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变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的“学困生”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原因也是纷繁复杂,转化起来难度很大,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引起重视,与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帮助他们摘掉“学困生”的帽子。
关键词:学困生;形成原因;转变
我作为一个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工作了近二十年的一线教师,深切感受到农村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理,班级中“学困生”的比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我主要教学的数学学科,在初中阶段,由于知识脱节严重等原因而进入“学困生”行列的不在少数,为此,我对“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和转变策略进行了调查,现分述如下:
一、“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一)家庭因素。
多数“学困生”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性格内向一点的,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孤独感增强,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在学习的道路上掉队;性格活泼一点的,因为缺少父母有效的管教,像脱缰的野马,容易沉迷网络,毫无心思学习,成为班上学习成绩垫底的学生。
(二)学校因素。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师,自身的工作任务普遍较重,还要应对各种有增无减的检查、教研、培训……使得有限的精力无暇顾及那些需要花更多时间去辅导才不至于掉队的学生;学校因为害怕学生在校期间出现安全事故,对学生的作息时间安排得过于紧凑,对教师的教学任务和非教学任务也安排得过于细致,让教师和学生缺少自由支配的时间,限制了个体差异大的学生接受差别化教育的机会。
(三)社会因素。
在这个人人自媒体的时代,社会舆论对学校和教师的全方位监督,让学校和教师倍感教育教学工作如履薄冰,学校为求得一方安全,教师为求自保,没有合理惩戒权的学校和老师,对“问题学生”束手无策,而这些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气,对班级其它学生的感染作用,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弃学,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二、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变策略
(一)课堂上注重个体差异。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学有所获,教师要认真备课,备学生,尽量让教学有层次因材施教,把简单的问题留给学习困难的学生,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看看他们是否注意倾听,如果答案是正确的,就及时对他们进行鼓励。同时给他们多一些的关注,使得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后注重辅导。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课后辅导很重要,教师需要及时了解他们的遗忘规律,有时候他们上课听懂了,课后就忘了,所以需要及时的巩固训练。为了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能跟上其它同学的步伐,课后花更多时间去辅导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教师无私奉献,牺牲一定的休息时间来督促他们学习,尽量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做到每日的知识过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危害。
(三)严教中有爱。
针对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面对的实际问题,不仅要在学习上多关心他们,还要在生活中给予关爱,正因为有的孩子父母外出打工,他们长期缺少家长的关爱,所以教师如果能经常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心中的苦闷和烦恼,教育他们如何学习和生活,怎样正确看待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他们对待生活和学习的态度,从而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
(四)积极寻求家长的配合。
一个班级中,学习困难学生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多数都是不管不问的,对孩子也失去了信心,他们觉得没办法管教好了,有了放弃的想法。这就需要我们经常与家长沟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都还没有放弃,作为家长就更不能灰心的,孩子还小,可塑性很强,还要积极去引导他们,使他们有奋斗的目标,经常去鼓励孩子,配合好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工作。
对于班级中的学困生,只要我们尽自己的努力来帮助他们,面对家长没有时间管,孩子作业写不完,我们就利用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来辅导他们。虽然学困生的成绩提高并不明显,但只要我们长期坚持,尽量让他们形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感受学习的乐趣,找回学习的热情,体会成功的喜悦,他们就能够迎头赶上,从“学困生”的阴影中走出来。
关键词:学困生;形成原因;转变
我作为一个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工作了近二十年的一线教师,深切感受到农村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理,班级中“学困生”的比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我主要教学的数学学科,在初中阶段,由于知识脱节严重等原因而进入“学困生”行列的不在少数,为此,我对“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和转变策略进行了调查,现分述如下:
一、“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一)家庭因素。
多数“学困生”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性格内向一点的,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孤独感增强,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在学习的道路上掉队;性格活泼一点的,因为缺少父母有效的管教,像脱缰的野马,容易沉迷网络,毫无心思学习,成为班上学习成绩垫底的学生。
(二)学校因素。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师,自身的工作任务普遍较重,还要应对各种有增无减的检查、教研、培训……使得有限的精力无暇顾及那些需要花更多时间去辅导才不至于掉队的学生;学校因为害怕学生在校期间出现安全事故,对学生的作息时间安排得过于紧凑,对教师的教学任务和非教学任务也安排得过于细致,让教师和学生缺少自由支配的时间,限制了个体差异大的学生接受差别化教育的机会。
(三)社会因素。
在这个人人自媒体的时代,社会舆论对学校和教师的全方位监督,让学校和教师倍感教育教学工作如履薄冰,学校为求得一方安全,教师为求自保,没有合理惩戒权的学校和老师,对“问题学生”束手无策,而这些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气,对班级其它学生的感染作用,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弃学,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二、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变策略
(一)课堂上注重个体差异。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学有所获,教师要认真备课,备学生,尽量让教学有层次因材施教,把简单的问题留给学习困难的学生,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看看他们是否注意倾听,如果答案是正确的,就及时对他们进行鼓励。同时给他们多一些的关注,使得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后注重辅导。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课后辅导很重要,教师需要及时了解他们的遗忘规律,有时候他们上课听懂了,课后就忘了,所以需要及时的巩固训练。为了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能跟上其它同学的步伐,课后花更多时间去辅导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教师无私奉献,牺牲一定的休息时间来督促他们学习,尽量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做到每日的知识过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危害。
(三)严教中有爱。
针对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面对的实际问题,不仅要在学习上多关心他们,还要在生活中给予关爱,正因为有的孩子父母外出打工,他们长期缺少家长的关爱,所以教师如果能经常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心中的苦闷和烦恼,教育他们如何学习和生活,怎样正确看待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他们对待生活和学习的态度,从而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
(四)积极寻求家长的配合。
一个班级中,学习困难学生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多数都是不管不问的,对孩子也失去了信心,他们觉得没办法管教好了,有了放弃的想法。这就需要我们经常与家长沟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都还没有放弃,作为家长就更不能灰心的,孩子还小,可塑性很强,还要积极去引导他们,使他们有奋斗的目标,经常去鼓励孩子,配合好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工作。
对于班级中的学困生,只要我们尽自己的努力来帮助他们,面对家长没有时间管,孩子作业写不完,我们就利用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来辅导他们。虽然学困生的成绩提高并不明显,但只要我们长期坚持,尽量让他们形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感受学习的乐趣,找回学习的热情,体会成功的喜悦,他们就能够迎头赶上,从“学困生”的阴影中走出来。
- 【发布时间】2019/11/5 17:46:56
- 【点击频次】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