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作者】 李小艳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迎安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当前历史教学的现状,使老师不得不考虑教学上的全方位转变。现在影响历史教学的大环境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意味着在学习动力系统中,学历史的需要和动机也必然要有根本的变化。要寻求学习的动力,只能从影响历史教学的小环境和学生学习兴趣入手。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德尔材料感兴趣。”近几年来,笔者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对兴趣教学的方法做了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是一个双向的活动,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同时需要学生的“学”。因此,在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想更好地唤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喜爱及兴趣,首先要做的就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一个平等、友爱、互助的教学环境中实现成长。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去做呢?首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构建平等的教学关系。对教师这项职业而言,其主要的核心思想就是“大爱无疆”。在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学生的朋友,但是在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下,“师道尊严”使得教师变得过于重视自己的尊严而忽略学生的尊严,为此,教师就要从根本做起,充分关注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及时交流与沟通,并在沟通中找出问题,及时解决。其次,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一个合格的历史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更需要的是让人为之敬仰的高尚品格。当教师充分具备了亲切、正直、宽容等品质的时候,学生才会更喜爱这个教师,才会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下实现改变和成长。由此可见,教师要想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实现自我提升,通过不断的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极具人格魅力的人,以此让学生在魅力的感染下爱上历史,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艺术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关键
  教师在课堂中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导游”,是学生学习情绪的发动者,是感染学生情感的调适者,因此,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越高,学生就越容易融入到知识的海洋中去。
  一些教师在思想上不重视初中历史,因此没有对教材的思想深度进行深刻的挖掘,课堂中没有激昂、抑扬顿挫的语言,也没有生动的讲解,只是简简单单地给学生一一列举时间、地点、人物。有些教师不注意教学的基本锻炼,说话干巴,语无伦次,普通话不标准,神情呆板。这样一来,教师昏昏,学生昏昏,焉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看不见,摸不着,教师就要象一个导游、一个演员、一个指挥者,用自己声情并茂的讲述、丰富的阅历学识,多样的身体语言把学生带入时光隧道,让学生浏览历史长河中无尽的风光,让学生感悟“无尽风光在险峰”。教学艺术贯穿在整节课中,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学生由尊敬崇拜老师到爱“学科”,又焉能不爱历史?
  三、丰富的教学内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只能让学生越发厌恶历史学习,不能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只能让学生对于历史学习感到吃力,这样,将成为一种恶性循环。所以教师应该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在课堂上引发学生积极讨论和思考。另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通过比赛、辩论等形式来讨论一个国家或者一段历史的兴衰沉浮。这样会让学生对于知识有更加深刻的把握和了解,更能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对于每一个历史知识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在此期间得到发展和培养,学习成绩也会自然而然地有所提高。
  四、有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界已经引进了较为先进的教学设备,校园也已经成为数字化的校园。在多媒体教学下,不仅带来了高效率的课堂,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引进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充分调动听觉、视觉等感官,充分参与课堂。例如,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影视作品、图片、游戏等,在课堂上播放,或者带领同学来做。例如,教师在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环节的内容时,可以搜集一些关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纪录片,或者较为真实的影视作品,如《狼牙山五壮士》等。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要时刻注意,选取的材料不仅要紧扣主题,还要具有真实性,不然会给学生产生误导。
  五、“活”“巧”复习法
  1.灵活的复习方法。复习方法与形式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要求而相应变化。主要方法有:①采用前后知识联系法:讲美国内战中的《独立宣言》可联系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权利法案》《人权宣言》;1644年中外历史上同时发生的重大事件(清军人关,明朝灭亡,英国马斯顿荒原战役)。②比较法:如19世纪中国与日本都发生过重大的改革运动,为什么一个失败,一个成功?③列表法;④卡片法等。采用多种方法复习,变换角度,学生便会有新鲜感。
  2.习题灵活设计与选编。考查能力,大搞题海战术,只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其对训练的兴趣,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
  选题的科学性、适应性要与高考命题的精神一致,难度适中,多角度设问。题目太直观激发不了学生兴趣,也很难提高学生能力。如,对楚汉战争刘邦获胜这一问题,如果这样设问:“楚汉战争中刘邦获胜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可不经思考而知题目的要求是什么。可以灵活地换一种问法:苏轼在《范增论》一文中说:“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失天下。”结合楚汉战争的史实,讲述这一观点。这种问法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学生须经过认真思考后,才能对题目作出正确的判断。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要从各个角度着手,通过不断挖掘和改进教学方法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走出学习历史的困境,让学生在感受到历史自身趣味性的同时,爱上历史。
  • 【发布时间】2018/9/2 13:32:48
  • 【点击频次】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