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探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传统的由“语言、黑板、教材”三要素为中心,以听为主要呈现方式的小学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教学课程丰富多变的内容需求。而多媒体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其丰富的图像、动画及多样化的表现方式,恰恰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单一,呈现方式平面化这一短板。而对于认知及理解能力还存在局限性的小学生而言,无疑更加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以及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主动性,也有利于教师创造一个“活”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方法
语文,顾名思义是语言和文字,老师需要教授给学生中外各国、由古至今优秀的文化作品,并且使学生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思维能力、具有听说读写四项能力,最后做到传承优秀的文化成果。当语文学科与多媒体结合到一起时,需要合理应用,发挥多媒体的最佳效用。
一、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气氛
多媒体教学一改往日的单纯依靠教材的模式,利用了现代化的工具,使课堂与时代接轨。特别是在这一阶段,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关注新鲜事物,现代化的课堂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利用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画面可以激发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接收。
二、辅助教学,增进理解
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一些难点,例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对于文字描绘出的世界很难进行想象,传统课堂上只能依靠老师的语言描述,而现在多媒体就可以发挥它的作用,用图片、视频等载体,全方位的为学生们展示书中的场景,不管是宝岛台湾的日月潭,还是新疆的葡萄沟,不管是庐山瀑布,还是大漠孤烟,都可以清晰地展现在同学们眼前;不管是七月的天山,还是深冬的小兴安岭,都可以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借助了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从声、色、形等方面增强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给同学们展现出的场景更能为学生开阔眼界、激发学生想象力,也激发起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自豪之情。
当然,多媒体教学起到的是辅助作用,老师要在多媒体展现场景的同时,用自身高超的语言艺术吸引学生,深化文章内涵。比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老师在课前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圆明园的复原图,并且介绍一下当时的圆明园是如何的规模宏大和珍藏了无数的瑰宝,先引起同学们对这座皇家园林的遐想,这时再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的一个小片段,并接入课本内容,讲述这样一座世界顶级的园林是如何被八国联军所毁灭。借助多媒体展示被毁后的圆明园,用图片、视频直观的展示圆明园如今的断壁残垣,这样的萧瑟景象与当初的奢华作出对比,更清晰地表达出这样的行为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进而讲述相关的史实,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感,将文本内容的主题深化,这里借助了多媒体更好地让学生们将圆明园被毁前后作出对比,加深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
三、图文共举、具象教学
大家都知道,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无法很好的学习抽象的文字,仅仅依靠教师用语言来描述,是非常困难的。课本中平面感、抽象性的文字无法让学生产生共鸣,但是图片可以,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除此之外,图片可以多角度的对文字进行展示与注解,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一目了然的理解文字想要表达的含义及意境,对缩短学生认知的过程是非常有效的。
在三年级第二学期的第一课长城与运河的教学中,仅仅阅读这篇课文,学生无法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这八个字理解长城的雄伟,无法从山海关、嘉峪关两个地名明白这是怎样一个浩大的工程,也就无法去感知这篇文章的主旨,为什么长城和运河是奇迹,祖先建造工程的难度,为什么是我们的骄傲。利用多媒体的图片效果将这些抽象的内容具象化,笔者用一张标注了长城及运河以及沿途标志性城市的中国地图,形象易懂的让学生从各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与中国地图东西距离的对比中明白山海关与嘉峪关之间遥远曲折的距离,用几张长城经典的动图,让学生明白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的含义,最后播放了影视作品中祖先建造长城的辛劳画面,由此学生通过形象化的画面感可以很好的了解到长城是多么的雄伟,建造长城的祖先们是多么的伟大。
四、借助多媒体教学的画面,突出教学讲解重点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内容讲解时,发现部分学生不能跟紧教师思路,找到语文课文学习的重点,使教师的讲解达不到预期目标。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这一问题,为了吸引学生语文学习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紧跟教师思路,掌握课文内容的重点,还需要教师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小学阶段受年龄限制,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仍不完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急于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同时要将学生的学习体验摆在重要位置,采取循序渐进的知识讲解方法,让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
五、播放录音磁带,达到熟读成诵的教学效果
普通话推广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学生在小学阶段是语调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对学生展开小学语文教学时,要将学生的普通话教学列入教学范围内,利用录音、磁带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正确的朗读语音和语调,陶冶学生的情操,缓解学习氛围。录音磁带教学不同于教师的课文讲解,其更具有专业性,录音磁带的音色、音质、音准可以使所读课文更有意境,让学生感受课文的独特魅力。
总之,教师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应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作为出发点,采取多媒体教学方法,给沉闷枯燥的语文课堂学习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感受语文知识所散发的独特魅力,提高课堂学习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让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转变态度、主动融入其中。相信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完善,教师的语文教学工作也将取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姚宇虹.引入科技活力 优化课程教学——对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全面性构建与运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5).
