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析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

 

【作者】 韦保持 严 宽

【机构】 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全面实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有效地将人口负担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素质教育;民族传统体育;终身体育;自我体育意识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时代。为了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我校结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实际,将新课程所取得的经验面向全国推广,进而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迎接21世纪的挑战。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新教材给教学工作带来的体会。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充分体现了体育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强调要将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新课程正确处理了学生本位、学科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关系,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不再只是一句动听的教育口号。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健康概念,那就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三者缺一不可。过去体育教学的任务是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躯体健康。今天的新教材明确提出:“全面锻炼身体,增进身心健康。”并赋予它新的内涵,包括身体机能、素质,运动能力和身体心理适应能力,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因此,新课程增加了“韵律操和舞蹈”,对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进步,特别是以独生子女为中心的421家庭增加,很多独生子女在物质生活非常充裕的同时,养成了不好的性格及行为特征,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循循善诱,特别是体育教师应深刻钻研教材的内涵,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观念。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旨在说明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围绕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终身体育是指从小到老贯穿整个生命过程进行的体育活动,要求人们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将体育作为生活内容来对待与安排。随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将朝着“快乐化、生活化、终身化”的方向发展,终身体育将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主导思想。
  因此,新课程的重点之一是重视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自我体育意识(自己具有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的心理或具有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和要求),他就不会把体育看成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学科。他就会把体育当成是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因此加强对学生自我体育意识的培养,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应该做到的。
  新课程中“如何制订锻炼计划和运动处方”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动手、自我检测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自我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它充分体现了主体性教育思想,从多层面、多功能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具有主动学习和主动创造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新的教育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需条件。
  新课程把民族传统体育列入大纲教学计划,这是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表现。这对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将起到积极作用。特别是形神拳的教学,它不但可以发展青少年的劲力、爆发力、柔韧、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还可以满足青少年探索、好奇、好胜、搏击、防身等心理要求。再加上配乐曲“万里长城永不倒”更能使学生体会到爱国主义的教育,认识到爱国不是一种空洞的说教,而应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学生如果不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常常遭遇学习的失败,他们就不可能也根本不会喜欢体育课,也就不会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中来。新课程为了满足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方面的不同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结论
  综上所述,新课程结合了时代特点,使理论与实践得到了比较完美的结合。学生要求锻炼的积极性也大为提高,这对于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全面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将起到推动作用,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科教兴国”的一种可行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黄晓标,何艳.“普通高中新课程计划”试验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江西教育.2014.06
  [2]体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05
  • 【发布时间】2019/5/28 17:05:56
  • 【点击频次】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