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探究

 

【作者】 贾 佳

【机构】 四川省南部县河坝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的教育尤为重要,小学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基础教育中,语文的教育是最主要的文化课程之一。本文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当前古诗词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古诗词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反思
  小学教学阶段,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越来越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重视。教学中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能使学生切身感受诗词文化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古诗词的赏析,有助于涤荡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思想意识,在促进道德情操不断升华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美感意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得到了不断提升。
  一、由相关历史和作者背景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文学作品都取源于生活,都有其特定的历史和社会环境。教师在赏析解读诗词作品时,如果脱离诗歌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就无法让学生理解作者的真实写作意图,且体会不到作者想要真实表达的思想和意境,学生在学习中如同雾里看花,只能以偏概全,掌握不了作品的核心内容。所以,教师需要及时进入背景教学,通过讲述历史背景和作者所处的环境,使学生能深刻地理解作者创作诗词的缘由,明白作者的诉求心声,从而全面地领悟诗词表达的感情和意境,透彻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和核心内容。
  小学生天性活泼,对故事的兴趣比较浓厚,如果以讲故事的形式进入古诗词的学习,学生的注意力会在瞬间高度集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前以导入历史故事和人物生平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当教师讲完历史故事及作者生平背景后,学生对作品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他们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地投入到诗词教学中,课堂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极大提升。
  二、改变教学方式
  (1)改变课程评价模式。
  针对小学语文教师评价学生古诗词掌握程度的单一性,教师和学校应该改变这一点。评价体系应该是多元化,标准不应该只是停留于背诵程度。可以采取按照古诗词中的意境画一幅画或者按照诗句所传达出来的意思,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创设一个情景,然后表演出来,让呆板的知识形象化。
  (2)改变教学方法。
  由于当前大多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教师应主动改变这一点,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授课模式的创新。现代社会互联网技术发达,教育事业可以充分对这一资源进行利用,跟进时代发展的步伐,把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教学之中,例如多媒体教学中的PPT工具,教师应该学会熟练地运用好PPT这个工具,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三、提高教师古诗词功底
  针对部分教师自身对于古诗文方面知识的不熟练、功底不够等现象,教师和学校应该致力于改变这一现状。语文教师既然教导学生的古诗词,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的在古诗词方面的素养,再来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小学语文教师本身不仅需要扎实的教育学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了解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进行传道授业解惑[3]。学校面对这一情况,可以邀请古诗词方面的教育专家到学校进行培训和讲座,也可以让语文教师到有关培训地点进行培训,扩宽教师的视野,了解最新的教学前沿方法。提高了教师群体的文化底蕴,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内容就会更加丰富多彩。
  四、欣赏朗诵,理解背诵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记忆能力比较强,因此教师不需要让学生花太多的时间在古诗词的背诵上面,而是需要根据教学情况适当地安排一些朗读和背诵。另外,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并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古诗词朗诵的正确方法,即学生要带人自己的感情朗读,尽可能地去体会和理解诗人当时的心境。这种情感代入的方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理解背诵。另外,教师还应当注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学习和积累古诗词,一点一滴地积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联系生活,运用诗词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诗词与诗人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结合实际生活,通过将古诗词内容生活化,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
  例如,在教学《回乡偶书》这首古诗时,笔者首先向学生介绍诗人年老后回故乡的背景,然后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诗人蕴含的情感。笔者提出问题: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中提到的“少小”和“老大”是什么呢?学生很容易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推断出诗人再次归乡时感慨万千的情境。笔者让学生继续想象:诗人年老时再回到家乡是怎样的情境?诗人看到那些孩子,他会想什么?诗人最想要见到什么人或事物?等等,这样的生活场景的联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古诗的意境,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六、增强小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
  针对小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低下的情况,家长和学校、教师都要进行一些有效的措施。对于家长来说,家是孩子母语学习的第一个地方,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古诗词,毕竟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让家长与孩子之间增进情感,还能够增加小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和重视程度。对于校方来说,可以在校内举办一些关于古诗词的竞赛、表演等形式的活动,增加全体师生的古诗词储存量,增加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趣味性,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有必要把授课内容和小学生的特点结合在一起,合理地优化语文古诗词课程的教学方法。语文这门课程是最重要的课程之一,汉字、中国话是根植于我们中国人的血液之中的。一脉相承、薪火相传这些词语无不说明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这是我们的根,是不可复制的瑰宝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优化语文教育中的古诗词的教学,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以及我国传统文化的探索欲望,以保障我们的优秀文化能够一脉相承、薪火相传。
  参考文献:
  [1]王雨柠.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2]刘洁.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
  • 【发布时间】2019/5/12 18:15:56
  • 【点击频次】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