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龚雪玲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代市镇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功能优势,体现在交互性、集成性和直观性等方面,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还能降低知识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运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小学语文作为奠基教育的重要学科,与信息技术结缘整合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还能创设情境,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有效性。因此,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我们应恰当使用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优势,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一效果呢?下面,我将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手段。
  一、运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而我们知道,信息技术的人机交互性能就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主宰,学生是配角,从教学的内容、方法步骤、甚至练习作业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的参与。而人机交互背景下的作业实践,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的相应的层次要求的学习,这就为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条件,从而能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学语文课中很多优美感人的散文、诗歌,课前找到相关的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制作一段活动画面,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伴随着音乐,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无论是描绘迷人的景色,还是展露作者的思想情感,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一个最佳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
  二、运用信息技术的集成性,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集成性是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特征,能把书本上的静态知识通过自身集成的图像、动画、文本、声音、视频等多种介质予以呈现,从而营造出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影音辉映的教学情境来,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因而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我们知道,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科技手段,其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是以交互式电子白板或智能电视。这两者作为信息技术运用终端,在目前是其呈现载体。我们知道,这两种终端都是大屏幕,作为呈现的载体或平台,都是学生获得教学信息的观察对象。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像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而抽象思维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形象性,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投影就以它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优点,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对北国的风光直接感受不深,故准备了春、夏、秋、冬四张各具特色的情境画面。讲课时先出示一张春意盎然的“春”,学生一个个睁大眼睛,看着一棵棵高耸入云的树木,冰雪融化的小河,还有沿着小溪悠闲散步的小鹿。这时学生已对小兴安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想对它有进一步的了解,于是我又逐一出示了夏、秋、冬三季的课件,学生们看着一张张生动的画面,像在欣赏一幅幅美丽的画,心情也随着不同的画面体验到了四个不同的季节的变化,对它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能更好地理解“小兴安岭既是一个大花园,又是一个大宝库。”这句话的真正含义。通过观察,使学生的情感投入到对象中去,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课文的难点。这也体现了信息技术集成性带来的强大优势,起到直观教学的积极作用。
  三、运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降低知识学习难度
  化抽象于直观,是信息技术强大功能的优势所在,这不仅能满足学生思维特征---形象思维的需要,也利于降低知识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我们知道,语文虽然源于生活,但还是有很多离我们现在学生不知为知的东西,存有距离感,从而导致学生对一些文本的内容不太熟悉,理解起来还有些难度。为了降低知识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学习,我们就可运用信息技术的直观呈现功能来进行,再现相关的画面或视频,以此来拓展内容,补充教学,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中达到对课文的更深一步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达到语言文字所不及效果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在分析完课文之后,就播放了一段“威尼斯小艇”视频,从整体上感知,深化了认识。视频上那丰富多彩的画面,娓娓动听的解说,以及对威尼斯有多少条河,多少座桥,小艇的形状、作用的详细介绍,使学生不仅领略了意大利著名水上城市威尼斯的风光,还使学生对这座水上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小艇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还有视频中,人们坐在小艇上可以看到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这种热闹场面在学生的脑海中深深地打下了烙印。特别是描述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这段,学生感受不深,通过观看视频,船夫们驾着小艇在河面来回穿梭的繁忙景象尽收眼底,更加深了理解。这种运用视频来再现课文内容的方法,使学生好像身临其境,在感情上与之产生共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审美情趣。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其功能是强大的,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教学中,我们应科学设计,合理使用它,把抽象知识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其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娟,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2年。
  [2]金勇,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教育科学,2016年。
  [3]许福元,浅谈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J].新课程,2015年。
  [4]任自斌,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J].学周刊,2015年。
  • 【发布时间】2017/11/26 21:25:11
  • 【点击频次】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