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尝试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尝试;
【正文】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概念、定律和定理,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总结概括的。在教学中,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技能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加大实验教学力度,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中学生由于基础薄弱、见识少、动手能力差,加之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实验教学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成为物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笔者通过实践与探究,认为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物理实验教学。
一、改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师代讲”的实验教学
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中学物理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教学大纲上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未得到真正的重视和落实,教师以讲授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不浓。要想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验教学中,充分运用好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认真开展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及课后小实验,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通过训练有素的实验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才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的物理情景。教师要善于把握实验的科学性,挖掘实验的趣味性,并加强对课外小实验、小制作的督促和辅导,制定切实可行的督促、检查方案,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完成课本或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优秀者可适当地给予物质奖励,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在进行实验时,有些同学没信心、怕出错,在一旁观看,自己不动手去做,或敷衍一下,到实验结束时,抄袭别人的实验数据和结论。这样导致实验目的和操作程序不明确,仪器使用及操作方法不规范。长此以往,学生动手能力差、实验操作技能差。
通过实践认为,让学生多了解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用途,掌握仪器的量程、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以达到熟练、正确地读数。并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在介绍这些基本仪器使用方法时,应抓住各种基本测量仪器的共性来加以指导。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的思想,并及时给予学生指导,使学大胆地进行试验,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的愉悦,避免多次失败产生的消极心理。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或明显不正确的猜想,不要简单的否定,应该在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指出其中正确合理的成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参与的勇气和信心,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利用探究式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究式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给学生提供所需的材料,是探究实验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
进行新授课时, 有些学生对物理现象比较陌生,部分知识很难理解,抱有怀疑态度。因此,对知识点的接受有抵制或不信赖情绪,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灌输,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大脑疲倦,教学效果不好,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对物理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自己探究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掌握物理知识。探究式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发挥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与物理新课程改革相适应。
四、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以创新理念指导学生,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初中物理教师有的教学方法落后,很多教师在实验中,往往只注重实验结论,不注意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初中学生不是一个成熟的、独立的实验主体,离不开教师指导。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应以创新理念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物理教师自身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教学魅力是学生产生崇拜心理,从而启发并促进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应要求学生坚持尊重客观事实,如实地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之,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教学少了实验就是无水之鱼。在中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正是缺少这种生机与活力,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在教学中学生被动地学习,毫无兴趣可言。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初级中学教师应重视物理实验教学,以创新理念指导学生,使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第一版。
[2]齐万文,浅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2015,(18)
一、改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师代讲”的实验教学
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中学物理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教学大纲上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未得到真正的重视和落实,教师以讲授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不浓。要想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验教学中,充分运用好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认真开展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及课后小实验,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通过训练有素的实验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才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的物理情景。教师要善于把握实验的科学性,挖掘实验的趣味性,并加强对课外小实验、小制作的督促和辅导,制定切实可行的督促、检查方案,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完成课本或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优秀者可适当地给予物质奖励,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在进行实验时,有些同学没信心、怕出错,在一旁观看,自己不动手去做,或敷衍一下,到实验结束时,抄袭别人的实验数据和结论。这样导致实验目的和操作程序不明确,仪器使用及操作方法不规范。长此以往,学生动手能力差、实验操作技能差。
通过实践认为,让学生多了解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用途,掌握仪器的量程、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以达到熟练、正确地读数。并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在介绍这些基本仪器使用方法时,应抓住各种基本测量仪器的共性来加以指导。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的思想,并及时给予学生指导,使学大胆地进行试验,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的愉悦,避免多次失败产生的消极心理。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或明显不正确的猜想,不要简单的否定,应该在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指出其中正确合理的成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参与的勇气和信心,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利用探究式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究式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给学生提供所需的材料,是探究实验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
进行新授课时, 有些学生对物理现象比较陌生,部分知识很难理解,抱有怀疑态度。因此,对知识点的接受有抵制或不信赖情绪,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灌输,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大脑疲倦,教学效果不好,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对物理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自己探究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掌握物理知识。探究式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发挥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与物理新课程改革相适应。
四、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以创新理念指导学生,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初中物理教师有的教学方法落后,很多教师在实验中,往往只注重实验结论,不注意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初中学生不是一个成熟的、独立的实验主体,离不开教师指导。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应以创新理念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物理教师自身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教学魅力是学生产生崇拜心理,从而启发并促进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应要求学生坚持尊重客观事实,如实地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之,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教学少了实验就是无水之鱼。在中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正是缺少这种生机与活力,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在教学中学生被动地学习,毫无兴趣可言。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初级中学教师应重视物理实验教学,以创新理念指导学生,使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第一版。
[2]齐万文,浅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2015,(18)
- 【发布时间】2018/10/9 10:09:13
- 【点击频次】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