是“豆芽科”,故而在没有得到重视中教学效率一直低下,没有起到应有的育人效果。在全面践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体育教育。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实践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积极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驱力。新课标要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而我们注重学生兴趣培养,就是让学生在自我内驱中积极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而传统体育教学,教师放任的多,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单一的教学方式,完全没有新鲜感和趣味感,是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堂产生厌烦的基本原因。而在倡导学生主体理念的今天,我们应为学生打造趣味十足的初中体育课堂,寓教于乐,让学生对体育课堂充满期待,才能够不断地激发学生对初中体育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在初中体育教学课堂中,体育教师可以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增加一些游戏中的偶然性,如在体育快速跑的教学课堂中,在进行完教材教学后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项快速跑接力往返比赛。在往返接力比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由各组选出一名学生,去返点进行猜拳比赛,从而来加强游戏教学的偶然性,有这样的偶然性不断加入不但可以改变平淡的体育教学课堂,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参与性。
  二、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确保有效开展
  新课标中倡导“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的确,没有“安全第一”作保证,何来“健康第一”之追求。作为体育教学,一个危险常发生的地方,我们教师必须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我们知道,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学科,教学中如稍有考虑不周,就易发生损伤类的事故。所以,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教师必须把安全纳入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在安全情境中学习体育,掌握技能。首先,应该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好安全意识。如有的学生上课调皮,站队时相互推撞认为好玩,他们不知道掌握力度和分寸,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其次,体育课处处讲规则,每做一个动作要有要领,行动要听指挥。在练习难度较大的动作时,老师就得根据动作技术要求重点,做好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如铅球练习要防止用力过度而造成腕关节或闪腰等意外损伤,所以在练习之前,我就带同学们做几分钟的腕关节和其他部位的预备活动。再次,我们体育教师要做好场地器械的安全,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
  三、运用电教手段教学,更新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电教手段成功走进课堂,与学科教学进行了整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我们就可运用多媒体来辅助,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同时,也用来化解教学难点,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动作难点,例如,跳高运动中,让学生建立动作表象是教学难点。教学时,我们就可以把田径比赛中,优秀运动跳高视频通过多媒体呈现,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各个动作难点,这样教学,解决了教师示范不到位、讲解不明了,不利于清晰观看的教学观点。
  四、培养学生良好个体,关注学生主体
  所谓个性,就是个体在其自身条件和环境的影响下,通过社会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使其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别人的综合特性,它应该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等多方面的综合。培养学生个性是体育教学“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的一项内容,加强培养,有利于学生成为一个创新型人才。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应在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同时,提倡个性发展。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个体差异,充分理解教学目标,充分发掘客体价值,充分运用教学方法,而不是利用教学舞台淋漓尽致的进行自我表现。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加以适当的评价和鼓励,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此,体育教师要积极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求索精神,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五、注重学生激励评价,扬起学习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我们知道,初中学生同样有好表扬的天性,总想得到别人肯定。抓住这个年龄特征,我们就可以开展激励评价,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扬起体育学习信心,增强内驱力。为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应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愉悦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体验,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评价。这是我们教师在教与学应及时关注的。但同时也要尊重个体差异,个别学生如不能掌握某种运动方法、技能,教师不应急于求成,要放缓难度,积极鼓励,让学生在和谐情感中奋起练习,习得能力。
  总之,体育教学的推进是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高度重视,把学生的体育工作纳入正常教学轨道。而重点就是我们一线教师,要根据新课标要求,切实制定实施方案,注重过程体育,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习惯为出发点,努力提高学生身体素养和健康意识,使其养具备良好的爱运动、爱健康、爱生命的运动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成,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实践探究[J].教育科学,2015年。
  • 【发布时间】2019/5/28 17:06:10
  • 【点击频次】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