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杨 磊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白坪乡白坪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作用巨大,不仅能给语文新课改带来了新契机,还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  运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深度越来越效果了。小学语文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平台,运用多媒体教学,在新课改实践的今天,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下面,我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新契机
        21世纪是以网络为基本特征的信息化时代,这个时代的网络,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而教育作为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也在这场革命中获得了新的动力。多媒体技术为各种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更易于实现和操作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新挑战,是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因为它可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可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教育技术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物质保障,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传统语文教学,以文为本,从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入手,逐段分析课文大意,让学生理解作者写作目的和背景。因此,造成了讲解、分析多而知识拓展少的状况,限制了学生丰富课外知识的时间,这与现代语文教学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多媒体技术利用其强大的集成功能,能为学生学习提供全面的感性材料,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学生的感知阶段创设情景,提供与所学课文和词语有关的声、音、像,将抽象的文字叙述与逼真的情景结合起来,使学生身临其境。同时,调动多种感官参与,以便于学生更准确理解所学知识。把他们从繁杂的课文分析中解放出来,从而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因此,我们教师也完全可以利用多出的时间补充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例如,我们在讲"咆哮"一词时,就可以利用图像及录音,让学生一边观看昏天黑地、飞沙走石、狂风即将吹倒树木的视频,边听狂风怒吼的声音,使学生真实体会到那就是狂风"咆哮",并能把这一词语应用到相类似的场景中。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对词语认识深刻,而且能运用自如。
        三、多媒体技术改变了知识呈现方式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仅使教学的形式有了根本的变化,还使语文教学从单一传授课本知识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使教学的内容和数量更加多样化、开放化。如我们在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文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就能彻底改变以往只要求学生掌握课本课的重点字、词、句的传统做法,将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历史人物如诸葛亮、曹操、刘备、周瑜等人物的介绍、性格描述、人物形象以及《草船借箭》的多个视频片断一起整合到课件中,使学生的认知面不再局限于课文中那些单调枯燥的文字上。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多角度、多层面上理解文中的思想内容,在愉悦的体验中感知知识、探究知识、接受知识。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更全面的知识。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快速化解教学难点
        多媒体课件凭借独特的优势,可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化静为动,能特别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使重点和难点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观察、想象和理解。例如,在学习《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时,作者对整个日出过程的描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只朗读书上的文字描述,仅凭这些文字去想象,我们很难让学生真正感知日出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日出过程演示出来。学生不仅可以一清二楚地欣赏和了解日出的形成过程,而且深刻地领悟到这是一个美丽而壮观的自然奇观。既把学生带入一个事先创设的情境中去,充分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顺利地突破了教学活动中的重、难点,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情感
        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特别是小学生,激发学生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激活其主体性的有效方法,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悉心品味,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达到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形成好的品格。我们知道,《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世界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杰作,全文以卖火柴为线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产,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在社会主义优越环境下,小学生对资本主义的黑暗知之甚少,也很难体会当时作者的写作意图。为了让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在学习课文时,我们可以一边分析课文内容,一边通过影视回放,再现小女孩当年卖火柴的真实情景,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以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为学习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情感,让小学生从小养成关心他人特别是穷人疾苦和同情他人的高尚品格。
        当然,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巨大,我们要经常运用。特别是在新课改大力推进的今天,我们更要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优势,使之转化为教学优势,能为语文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另外,我们也要考虑到多媒体不能万能的,要注意克服其弱点,发挥其长点,更好地为我们所用。
        参考文献:
        [1]李志高,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文教资料,2011年。
        [2]王小燕,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2011年。
        [3]游利英,E环境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浅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
  • 【发布时间】2017/11/30 18:57:01
  • 【点击频次】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