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低段化零为整归类识字法
【关键词】 ;
【正文】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识字是起点,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毋庸置疑的重要地位。
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认识、记忆汉字,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然而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于汉字的兴趣并不是十分浓厚,他们更喜欢数学或者美术、音乐。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识字兴趣呢?识字教材采取多种形式编排,旨在体现汉字规律,激发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发现——自主”这种识字教学模式比传统的由教师首先讲出某一课识字的规律,讲解生字的音、形、义,学生被动接受的知识的教学模式更好。
一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就是识字写字,如何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书本上的生字,如何在识字过程中探索识字的方法,加深记忆,在工作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发现归类识字法是一条很好的捷径。小学低年级阶段如何让学生在“四到”后再去发现问题、创造新知,真正体现“聪明”的价值呢?这一直是我教学中的所追求的目标。因为它体现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目的。
在识字教学中有个经典的解释和记忆“聪”字的方法:你在学习做事的时候如果能做到耳到、眼到、口到、心到的话那一定能变得很“聪明”!在这一年的归类识字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在已有的识字基础上,主动识字,即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偏旁、部件和形声字规律等记忆字形;结合词语、句子,联系图画理解字义,一般可以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识字教学。
以二年级语文为例,二年级每篇课文平均有十几个生字需要识记,从文中圈画出生字,加拼音读,去拼音读,再用各种方法识记,需要一节课。一篇课文中需要会写的生字也有八到十个,扎扎实实地教完,也得一节课左右。我们来尝试运用单元集中识字。把一单元的生字化零为整,集中识记,在课文学习时只是简单回顾生字,以防回生。
一、词句里正音
斯霞老师认为:“真正达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学会应用,才是识了字。”可见,识字教学必须做到音、形、义相结合,学习与运用相结合。所以单元整体识字首先应从读准字音入手。若是孤零零地来认读生字,对学生来说非常枯燥。把一个单元生字集中起来,做成单元识字表。表中首先出示放在词语、句子中的生字与注音,让学生在词语中认读,或是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来认读。在语言环境中读准字音,降低了难度,初步认识生字,也为后面字形的识记,字义的理解做了的铺垫。
二、归类后识形
字形的识记是识字的重点与难点。在识记字形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字形的特点,先对整个单元的生字进行对比、归类,然后做简单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循法识字。
(一)“搜索记忆”识记熟字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生字都是“生字”,很多学生已在图书、报刊、电影、电视中对部分生字有所接触,甚至特别熟悉。也有一部分字是生活中常见的,或是班内学生姓名中的字,或者对学生来说有特殊意义的,例如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卫、农、孙、育、通、填、袁、产,这八个字学生往往一遍就全认识。“卫生”这个词在校园,教室里到处都见;体育课中的“育”学生太熟悉;“通过、填空、生产”这些词学生在试卷中、数学课中常见;“宇”“袁”“珍”这些字,班内学生的姓名中都有。这些字是紧贴学生的生活的,不用刻意去认,搜索自己记忆就能找到这些字的影子,自然能轻松掌握。
(二)“半边音半边意”识记形声字
每个单元中都有很多形声字,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则有财、栏、抖、喉、咙、搅、拌、馒、岭、忠、鹭等十一个形声字,在识记生字中占很大比重。
经过观察学生会发现这类字的部首一般和字义有关,而同音偏旁则和这个字的读音相同,有时在声调上稍有差异。有了这番观察,学生明白了这类字音、形与义的联系,找到了这类字的构字规律,也找到了识记方法,即“半边音半边意”。学生识记这些字时,字形记得牢,读音记得准,而且对字义的理解也加深了许多。
(三)“加加、减减与换换”对比识字
“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这三种识字方法,学生早已烂熟于心。我们可以把每单元中适合用这些方法来识记的字归为一类。由学生自己结合熟字,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对比识记这类字。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垂”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与“睡”对比识记,“庐”和“炉”用换一换的方法对比识记,而“刨”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与“包”对比识记。有了识字方法的引领,学生在识记这类字时有法可寻,有法可依,识记起来则简单轻松。
(四)“多样方法”识记疑难字
每个单元中都有一些字平时阅读中见得少,而且无法使用常用的识字方法识记,如二年级第五单元中的:疑、乱、质、压、盏、勘、厚。这些字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识记难点所在。可以用组词,讲故事,游戏识字或是借助原文识记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这部分应是老师最应该倾心费力的一类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归类后识字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紧扣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依法识字,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儿歌中解义
