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美术教学中“美术元素”的理解和应用
【关键词】 美术元素;美术语言;审美思想和情感 ;
【正文】美术新课程在教学理念和学科性质上,特别强调了美术的人文性,美术的人文性的表达和传递需要通过美术作品来呈现。一件美术作品,是一种思想和情感传递的载体,而美术作品本身,是依靠多种美术元素相互组合得以呈现的。在美术教学中使学生拥有理解和应用美术元素的能力,才能使学生较为准确的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才能真正落实美术学科的人文特性。美术元素传递并呈现着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由此,在美术教学中“美术元素”的理解和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美术元素的内涵和作用
美术元素包括美术语言和形式美的基本原理。美术语言是指造型美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诉诸视觉的特殊语言;形式美的基本原理包括单纯与齐一、对称与均衡、调和与对比、节奏与韵律、比例、多样统一等,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美术语言,类似我们语言学习中的字、词、句、段,能够理解、区分、识别了它们,才能够逐渐感觉到语言的含义,因为这些要素是构成语言的基础。掌握一种语言只懂得了字、词、句、段还不够,只有把它们用各种体裁组织建构成文章,才能完整地表达明确的意义和思想情感。而这个使“美术语言”组织建构起来的“框架结构”,就是“形式美的基本原理”。或者说,“美术语言”是完成作品的“零件”(本身就有自身含义的零件),而“形式美的基本原理”就是使零件成为整体的“组装”手段。
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就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能够识别、感受、理解“美术语言”这些“零件”的含义、作用,还要拥有掌握、运用“形式美的基本原理”来“组装”这些“美术语言”的“零件”的本领。这样才能完整地感受和体验美术作品的含义,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才能获得相对完整的对人生中美的感受和体验。
二、美术元素呈现的美感
1. 美术语言
美术语言包括点、线、面(体)、色彩、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诉诸视觉的特殊语言。这里结合中小学美术教学实际,着重分析点、线、形状、色彩等美术语言,它们在“造型·表现”教学领域运用最广,“设计·应用”“欣赏·评述”教学领域也以此为基点。
(1)点与面。点和面都是形或体,比如圆形的点、方形的点、三角形的点、不规则形的点等,对应的有圆形的面、方形的面、三角形的面、不规则形的面等。这些是生活中物象的抽象、概括。点与面之间的不同就在于比较中存在的“大与小”,“大”的是面,“小”的是点。点,是最小的表现物象的单位,是最基本的美术语言。点可以表示具体的物象,也可以没有实指,起到使画面灵动,补充画面空隙,平衡画面的作用。面,可以是完整的一个形,也可以是线与线交织成的面,也可以是点与点聚集形成的面,使画面显得整体,使主体突出,更具力量和视觉冲击力。
(2)线条。点的运动,就产生了线,是从一个地方开始在另一个地方结束所形成的痕迹。在视觉艺术中,线是最简单、最直接表现的一种美术语言。它有许多种不同的形态,线有粗、细、长、短、疏、密、断、连、直、曲、隐、现、刚、柔、畅快、凝重、跳跃、平静、单一、复合、组合、对比等,因而是最具有表现力的美术语言。
由于我们人类生理结构的相对一致性,决定了人类对世界的感受方式和感受结果具有很大的一致性。生活中我们要表现不同的物象、表达不同的情感、传递不同的思想,就要理解不同形态的点、面、线条的特点。这样,才能有效地应用,准确地表现物象,表达情感,传递思想,展现独特的人文内涵。
(3)色彩。是最具有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的美术语言。正是因为我们的世界五彩斑斓、绚丽多彩、瑰丽奇幻,我们才会把丰富的感受与情感、体验与思维、个性与思想和极具表现力的色彩紧密相连。
按冷暖区分冷色调或暖色调;按明度可以区分为高明度或低明度;按纯度可以区分为高纯度或低纯度。明度和纯度均高的色彩给人以华丽、响亮、激昂、张扬的感觉;明度、纯度均低的色彩给人以朴实、柔和、内敛、沉稳的感觉。
