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培养好孩子的自信心
【关键词】 ;
【正文】 自信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质,是人良好的心理品质与个性的组成部分。孩子自信心的培养直接关系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学校作为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必须采取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的方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庭也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最重要基地,天下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得教育的父母。自信心是影响孩子的学习、社交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下面介绍一下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方法。
一、让孩子学会自信
自信是一个成功者最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但它并非与生俱来,必须由家长对孩子从小加以正确引导,使孩子逐渐学会相信自己,建立起自信。如:有些孩子小的时候很自信,因为他没有跟外部有太多比较,一旦进入到学校以后,在与别人的比较中如果自身能力不足就会失去自信。所以要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最重要的还是要提升孩子自身的能力,帮助孩子提升学习能力,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阅读能力、见识能力等,让孩子更加自信。
二、尊重和信任孩子
在孩子与成人的交往过程中,他们往往会把成人视为自己的榜样,以成人的标准判断自己的行为。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习惯用“你不会做”“不要去碰”“你怎么这么笨”等言语训斥孩子,将孩子的很多表现行为进行否定,面对家长这种片面、消极的话语,孩子会产生自卑心理,看不到自身的存在价值。如果长期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势必会使孩子形成不良的心理暗示,久而久之,自信心也就无从谈起了。尊重孩子,使他切实地体会到自己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教师应采取少批评多鼓励的方法,倾听他们的心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多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允许他们自由的联想、自由的谈论,让他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当他们的想法得到肯定时,孩子的自信心也会不知不觉的形成。信任孩子,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并给予积极关注和表扬、切忌包办代替,更不可打击、讽刺。这样既培养孩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品质,又培养了自信心。
三、善于发现并时常肯定孩子的优点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需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提高孩子的自我肯定。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在受到激励的时候,其发挥的潜力远远大于正常的状态。因此,教师要善于鼓励孩子,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状况,对于孩子的任何进步和优点都要给予充分的表扬。教师在表扬孩子的时候还要注意正确的方法,表扬孩子要针对事情而不是针对孩子,要让孩子明确地知道老师表扬他的是什么方面和地方。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在表扬孩子的时候,要真挚、诚意,表扬是为了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因此,教师的表扬要真诚,不能够掺杂进去任何批评的成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活动是十分投入,十分自信的,所以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特点,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并经常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是孩子充满自信,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千万不要把孩子的缺点挂在嘴上,让孩子产生自卑感。
四、避免过分保护
要使孩子成为有自信心的人,就应在孩子儿时加以培养。溺爱孩子会使他们走向社会后显得力不从心。现今,越来越多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事无巨细,物质上应有尽有,精神上百依百顺,事事不必自己操劳和付出努力,孩子很容易养成一种凡事均要依靠家长的心态,认为自己离开家长就一事无成,对任何事情也不想费力去做。这样的孩子就是典型的依赖性极强、缺乏自信的人。应多鼓励孩子学习勇敢行事,不断战胜,如洗衣服、倒垃圾、下棋、打球等。当孩子战胜了困难,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时,自信心就会提高,我们应该格外留意孩子的第一次尝试,这将是他人生道路上的良好起步。
五、及时肯定和赞扬孩子的良好行为
人的自信需要外界的认同和赞赏。某一行为倘若得到外界的肯定,人的自信也会由此大增。孩子正处于自信形成的过程中,更离不开成人的肯定和赞扬。这样,孩子由于做成了某一件小事而受到赞赏,他就会更乐意去做更多的事,接受更多的挑战,以获得更多的肯定和成功的喜悦,其自信也随之日趋强化。
家长把孩子管得团团转并不能有助于培养他的自尊心,反而让他疏远了和的关系。所以,父母最好赶快减轻孩子繁重的负担,让他有更多的时间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孩子会因此觉得身心放松,你也同样能从中感受到快乐。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因而变得更融洽,而这种爱的纽带正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基础。
六、为孩子提供锻炼能力的机会,引导孩子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
对孩子的积极评价,固然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的一个途径,但是单单依靠外部的表扬和他人的支持是不够的,最终的目的是使孩子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只有当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了较为客观、正确的认识,才会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例如,在日常活动中,当孩子之间发生争执时,我们不再快刀斩乱麻似地争取及时解决问题,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对自身行为的对或错进行认识,帮助他们学会如何自己正确解决问题,处理矛盾。当孩子遇到一定的困难时,首先是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去尝试解决,而不是简单地提供帮助。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孩子的自主、自立精神,使孩子能经常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相信自己的力量,自我评价就高,自信心就强。
七、重视家园联系,齐心协力教育好孩子
教师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进行交流,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同时及时地将孩子在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这样才能使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应重点帮助家长明确培养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性,指导家长了解自己孩子自信心不足的原因,然后针对他们的特点,共同商讨教育方法。指点家长多用鼓励的方法教育孩子做事,尽量为这些孩子营造宽松的环境,逐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要求家长放手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孩子多做事,多锻炼,逐步培养他们处理事情的能力,树立他们对自己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自信心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动力,对孩子的一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应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必要性,并尽力取得家长的认同与配合,共同探讨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用爱心浇灌成长,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一、让孩子学会自信
