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作者】 陈宗燕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高店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把审美教育贯穿于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特点,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途径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文章,在文、情、理的交融中接受知识、发展语言,从而升华美的情感,培养美的想象,激发美的发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关键字: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智力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开展审美教育。但这一点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开展审美教育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时,要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一、要培养学生对形象的感知能力,做美的发现者
  对于人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现行中语教材中,不乏文质兼优、字字珠玑的佳作,也不乏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都具有丰富的美的因素。因此,要引导审美的主体——学生提高眼力、有所发现.文学是用形象化手段反映社会生活的语言艺术,人们总是凭借作者所描述的艺术形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显现在自己脑里,获得直觉的形象感知.学生在接触《祝福》时,对祥林嫂这一形象,先是从她的乌裙、蓝袄、月白背心、脸上的表情、眼神的变化等神态,从她抗婚磕头,捐门槛等行为,及丧夫失子后的“我真傻”、“人死后,到处有没有魂灵”之类的语言等表象,产生了对她的深深同情,由此而生发对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憎恨感性的美学意义。因此,授课者应注意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所提供的“境”,感知“形”,从“形”中感知“美”,从“美”中产生“情”。当然这只是感性的认识,是审美教育的第一步。
  二、将现代化的影视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
  影视与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不同,它是更具有直观感的。传统的教材和老师的讲课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但是影视资源如果得到利用,不管是从视觉上还是其他感官,都具有较为强烈的冲击性。会较传统的教材和讲课让学生更有共鸣,在经过特定的视觉效果处理以后,会让学生更为立体的去观察,去思考。影视艺术的直观性决定了它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更具感官冲击力,可以让人迅速地进入状态,并设身处地地进行换位思考,具有比传统模式更为强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影视艺术与传统的书面课程相比,在同一时间段所传达的内容更为丰富具体,涉及面更为广阔,综合性更强。在运用影视艺术进行语文课程的教学时,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本知识,还可以从侧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同时,影视对于人物的刻画更为立体更为形象,也可以让学生更为立体系统地了解人的行为模式,而影视中存在的大量旁白和音乐,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听力,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等方面的认知。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影视教育具有更为强大的综合性,将现代化的影视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是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一大优势。
  三、通过比较鉴别,培养审美鉴赏力
  比较,是人们在认识鉴别事物中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方法。比较是人们最常见的思维方式,通过比较,人们对事物的感知由片面到全面,由肤浅到深刻,不仅可以看到事物本身的本质属性,而且能够揭示事物相互间的关系或异同。课文中那些诗化的语言需要仔细体味,方能悟其妙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力于关键字词和句子的分析,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也可以收到美育效果。如朱自清的《春》中有这样一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闹”能换成“叫”吗?这就能促动学生积极地去思考:这个”闹”字不仅有声音,而且有热烈的气氛,绘声绘态,表现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热闹的气氛。通过比较,就能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作者遣字造句的妙处。
  四、引导学生去创造美 
  只有在发现美、感受美和鉴赏美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美的创造。《乐记?乐本篇》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这句话表达了中国古人对于美的创造的理解认识。主体在与客体接触的过程中受感动,感应是孕育美的第一步,是创造美不可缺少的条件。初中生创造美的能力相对较弱,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地用笔画出自己认为是美的东西,表达对美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如在上完《孔乙己》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分别画出孔乙己受伤前和受伤后的两幅截然不同的画像。学生们尽情地驰骋他们的想象力,画出他们心中那个穷苦潦倒的穷酸书生的形象,这样不仅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在初中的语文教育中融入审美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更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本文大致从通过类比,培养学生的审美鉴别能力和通过诵读和品味生动优美的篇章语句培养审美感知力两个方面来介绍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实行审美教学的方法,希望对广大的初中语文教师的审美教学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 【发布时间】2019/4/9 10:43:47
  • 【点击频次】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