我们要理解掌握色彩的这些特性,并结合其他美术语言,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 形式美的基本原理
形式美的基本原理是美术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美的基本原理包括单纯与齐一、对称与均衡、比例、节奏与韵律、调和与对比、多样与统一。这些在一种合乎规律的联系中所呈现出来的能引起美感的形式,就构成了艺术美的欣赏和创作的基础。形式美的基本原理在“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的教学领域均有应用:
(1)单纯与齐一。也就是整齐一律。这是最简单的形式美,指在单纯中见不到明显的差异和对立的因素。齐一是一种整齐的美,如仪仗队的行列,士兵的身材、服装、敬礼的动作都很一致,加上每一个战士的精神状态都高度集中,这些特征也表现出一种整齐的美。
(2)对称与均衡。对称是指图形或物体的左右或上下在形状大小或排列上具有对应关系。对称能给人以规整、条理、大方、稳定等美感,富有静态的美。
均衡来源于力的平衡原理,具有“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秩序,体现出活泼生动的美,轻巧生动、富有变化与情趣。均衡是不对称形态的一种平衡。
(3)比例。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黄金分割比1∶1.6,是人眼的高宽视域之比。古希腊人将黄金分割比运用在雕塑和建筑中,欧洲文艺复兴的美术家有意识的把它作为美术的要素来使用,使作品看起来稳定、舒适。恰当的比例有一种谐调的美感,成为形式美原理的重要内容。
美术语言和形式美的基本原理构成了美术创作的基本元素,这些美术元素渗透在美术教材的不同学习领域、不同学段,美术教师要在自己较为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学习、理解、运用、掌握、运用美术元素,最终是为了能够感受美、体验美,享受到美带来的生活愉悦感,是为了能够将自己的审美情感与思想表达与释放。
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美术教育的本质意义不仅仅在于技术层面帮助学生获得一些知识技能,更在于人文精神的培养、美的境界的追求,体验美术创造的成功和喜悦。这需要我们美术教师培养学生拥有理解和应用美术元素的能力,较为准确地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美术学科的人文特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完善学生的人格,丰富学生的生命。
一、美术元素的内涵和作用
美术元素包括美术语言和形式美的基本原理。美术语言是指造型美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诉诸视觉的特殊语言;形式美的基本原理包括单纯与齐一、对称与均衡、调和与对比、节奏与韵律、比例、多样统一等,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美术语言,类似我们语言学习中的字、词、句、段,能够理解、区分、识别了它们,才能够逐渐感觉到语言的含义,因为这些要素是构成语言的基础。掌握一种语言只懂得了字、词、句、段还不够,只有把它们用各种体裁组织建构成文章,才能完整地表达明确的意义和思想情感。而这个使“美术语言”组织建构起来的“框架结构”,就是“形式美的基本原理”。或者说,“美术语言”是完成作品的“零件”(本身就有自身含义的零件),而“形式美的基本原理”就是使零件成为整体的“组装”手段。
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就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能够识别、感受、理解“美术语言”这些“零件”的含义、作用,还要拥有掌握、运用“形式美的基本原理”来“组装”这些“美术语言”的“零件”的本领。这样才能完整地感受和体验美术作品的含义,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才能获得相对完整的对人生中美的感受和体验。
二、美术元素呈现的美感
1. 美术语言
美术语言包括点、线、面(体)、色彩、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诉诸视觉的特殊语言。这里结合中小学美术教学实际,着重分析点、线、形状、色彩等美术语言,它们在“造型·表现”教学领域运用最广,“设计·应用”“欣赏·评述”教学领域也以此为基点。
