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之我见

 

【作者】 刘 宾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隆或镇道达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就学习而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首要任务,但是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和语文课程本身的特点,教师过多地强调学生繁琐、枯燥的记忆,渐渐远离了语文自身的艺术魅力,以致于学生在优美的语文艺术殿堂之外徘徊不前。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语文的艺术魅力在学生心中闪光,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呢?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用教师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爱语文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是感性,对一个老师的喜爱程度,往往会决定他对老师所教学科的喜爱程度,即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教师的仪表与风度、知识与才华、品格与修养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对语文有深厚的情感,必须有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累,只有这样,才能以自己的文学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热爱语文。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特别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时时处处感染学生。在教学中好词佳句我常常是信手拈来,课堂上更是洋洋洒洒、挥洒自如。学生说:“老师,我听您讲课就像读一篇优美的文章。”在我的影响下之下,学生也爱上了语文,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语文的乐园。
  二、用语文的自身魅力,吸引学生爱语文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文化,深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无数优秀的作家,留下了数不清的优秀作品,作为教师我们要引领学生去文化的殿堂采撷明珠。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精而选之,具有典型性。怎样使学生品味到更多的名家名篇呢?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针对这一点,笔者是这样做的。在一篇课文学完之后,我会采用不同的形式,把相关的名篇介绍给学生。例如,在学完萧红的《祖父的园子》之后,我问学生,“从这一课的学习你感受到了萧红什么样的性格呢?”学生纷纷发言:率真、自由、快乐。我接着介绍:“是啊,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率真、自由、快乐的萧红。萧红长大之后,写了一本书《呼兰河传》来记述她的童年生活。茅盾曾这样评价她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自由快乐的萧红,为什么在这部书里又呈现出一部凄婉的歌谣呢?你们想明白吗?那就课下阅读这本书,去书中寻求答案吧。”不用说,学生在好奇心地驱使下,一定会用心读这本书的,对萧红的艺术成就也会有更全面的认识。
  三、以教师丰富的情感投入,诱导学生爱语文
  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的学习中去,那么课堂学习的效果一定会非常理想,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我力求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在教学《秋天的回忆》这一课时,为了调动学生对亲情的感悟,我向学生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那是在我小的时候,一次,我和妈妈一起步行去姥姥家。那年冬天特别冷,漫天飘着雪花,走没多久,我就冻得得哇哇大哭起来。这时,妈妈脱下她的棉衣把我紧紧抱住,然后背着我继续前进。至今,我还记得那件棉衣的温暖,记得妈妈那飘满雪花的身影。我动情地讲述,开启了学生情感的大门。他们也都想起了生活中母亲的关爱。我泪光点点,学生也泪光点点。此时,再去领悟课文中母子间的感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搞一些小竞赛,如朗诵、演讲、讲故事、猜谜语、背记格言警句、手抄报、词语接龙、经典故事续编等等,把竞争带入语文课堂,利用学生自尊心、自我表现欲、荣誉感强,好胜不服输的心理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竞争氛围,可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竞争学习中,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由此可见,我们要在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例如,让学生在身边找不规范字,并加以纠正。为身边的实物写广告词,对身边发生的现象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对于身边的一些有争议的现象进行辩论等。一次学生在看了江铃汽车的广告“千里江铃一日还”之后,对我说:“老师,电视上用错句子了。”对这一问题,我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让学生继续收集这方面借用成语的例子。很快学生就收集了很多。如卖衣服的店名叫“衣衣不舍”,卖热水器的广告是“随心所浴”等等。针对这一现象,我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正方阐述这样用的好处,反方则说明这样做的坏处。我给他们足够的准备时间,学生查资料,请教父母,上网查询,用了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辩论的过程中,他们踊跃发言,积极陈述自己的观点。整个准备和辩论过程,锻炼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锻炼了他们的思维,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当初不明白的问题也在辩论中明确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让他们感到生活当中处处用到语文,学习语文其实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在教学中笔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尽量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让学生把学习语文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的学习当中来,有效地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
  • 【发布时间】2019/5/12 18:16:31
  • 【点击频次】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