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作者】 邹跃贵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鼎新镇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展开教材知识讲授的主要阵地,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效率(即在课堂学习中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学习方法以及收获感想等)。初中地理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习成为爱好,使地理成为学生最喜爱的科目,学生才能学好地理,学会地理。
  一、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对象,时空界限,广阔遥远,内容范畴,涉及多个学科。如果只凭教师一只粉笔、一张嘴或学生个人的视野和见闻去理解,那是难以掌握的,因此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教学挂图、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像、幻灯片等手段,才能把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发挥插图、地图册、地理挂图功能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又是一种特殊的教科书,与地理课本可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学生可从地图上直接获取地理知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充实和简化课本中的文字叙述,产生“见图识文”、一目了然的效果。它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巩固。 
  (二)精心设计地理略图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利用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既能展现内容特征,突出教学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图的基本技能,对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要熟悉教材,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可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边听边记,使学生的思维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起到视听结合,手脑并用,印象深刻,兴趣盎然的作用。 
  如讲解“长江”内容,老师可在黑板上绘制长江干流略图。从发源地绘起,一直画到长江的入海口。画干流时,可把干流比作一个不规则的英文字母“W”,教师讲到哪里,干流就画到哪里。先讲上、中、下游的划分,把宜昌和湖口两地名称用红色笔标在干流上;接着讲长江的支流,用蓝色粉笔从西向东画出主要支流,边画边讲哪些支流在上游,哪些支流在中游;然后讲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上游“水流湍急,水力丰富”,中游“河道弯曲,容易泛滥”,下游“江阔水深,便于航运”。这样教学,使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地理略图栩栩如生,它不是静态的存在,而是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淋漓尽致地反映了长江的特征;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力,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三)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直观优势
  运用投影、幻灯、电影、录像教学,能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化教学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途径。电化教学以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等独特优势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自制的投影片作为一种直观、实用、形象的地理教学软件,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形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入生活案例,展现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性
  初中地理既介绍祖国的美好江山,地球的丰富物产,又在展现地球现状的同时发现目前存在的严重问题,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联系学生平时所看、所听、所思,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认识自己所居住环境的同时做到懂得爱护环境、知道保护我们共同家园的重大责任和使命。
  在讲授《水资源》这一节内容时,通过给学生展示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图,介绍我国的水资源储备量,以及淡水可用资源人均占有量和在全世界的排名等数据,引发学生对珍惜水资源,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的讨论,使学生了解到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的地理现状,使学生认识到南水北调的意义,激起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注。这些生活性较强的案例体现在初中地理课本上本不足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但是只要教师重视,再通过课堂形式加以讲解引导,相信学生定能在生活点滴小事中体会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只有带着解决实际问题的心去学习才是活的学习,学习掌握的才是活的知识。
  三、乐于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于自身教学的一个整体评价。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育工作者虽为人师,但也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虽然在某一节课错误连连,状况百出,但总会有可圈可点之处,因此为了确保日常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学反思。争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反思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有记录反思,比如:观看自己上课的视频录像或是查阅教师日记等。再者,教师可向授课学生进行了解自己的优势与缺点,或者询问前去听课的专家与同事。但无论是运用何种方式,都要注意找到自己在处理某些问题上存在的缺陷或是自己在哪个专业知识点上掌握的情况不到位,进而针对不足进行相应的修正。反思是用以明确自身的不足,便于在下次授课中努力改正的重要教学环节。它是教育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广大从事地理教育的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做到精心备课,重视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灵活运用现代技术设备,勤于在课前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一定会极大地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 【发布时间】2018/10/10 12:19:56
  • 【点击频次】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