识字,读准了音,记住了形,还得明白字义。而字义的理解只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才会清晰明了。要根据本单元题材或内容,巧妙地把本单元生字融入,编成朗朗上口的小诗或是儿歌,学生爱读爱记。一首小诗既让学习回顾所学的生字,更让学生从简单易懂的儿歌中明白了字义,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四、检测时复习
检测单元集中识字效果时,可采用生帮生,生测生,辐射检测方式。检测时学生可以在教室里自由走动,可以自己找老师,小老师也可以自己找需要帮助的同学。那时的课堂可能有点不安静,但是相对于一本正经、正襟危坐的课堂,更希望有孩子的声音的,处处洋溢着学生主动性与自我的课堂。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是最公正的,做老师的完全可能把这最繁杂的、最费时间的检测让学生来完成。检测别人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巩固,一种复习,更是一份为人师的成就与自豪。
五、阅读时巩固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单元集中识字也要树立“大语文”观,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语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阅读、识字。学生手中识字资源最丰富的就是《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所以每单元集中识字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学生阅读配套《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同类题材的文章,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生字。如学了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生字后,就让学生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幸福的种子》中的“我是银河一颗星”、“我问大自然”、“请不要”、“荷叶和露珠”、“会走路的树”等文章。在平时也要引导学生认校园、家里、路上见的到字,让学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增强识字意识。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是引领学生从多彩的生活中识字。
低年级单元集中识字改变了传统识字的枯燥与随意,并且做到学习与运用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识记汉字的轻松快乐,为学生提前阅读与大量阅读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但我们也要常常告诉学生:“事事都有最好的方法,好的方法能让你用最短的时间把事情都做好。”所以,教学中老师应该努力帮学生找到最佳方法,让孩子们感到识字是轻松的,学习是快乐的,读书是幸福的。
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认识、记忆汉字,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然而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于汉字的兴趣并不是十分浓厚,他们更喜欢数学或者美术、音乐。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识字兴趣呢?识字教材采取多种形式编排,旨在体现汉字规律,激发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发现——自主”这种识字教学模式比传统的由教师首先讲出某一课识字的规律,讲解生字的音、形、义,学生被动接受的知识的教学模式更好。
一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就是识字写字,如何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书本上的生字,如何在识字过程中探索识字的方法,加深记忆,在工作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发现归类识字法是一条很好的捷径。小学低年级阶段如何让学生在“四到”后再去发现问题、创造新知,真正体现“聪明”的价值呢?这一直是我教学中的所追求的目标。因为它体现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目的。
在识字教学中有个经典的解释和记忆“聪”字的方法:你在学习做事的时候如果能做到耳到、眼到、口到、心到的话那一定能变得很“聪明”!在这一年的归类识字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在已有的识字基础上,主动识字,即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偏旁、部件和形声字规律等记忆字形;结合词语、句子,联系图画理解字义,一般可以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识字教学。
以二年级语文为例,二年级每篇课文平均有十几个生字需要识记,从文中圈画出生字,加拼音读,去拼音读,再用各种方法识记,需要一节课。一篇课文中需要会写的生字也有八到十个,扎扎实实地教完,也得一节课左右。我们来尝试运用单元集中识字。把一单元的生字化零为整,集中识记,在课文学习时只是简单回顾生字,以防回生。
一、词句里正音
斯霞老师认为:“真正达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学会应用,才是识了字。”可见,识字教学必须做到音、形、义相结合,学习与运用相结合。所以单元整体识字首先应从读准字音入手。若是孤零零地来认读生字,对学生来说非常枯燥。把一个单元生字集中起来,做成单元识字表。表中首先出示放在词语、句子中的生字与注音,让学生在词语中认读,或是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来认读。在语言环境中读准字音,降低了难度,初步认识生字,也为后面字形的识记,字义的理解做了的铺垫。
二、归类后识形
