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奔跑在"课堂艺术探究"的路上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要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我们就应从化学学科的基本特性出发,创新教学策略,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有效开展探究教学,注重师生互动。作为一个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实践者,我们要奔跑在永无止境的教学改革之路上,不断探策觅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 兴趣 学习氛围 有效性
任教初中化学二十多年,我深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学科特点是文理兼备,既有文科的记忆更有理科的逻辑推理。初中化学的学习任务是:掌握一些重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关心自然、社会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将"三维目标"有机整合,既要做到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过程与方法,同时还要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最终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这将是给我们一线教师的最大挑战。
对于如何达成教育目标,不同的教育者有不同的观点和操作模式。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摸索,我对初中化学教学也有一些个人的感悟:一位优秀老师,首先要做到让学生亲近自己,然后才能以渊博的知识去引导学生、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的表达能力尤其重要,教学语言应具有亲和力,表达流畅清晰,思维具有逻辑性,条理性,善于组织协调。其次,要创新教学方法,不能老是一个套数教学,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会伤了学生学习信心,打消学习积极性。在全面倡导学生主体性的今天,我们更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其更好地为"我要学"服务。再次,还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多媒体教学的实践能力。随着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我们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必须把其整合运用到教学中来,这样,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优势,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又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探究欲望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诉我们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初中生的心智还不是那么健全,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课堂氛围很重要,微笑式的、平等地位的、和谐的课堂会让学生如沐春风,会让孩子心存感激,也会给他们内心带去温暖。只有这样,课堂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学生才会积极参与,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学",也才会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形成持续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奠定基础。例如,对于一些简单的,现象明显的,危险性不高的实验,我们要尽可能由学生去完成,通过创设和谐愉悦的探究氛围,引导学生在实验前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去思考,本着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去做实验,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实验操作效果。
在课堂教学理念上,我认为得重视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教学起点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教学安排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有关知识和经验。要知道,化学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化学学习的有效方法。例如,在学习最外层电子数的时候,我引入了数学上的"四舍五入"法;学习饱和溶液时,引入四川方言"吃饱了"。 二是加强实验教学,我发现化学实验是化学永恒的生命之源,化学实验通过直观、真实、生动的方式创设教学情景,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化学实验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意义重大,特别是学生实验,他们更喜欢了。我在教学过程中就特别重视实验教学,除教材上安排的实验我全部落实到位之外,我还根据教学需要,添设了许多小实验,比如在学习分子的性质时,我让男女同学分别在注射器中挤压水和空气;在学习金刚石时,我让男女同学分别用水果刀和玻璃刀划玻璃。三是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新生资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在以往课程教学的实施中,我们一般只是预设了教师"教"的部分,而忽略学生"学"的生成部分,造成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生成学习难以应对,难以将有潜在教育价值的生成内容转换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新课改实践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在教学中充分的预设,创设生成的空间,还要善于捕捉教学中一闪而过的生成性资源,找到有价值的资源作为教学预设的补充,以此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当然,也不是见了就抓,我们要去伪存真,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从而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项富有艺术性而非技术性的工作,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是没有终点的。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要从深度挖掘教材到合理利用教材,从利用教材到广泛拓展教材,从研究如何"教"到研究如何 "学",大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李世权,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
[2]王培培,新课标下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成功,2013年。
[3]钱海如,科学素养: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核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年。
关键词:初中化学 兴趣 学习氛围 有效性
任教初中化学二十多年,我深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学科特点是文理兼备,既有文科的记忆更有理科的逻辑推理。初中化学的学习任务是:掌握一些重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关心自然、社会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将"三维目标"有机整合,既要做到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过程与方法,同时还要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最终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这将是给我们一线教师的最大挑战。
对于如何达成教育目标,不同的教育者有不同的观点和操作模式。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摸索,我对初中化学教学也有一些个人的感悟:一位优秀老师,首先要做到让学生亲近自己,然后才能以渊博的知识去引导学生、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的表达能力尤其重要,教学语言应具有亲和力,表达流畅清晰,思维具有逻辑性,条理性,善于组织协调。其次,要创新教学方法,不能老是一个套数教学,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会伤了学生学习信心,打消学习积极性。在全面倡导学生主体性的今天,我们更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其更好地为"我要学"服务。再次,还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多媒体教学的实践能力。随着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我们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必须把其整合运用到教学中来,这样,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优势,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又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探究欲望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诉我们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初中生的心智还不是那么健全,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课堂氛围很重要,微笑式的、平等地位的、和谐的课堂会让学生如沐春风,会让孩子心存感激,也会给他们内心带去温暖。只有这样,课堂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学生才会积极参与,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学",也才会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形成持续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奠定基础。例如,对于一些简单的,现象明显的,危险性不高的实验,我们要尽可能由学生去完成,通过创设和谐愉悦的探究氛围,引导学生在实验前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去思考,本着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去做实验,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实验操作效果。
在课堂教学理念上,我认为得重视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教学起点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教学安排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有关知识和经验。要知道,化学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化学学习的有效方法。例如,在学习最外层电子数的时候,我引入了数学上的"四舍五入"法;学习饱和溶液时,引入四川方言"吃饱了"。 二是加强实验教学,我发现化学实验是化学永恒的生命之源,化学实验通过直观、真实、生动的方式创设教学情景,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化学实验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意义重大,特别是学生实验,他们更喜欢了。我在教学过程中就特别重视实验教学,除教材上安排的实验我全部落实到位之外,我还根据教学需要,添设了许多小实验,比如在学习分子的性质时,我让男女同学分别在注射器中挤压水和空气;在学习金刚石时,我让男女同学分别用水果刀和玻璃刀划玻璃。三是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新生资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在以往课程教学的实施中,我们一般只是预设了教师"教"的部分,而忽略学生"学"的生成部分,造成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生成学习难以应对,难以将有潜在教育价值的生成内容转换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新课改实践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在教学中充分的预设,创设生成的空间,还要善于捕捉教学中一闪而过的生成性资源,找到有价值的资源作为教学预设的补充,以此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当然,也不是见了就抓,我们要去伪存真,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从而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项富有艺术性而非技术性的工作,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是没有终点的。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要从深度挖掘教材到合理利用教材,从利用教材到广泛拓展教材,从研究如何"教"到研究如何 "学",大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李世权,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
[2]王培培,新课标下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成功,2013年。
[3]钱海如,科学素养: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核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年。
- 【发布时间】2017/11/30 18:53:18
- 【点击频次】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