(1)点与面。点和面都是形或体,比如圆形的点、方形的点、三角形的点、不规则形的点等,对应的有圆形的面、方形的面、三角形的面、不规则形的面等。这些是生活中物象的抽象、概括。点与面之间的不同就在于比较中存在的“大与小”,“大”的是面,“小”的是点。点,是最小的表现物象的单位,是最基本的美术语言。点可以表示具体的物象,也可以没有实指,起到使画面灵动,补充画面空隙,平衡画面的作用。面,可以是完整的一个形,也可以是线与线交织成的面,也可以是点与点聚集形成的面,使画面显得整体,使主体突出,更具力量和视觉冲击力。
(2)线条。点的运动,就产生了线,是从一个地方开始在另一个地方结束所形成的痕迹。在视觉艺术中,线是最简单、最直接表现的一种美术语言。它有许多种不同的形态,线有粗、细、长、短、疏、密、断、连、直、曲、隐、现、刚、柔、畅快、凝重、跳跃、平静、单一、复合、组合、对比等,因而是最具有表现力的美术语言。
由于我们人类生理结构的相对一致性,决定了人类对世界的感受方式和感受结果具有很大的一致性。生活中我们要表现不同的物象、表达不同的情感、传递不同的思想,就要理解不同形态的点、面、线条的特点。这样,才能有效地应用,准确地表现物象,表达情感,传递思想,展现独特的人文内涵。
(3)色彩。是最具有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的美术语言。正是因为我们的世界五彩斑斓、绚丽多彩、瑰丽奇幻,我们才会把丰富的感受与情感、体验与思维、个性与思想和极具表现力的色彩紧密相连。
按冷暖区分冷色调或暖色调;按明度可以区分为高明度或低明度;按纯度可以区分为高纯度或低纯度。明度和纯度均高的色彩给人以华丽、响亮、激昂、张扬的感觉;明度、纯度均低的色彩给人以朴实、柔和、内敛、沉稳的感觉。
我们要理解掌握色彩的这些特性,并结合其他美术语言,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 形式美的基本原理
形式美的基本原理是美术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美的基本原理包括单纯与齐一、对称与均衡、比例、节奏与韵律、调和与对比、多样与统一。这些在一种合乎规律的联系中所呈现出来的能引起美感的形式,就构成了艺术美的欣赏和创作的基础。形式美的基本原理在“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的教学领域均有应用:
(1)单纯与齐一。也就是整齐一律。这是最简单的形式美,指在单纯中见不到明显的差异和对立的因素。齐一是一种整齐的美,如仪仗队的行列,士兵的身材、服装、敬礼的动作都很一致,加上每一个战士的精神状态都高度集中,这些特征也表现出一种整齐的美。
(2)对称与均衡。对称是指图形或物体的左右或上下在形状大小或排列上具有对应关系。对称能给人以规整、条理、大方、稳定等美感,富有静态的美。
均衡来源于力的平衡原理,具有“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秩序,体现出活泼生动的美,轻巧生动、富有变化与情趣。均衡是不对称形态的一种平衡。
(3)比例。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黄金分割比1∶1.6,是人眼的高宽视域之比。古希腊人将黄金分割比运用在雕塑和建筑中,欧洲文艺复兴的美术家有意识的把它作为美术的要素来使用,使作品看起来稳定、舒适。恰当的比例有一种谐调的美感,成为形式美原理的重要内容。
美术语言和形式美的基本原理构成了美术创作的基本元素,这些美术元素渗透在美术教材的不同学习领域、不同学段,美术教师要在自己较为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学习、理解、运用、掌握、运用美术元素,最终是为了能够感受美、体验美,享受到美带来的生活愉悦感,是为了能够将自己的审美情感与思想表达与释放。
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美术教育的本质意义不仅仅在于技术层面帮助学生获得一些知识技能,更在于人文精神的培养、美的境界的追求,体验美术创造的成功和喜悦。这需要我们美术教师培养学生拥有理解和应用美术元素的能力,较为准确地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美术学科的人文特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完善学生的人格,丰富学生的生命。
- 【发布时间】2018/9/2 13:38:39
- 【点击频次】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