自信是一个成功者最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但它并非与生俱来,必须由家长对孩子从小加以正确引导,使孩子逐渐学会相信自己,建立起自信。如:有些孩子小的时候很自信,因为他没有跟外部有太多比较,一旦进入到学校以后,在与别人的比较中如果自身能力不足就会失去自信。所以要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最重要的还是要提升孩子自身的能力,帮助孩子提升学习能力,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阅读能力、见识能力等,让孩子更加自信。
二、尊重和信任孩子
在孩子与成人的交往过程中,他们往往会把成人视为自己的榜样,以成人的标准判断自己的行为。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习惯用“你不会做”“不要去碰”“你怎么这么笨”等言语训斥孩子,将孩子的很多表现行为进行否定,面对家长这种片面、消极的话语,孩子会产生自卑心理,看不到自身的存在价值。如果长期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势必会使孩子形成不良的心理暗示,久而久之,自信心也就无从谈起了。尊重孩子,使他切实地体会到自己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教师应采取少批评多鼓励的方法,倾听他们的心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多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允许他们自由的联想、自由的谈论,让他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当他们的想法得到肯定时,孩子的自信心也会不知不觉的形成。信任孩子,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并给予积极关注和表扬、切忌包办代替,更不可打击、讽刺。这样既培养孩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品质,又培养了自信心。
三、善于发现并时常肯定孩子的优点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需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提高孩子的自我肯定。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在受到激励的时候,其发挥的潜力远远大于正常的状态。因此,教师要善于鼓励孩子,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状况,对于孩子的任何进步和优点都要给予充分的表扬。教师在表扬孩子的时候还要注意正确的方法,表扬孩子要针对事情而不是针对孩子,要让孩子明确地知道老师表扬他的是什么方面和地方。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在表扬孩子的时候,要真挚、诚意,表扬是为了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因此,教师的表扬要真诚,不能够掺杂进去任何批评的成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活动是十分投入,十分自信的,所以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特点,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并经常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是孩子充满自信,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千万不要把孩子的缺点挂在嘴上,让孩子产生自卑感。
四、避免过分保护
要使孩子成为有自信心的人,就应在孩子儿时加以培养。溺爱孩子会使他们走向社会后显得力不从心。现今,越来越多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事无巨细,物质上应有尽有,精神上百依百顺,事事不必自己操劳和付出努力,孩子很容易养成一种凡事均要依靠家长的心态,认为自己离开家长就一事无成,对任何事情也不想费力去做。这样的孩子就是典型的依赖性极强、缺乏自信的人。应多鼓励孩子学习勇敢行事,不断战胜,如洗衣服、倒垃圾、下棋、打球等。当孩子战胜了困难,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时,自信心就会提高,我们应该格外留意孩子的第一次尝试,这将是他人生道路上的良好起步。
五、及时肯定和赞扬孩子的良好行为
人的自信需要外界的认同和赞赏。某一行为倘若得到外界的肯定,人的自信也会由此大增。孩子正处于自信形成的过程中,更离不开成人的肯定和赞扬。这样,孩子由于做成了某一件小事而受到赞赏,他就会更乐意去做更多的事,接受更多的挑战,以获得更多的肯定和成功的喜悦,其自信也随之日趋强化。
家长把孩子管得团团转并不能有助于培养他的自尊心,反而让他疏远了和的关系。所以,父母最好赶快减轻孩子繁重的负担,让他有更多的时间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孩子会因此觉得身心放松,你也同样能从中感受到快乐。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因而变得更融洽,而这种爱的纽带正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基础。
六、为孩子提供锻炼能力的机会,引导孩子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
对孩子的积极评价,固然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的一个途径,但是单单依靠外部的表扬和他人的支持是不够的,最终的目的是使孩子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只有当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了较为客观、正确的认识,才会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例如,在日常活动中,当孩子之间发生争执时,我们不再快刀斩乱麻似地争取及时解决问题,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对自身行为的对或错进行认识,帮助他们学会如何自己正确解决问题,处理矛盾。当孩子遇到一定的困难时,首先是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去尝试解决,而不是简单地提供帮助。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孩子的自主、自立精神,使孩子能经常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相信自己的力量,自我评价就高,自信心就强。
七、重视家园联系,齐心协力教育好孩子
教师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进行交流,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同时及时地将孩子在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这样才能使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应重点帮助家长明确培养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性,指导家长了解自己孩子自信心不足的原因,然后针对他们的特点,共同商讨教育方法。指点家长多用鼓励的方法教育孩子做事,尽量为这些孩子营造宽松的环境,逐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要求家长放手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孩子多做事,多锻炼,逐步培养他们处理事情的能力,树立他们对自己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自信心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动力,对孩子的一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应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必要性,并尽力取得家长的认同与配合,共同探讨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用爱心浇灌成长,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 【发布时间】2018/9/2 13:32:31
- 【点击频次】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