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游戏活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李红兵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简城绛溪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摘要】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由于加入了体育游戏的元素,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激发,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就游戏教学的现状、积极意义及实施策略进行探讨,以期有所创新,为学校体育教学发展注入新的内容,使体育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初中体育;游戏;教学;策略;
【正文】游戏教学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发展青少年的思维和促进智力、体力的发展。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要求,促使体育教师开始在教学方式方面进行创新与探索,于是,体育游戏的概念被引入到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游戏同时满足了学生对学习活动趣味性、教师对教学活动有效性的要求,既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又能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因此,体育游戏渐渐被广泛地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且效果不错。
  一、游戏活动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的现状
  (一)游戏活动设计没有结合实际情况
  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们拥有强健的体魄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体育技能。虽然体育游戏的加入能够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紧凑充足、更有活力,但是,体育游戏的加入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起到积极的影响,毕竟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一切都要以人文本。因此,虽然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添加了体育游戏,但是由于游戏的选择不切合实际、游戏的时间分配情况不够合理,或是只注重游戏而忽视专业知识的传授,使得教学的实际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
  (二)游戏活动的运动量过于繁重
  初中阶段的学生,身体与心理都处在高速成长的阶段。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一旦大量的体育活动对学生的身体产生超负荷,就会得不偿失。采用体育游戏的意义就是为了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如果教师不能察觉到学生的体能情况,选择的游戏运动量过于繁重,就可能在达不到教学目标的同时,使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产生恐惧心理。
  二、游戏活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积极影响
  初中体育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改变,更加注重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众多的教学创新与实践中,体育游戏不仅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欢迎,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一)游戏活动能够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一直是家长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逐渐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学生对于人生、世界、是非的认知都在逐渐稳定并形成,因此,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教师关注的重点。然而,学习困难的倍增以及来自各方的压力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体育游戏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可以通过体育游戏尽情地释放心中的积郁,消除学习产生的紧张感与压迫感,增强自身心理素质的柔韧性,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二)游戏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理解能力
  体育游戏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严肃刻板的教学方法,通过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舒适的学习氛围中,对体育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体育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对体育知识进行独立理解与吸收。既能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又能增强学生的创新理解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游戏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体育游戏的教学方式强调了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进行团队对抗的过程中,在集体荣誉感的敦促下,相互配合协作向着胜利的目标不断努力拼搏,对于提升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交流沟通能力,都具有良好的帮助。同时随着游戏的进行,学生为了获得胜利进行思考探索,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游戏活动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应用的策略
  (一)在教学活动中融入趣味因素
  在体育教学中添加体育游戏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加深学生们对体育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因此,体育游戏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注重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俯卧撑的教学中,如果单纯地让学生重复进行训练,不仅会使教学内容变得枯燥无味,还将导致部分学生因体力因素产生厌学心理,但是,通过在班级中举行一场小小的比赛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学,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动力。再比如,在进行课前准备活动时,学生们熟悉的动作以及跑步热身的方式已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将一些新颖健康的动作引入热身活动中,使学生在运动全身的同时,体会到体育教学的乐趣,就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活动,提升教学效率。
  (二)依据学生身体素质制定游戏内容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体迅速成长的时期,因此,教师在选择游戏时,要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的强弱以及实际承受能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劳逸结合,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进程,使体育教学的层次更加分明。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体育游戏。同时,教师也要注意体育游戏对学生造成的负荷是否得当。合理的运动量可以帮助学生身体健康成长,但是过量的运动可能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损害。适当的对抗会对学生积极性的激发起到促进作用,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及时进行课堂总结归纳与评价
  在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师应当结合课堂上学生进行体育游戏的真实情况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并给出适当的评价。同时教师也要对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行记录,通过长期的观察摸索,在游戏选择、游戏时长、游戏切入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关槐秀,体育游戏[J],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26);
  [2]王笑一,论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J],育世界,2008(03);
  [3]金瑞静 肖玉红,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世界-学术, 2006(3).
  • 【发布时间】2018/9/2 13:26:39
  • 【点击频次】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