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新课标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万淑兰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思源小学

【摘要】 新课标是指导我们开展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思想,其理念是我们落实其要求的重要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把此作为行动指南,体现在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语文教育。

【关键词】 小学语文;新课标;应有;
【正文】推进新课改,践行新课标是当今语文教学的新主题,是我们语文教师落实时代要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日常实践。在大力实施新课标的今天,我们要走出传统“学以求分”的“应试”教学,尽可能地围绕利于学生发展的主题来开展日常语文教学工作。毕竟,语文是奠基教育平台,是人们进行语言文字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小学这个特定的人生起始阶段,我们必须以新课标为准绳,强力推进语文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多更好的语文教育。
  一、在教学训练中促进师生的交流与合作
  交流与合作,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不仅利于学生共同探讨疑惑、分享成果,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表达与倾听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表达中理解。这就是新课标极力倡导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原因。为此,我们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之后,首先必须做到班级秩序稳定,稳定后我们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较好的读书、说话、造句等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训练。训练学生怎样以正确的姿势看书读书,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说标准的普通话,还有就是站在自我的角度练习用“我认为……我感觉……我想……”等对学生进行训练说话,树立学生学习的自我意识,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训练学生小组合作怎样学,怎样汇报,怎样评价,并且注重每一个细节。当然一开始是很不让人满意的,小学生很难正确表达自己的话语,特别是小学阶段的低段时,需要我们老师不时地提醒,为他们补充完整,但长期坚持,你再回头看看学生,他们能完整的回答问题,虽然有时候回答是错误的,他们知道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怎么做,能够简单地对别人的回答做一定的评价。虽然每项训练都要花不少的工夫和时间,但看到自己的目标落到实处,学生养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是觉得很值得的。
  二、在朗读感悟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指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标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细细考究这个要求,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熏陶,这四者顺序是不能变的,后者都是以前者为前提而才能实现的。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践行以读为径,提倡“读中感悟”,悟中获得语感。而感悟就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会,是一种心理上的真正的感悟、感受、领悟和开悟。正是这种语感和悟性,使人们对事物、对学习以及对世界的看法发生改变并有所进步与收获。现行新编教材上的课文大多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的,而且文章篇幅不长,是我们用来锻炼朗读是很好的材料,我们可以采用录音教学,让学生先模仿录音跟读课文,在了解了课文后再试着自己朗读,一些重点的句子和段落还可以几个学生来比赛读,读完评价再读,看看有没有进步。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每篇课文的阅读都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引导学生理解,并且注重了朗读的指导。记得我对学生进行过这样一次语感训练,出示了一句非常简单的话“这是我的”,要求学生读出不同情感来。学生反复读,反复品位。一句简单的话被学生读出了丰富的感情,有自豪的,有骄傲的,有疑问的,有害怕的,有毫不在乎的。就这样,只要我们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三、创新评价方法,加强学生自信心培养
  新课标倡导多种评价方式并存,同时要求更注重过程的激励评价。这是落实“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理念的有效方法,也是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实践告诉我们,教师的一句称赞,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兴奋剂,能树立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课堂上,对学生的发言,尽量避免用“不对、不行、错了”这样很否定的词语来评价你所教育的学生。因为我感受到,孩子们很渴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很在意老师对他的评价。对学生的上课表现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来评价:谢谢你,给老师带来了惊喜,你真像个小老师,你为同学带了个好头,你的想象好奇特,你的朗读很动听,你真会观察,你的小脑瓜子真会想问题等,如果学生答问有偏差,可以说,你的想法不一样,没关系,老师很欣赏你积极发言的表现,再静下来想想一定会找到答案了。学生往往在得到这样的评价之后,表现都更加踊跃,更加主动大胆。孩子们的表现告诉我,教师善于用亲切的语言来评价学生,能带给学生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敢想敢说,更加充满自信,从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其实,我们还可以把学生积极引入到课外的知识获取里面去,比如野外课堂等。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上课开始,老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作为情景的引题,也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巧妙运用故事导入,常常能调节课堂气氛,引起兴趣,使学生产生“乐学”情绪。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对于语文课本的钟爱是我们无法体会的,当一本崭新的语文课本发到手中,他们都会津津有味的阅读每一篇课文,尽管对课文深层的知识无法体会,但每个故事都会在脑中留下一定印象,而且往往能在上课之前背的滚瓜烂熟,如此,课堂中单纯地学习课文知识,无法全面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育影响下,小学儿童兴趣广度逐步扩大到课外学习兴趣中,这就给我们每位学生的学习增加了动力,如虎添翼,其收获是我们可以预料的,一定是丰收的。
  参考文献:
  [1]张树春,浅析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少儿科学周刊,2014年。
  [2]黄杏兰,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漫谈[J].考试周刊,2008年。
  [3]侯冬梅,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新课程,2011年。
  • 【发布时间】2018/7/12 17:21:58
  • 【点击频次】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