字形的识记是识字的重点与难点。在识记字形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字形的特点,先对整个单元的生字进行对比、归类,然后做简单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循法识字。
(一)“搜索记忆”识记熟字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生字都是“生字”,很多学生已在图书、报刊、电影、电视中对部分生字有所接触,甚至特别熟悉。也有一部分字是生活中常见的,或是班内学生姓名中的字,或者对学生来说有特殊意义的,例如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卫、农、孙、育、通、填、袁、产,这八个字学生往往一遍就全认识。“卫生”这个词在校园,教室里到处都见;体育课中的“育”学生太熟悉;“通过、填空、生产”这些词学生在试卷中、数学课中常见;“宇”“袁”“珍”这些字,班内学生的姓名中都有。这些字是紧贴学生的生活的,不用刻意去认,搜索自己记忆就能找到这些字的影子,自然能轻松掌握。
(二)“半边音半边意”识记形声字
每个单元中都有很多形声字,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则有财、栏、抖、喉、咙、搅、拌、馒、岭、忠、鹭等十一个形声字,在识记生字中占很大比重。
经过观察学生会发现这类字的部首一般和字义有关,而同音偏旁则和这个字的读音相同,有时在声调上稍有差异。有了这番观察,学生明白了这类字音、形与义的联系,找到了这类字的构字规律,也找到了识记方法,即“半边音半边意”。学生识记这些字时,字形记得牢,读音记得准,而且对字义的理解也加深了许多。
(三)“加加、减减与换换”对比识字
“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这三种识字方法,学生早已烂熟于心。我们可以把每单元中适合用这些方法来识记的字归为一类。由学生自己结合熟字,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对比识记这类字。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垂”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与“睡”对比识记,“庐”和“炉”用换一换的方法对比识记,而“刨”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与“包”对比识记。有了识字方法的引领,学生在识记这类字时有法可寻,有法可依,识记起来则简单轻松。
(四)“多样方法”识记疑难字
每个单元中都有一些字平时阅读中见得少,而且无法使用常用的识字方法识记,如二年级第五单元中的:疑、乱、质、压、盏、勘、厚。这些字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识记难点所在。可以用组词,讲故事,游戏识字或是借助原文识记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这部分应是老师最应该倾心费力的一类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归类后识字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紧扣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依法识字,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儿歌中解义
识字,读准了音,记住了形,还得明白字义。而字义的理解只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才会清晰明了。要根据本单元题材或内容,巧妙地把本单元生字融入,编成朗朗上口的小诗或是儿歌,学生爱读爱记。一首小诗既让学习回顾所学的生字,更让学生从简单易懂的儿歌中明白了字义,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四、检测时复习
检测单元集中识字效果时,可采用生帮生,生测生,辐射检测方式。检测时学生可以在教室里自由走动,可以自己找老师,小老师也可以自己找需要帮助的同学。那时的课堂可能有点不安静,但是相对于一本正经、正襟危坐的课堂,更希望有孩子的声音的,处处洋溢着学生主动性与自我的课堂。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是最公正的,做老师的完全可能把这最繁杂的、最费时间的检测让学生来完成。检测别人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巩固,一种复习,更是一份为人师的成就与自豪。
五、阅读时巩固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单元集中识字也要树立“大语文”观,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语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阅读、识字。学生手中识字资源最丰富的就是《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所以每单元集中识字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学生阅读配套《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同类题材的文章,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生字。如学了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生字后,就让学生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幸福的种子》中的“我是银河一颗星”、“我问大自然”、“请不要”、“荷叶和露珠”、“会走路的树”等文章。在平时也要引导学生认校园、家里、路上见的到字,让学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增强识字意识。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是引领学生从多彩的生活中识字。
低年级单元集中识字改变了传统识字的枯燥与随意,并且做到学习与运用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识记汉字的轻松快乐,为学生提前阅读与大量阅读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但我们也要常常告诉学生:“事事都有最好的方法,好的方法能让你用最短的时间把事情都做好。”所以,教学中老师应该努力帮学生找到最佳方法,让孩子们感到识字是轻松的,学习是快乐的,读书是幸福的。
- 【发布时间】2018/9/2 13:43:24
- 【点击频次】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