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与评价

 

【作者】 安东向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天生桥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重在学习过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促进学生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并运用于实践。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1.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今人类所面临的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诸如环境、能源、人口、健康等问题都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才能得以解决。这些现象反映到教育领域,就必然要求现代课程及其内容体现综合化的特点,以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渐形成较完备的知识体系。?
  2.语文教育的发展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在动力?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发展最直接的动力。语文学科不仅是听说读写的综合,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和基础课程,它与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必不可少地要包含大量其它学科的知识和信息,哲学的、伦理的、美学的、历史的、地理的,甚至物理、化学和天文的。“语文课程本身就具有浓厚的跨学科、综合性色彩。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新课程体系的五大板块之一,在初中,通过以情优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
  1.以“情”优教,激发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意识
  ⑴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完善教学目标
  在这里“情”即指情商,情商(EQ)也叫情绪智商。它是相对智商(IQ)而言的心理学概念。它反映的是一个人把握和控制自己情绪、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承受外界压力的能力、不断激励自己和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是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的范畴。
  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创设体验和感悟的空间?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活动的设计和展开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习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已有的经验和精神需求,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为学生创设相应体验和感悟的空间。”
  ⑶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是指由原来的被动、机械、他主的学习转变为自主的学习;由原来的个体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由原来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不仅需要学生自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去处理各种问题,也需要学生加强合作,注意学习活动过程的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更需要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发挥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对各种问题进行富有创新的探索和研究。因此,综合性学习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2.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经验、条件、能力等选定所要学习的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课内的内容,也可以是课外的。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可以自主展开学习。在具体操作时,既可将学习目标和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相联系,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对社会文化、人文精神、社会发展等若干问题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备最基本的语文素养。
  3.重视总结、交流、分享,养成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习惯
  注重总结、交流、分享。每次主题学习的过程或结束后,还要总结、交流、分享体会成果。每个学生都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收获或存在的问题。同学之间可以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大家将学习成果以各种形式共同展示出来以互相分享。学生通过交流、合作与同学们分享成果,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勇于申辩。
  三、构建新的、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保证
  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构建新的评价机制,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保证。过去的语文评价存在着太多的问题:“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理性轻情感、重书本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笔试轻口试、重量评轻质评、重少数轻多数、重他评轻自评、重选拔轻发展等等,导致了评价的不公平不合理,损伤了学生的学习自尊心,损害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太多的负面影响。”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体现学生主体的自主性学习,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础。语文新课标指出“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整个语文课程标准“新意”的集中体现,所反映的是一种全新的语文教育观念。它突破了课堂中心、教师中心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实践中去学语文、用语文,在研究过程中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它充分调动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养成。它的合理评价将影响到整个语文教育改革的进程。
  • 【发布时间】2018/9/2 13:44:33
  • 【点击频次】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