[2]程啟元.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不足与对策[J].时代教育,2018(2).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方法
语文,顾名思义是语言和文字,老师需要教授给学生中外各国、由古至今优秀的文化作品,并且使学生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思维能力、具有听说读写四项能力,最后做到传承优秀的文化成果。当语文学科与多媒体结合到一起时,需要合理应用,发挥多媒体的最佳效用。
一、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气氛
多媒体教学一改往日的单纯依靠教材的模式,利用了现代化的工具,使课堂与时代接轨。特别是在这一阶段,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关注新鲜事物,现代化的课堂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利用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画面可以激发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接收。
二、辅助教学,增进理解
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一些难点,例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对于文字描绘出的世界很难进行想象,传统课堂上只能依靠老师的语言描述,而现在多媒体就可以发挥它的作用,用图片、视频等载体,全方位的为学生们展示书中的场景,不管是宝岛台湾的日月潭,还是新疆的葡萄沟,不管是庐山瀑布,还是大漠孤烟,都可以清晰地展现在同学们眼前;不管是七月的天山,还是深冬的小兴安岭,都可以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借助了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从声、色、形等方面增强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给同学们展现出的场景更能为学生开阔眼界、激发学生想象力,也激发起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自豪之情。
当然,多媒体教学起到的是辅助作用,老师要在多媒体展现场景的同时,用自身高超的语言艺术吸引学生,深化文章内涵。比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老师在课前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圆明园的复原图,并且介绍一下当时的圆明园是如何的规模宏大和珍藏了无数的瑰宝,先引起同学们对这座皇家园林的遐想,这时再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的一个小片段,并接入课本内容,讲述这样一座世界顶级的园林是如何被八国联军所毁灭。借助多媒体展示被毁后的圆明园,用图片、视频直观的展示圆明园如今的断壁残垣,这样的萧瑟景象与当初的奢华作出对比,更清晰地表达出这样的行为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进而讲述相关的史实,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感,将文本内容的主题深化,这里借助了多媒体更好地让学生们将圆明园被毁前后作出对比,加深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
三、图文共举、具象教学
大家都知道,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无法很好的学习抽象的文字,仅仅依靠教师用语言来描述,是非常困难的。课本中平面感、抽象性的文字无法让学生产生共鸣,但是图片可以,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除此之外,图片可以多角度的对文字进行展示与注解,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一目了然的理解文字想要表达的含义及意境,对缩短学生认知的过程是非常有效的。
在三年级第二学期的第一课长城与运河的教学中,仅仅阅读这篇课文,学生无法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这八个字理解长城的雄伟,无法从山海关、嘉峪关两个地名明白这是怎样一个浩大的工程,也就无法去感知这篇文章的主旨,为什么长城和运河是奇迹,祖先建造工程的难度,为什么是我们的骄傲。利用多媒体的图片效果将这些抽象的内容具象化,笔者用一张标注了长城及运河以及沿途标志性城市的中国地图,形象易懂的让学生从各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与中国地图东西距离的对比中明白山海关与嘉峪关之间遥远曲折的距离,用几张长城经典的动图,让学生明白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的含义,最后播放了影视作品中祖先建造长城的辛劳画面,由此学生通过形象化的画面感可以很好的了解到长城是多么的雄伟,建造长城的祖先们是多么的伟大。
四、借助多媒体教学的画面,突出教学讲解重点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内容讲解时,发现部分学生不能跟紧教师思路,找到语文课文学习的重点,使教师的讲解达不到预期目标。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这一问题,为了吸引学生语文学习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紧跟教师思路,掌握课文内容的重点,还需要教师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小学阶段受年龄限制,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仍不完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急于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同时要将学生的学习体验摆在重要位置,采取循序渐进的知识讲解方法,让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
五、播放录音磁带,达到熟读成诵的教学效果
普通话推广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学生在小学阶段是语调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对学生展开小学语文教学时,要将学生的普通话教学列入教学范围内,利用录音、磁带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正确的朗读语音和语调,陶冶学生的情操,缓解学习氛围。录音磁带教学不同于教师的课文讲解,其更具有专业性,录音磁带的音色、音质、音准可以使所读课文更有意境,让学生感受课文的独特魅力。
总之,教师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应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作为出发点,采取多媒体教学方法,给沉闷枯燥的语文课堂学习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感受语文知识所散发的独特魅力,提高课堂学习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让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转变态度、主动融入其中。相信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完善,教师的语文教学工作也将取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姚宇虹.引入科技活力 优化课程教学——对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全面性构建与运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5).
[2]程啟元.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不足与对策[J].时代教育,2018(2).
- 【发布时间】2019/3/10 18:59:50
- 【点击频次】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