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趣味教学法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趣味教学法,不仅是为了激趣,活跃课堂,更主要的是调动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更强兴奋中更好地学生物,获得良好科学素养培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 趣味教学法 应用
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我要学”的动力源泉,是积极的认知倾向。只有充分激发学生,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并迅速成为学习主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由于该学科不在“中考”之列,故而很多“学以应试”取向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学习,没有多大积极性。因此,一个现实的课题就落在了我们教师身上,如何让学生成为生物学习的主体?多年实践告诉我,那就必须实施趣味教学法,让生物教学过程趣味融融,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学生物。下面,我谈谈趣味法的实际应用。
一、实施直观教学,寓趣于探究活动中
生物又是一门生命科学,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趣味因子,能给学生习带来快乐。例如,鸟类这一课,其是以“探究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为主线展开的。教学前,我们可安排学生观看收集到的鸟类图片资料,使学生有个整体感性的认识,继而呈现家鸽的活体,骨骼标本及模型,并巡回下去让学生观察,满足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求知欲。最后,让学生通过交流、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加强直观教学效果。又如,在讲解“DNA结构”时,我们可采用先模型、后挂图、再通过多媒体呈现板书的教学顺序,使本来肉眼看不见的结构变得直观可见,以达到模型诱导、挂图感知、板图巩固之功效。实现微观知识宏观讲、抽象内容具体教、静态图形动态板的教学效果。在教师有声有色、有板有眼的“演示—讲解—板图”教学中,学生顺利完成“认识—思考—建构”这一掌握知识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由于我们采用直观手段教学,能更好地诱发学生观察、思考,起到了良好作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班班通”工程有了更好的现代化设备,更能提高学生听、视注意力,尤其是能吸引上课容易分心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求知识。
二、巧设疑问诱导,引发学生思考兴趣
最有效的参与,不是人在其中,而是思维的积极投入。因此,作为动力源泉的兴趣,是我们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的有效方式。教学中,我们可依据所教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或认知冲突,起到引发学生思考兴趣的效果,从而达到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的目的。例如,在《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内容的一课时,我们就可巧设疑问诱导,通过故事情境而造成悬念:传说人们在平安夜里吃苹果,一年里都会平平安安,当然这都是人们美好的愿望。不过又圆又大,又甜又脆的苹果确实令人垂涎三尺啊!还有更神奇的苹果呢,同学们看见过长有“福”、“喜”“寿”等汉字的苹果吗?苹果怎么会长出汉字呢?这些问题必然县引起好奇学生的思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他们很快进入探究状态,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三、实施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生物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抽象概括。因此,在教学时,就需要我们把生物知识回归生活,在生活背景中学新知。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生物学科的本质使然。例如,在教学“伴性遗传”时,我们就可结合生活中的趣闻轶事,实施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先给学生讲“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家史”和“达尔文的悲剧”,然后提出问题,中国有句俗话,说近亲结婚亲上加亲,可我国婚烟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为什么呢?同学们议论纷纷,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趁此时机,笔者再由浅入深,分析近亲携带相似基因,患病机率高。同学们听得饶有兴趣,既有情趣又有意味,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语言艺术,趣化课堂教学
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对话,趣味教学法首先表现在作为师生对话的话资上,只要语言风趣,那趣味教学法才可能实现,才能予以落实。因此,一个说话幽默、诙谐的教师,其教学语言是很具有艺术性的。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应语言科学性和生动性的基础上,注重语言的艺术性发挥,这样就有利于唤起学生无意注意,吸引学生集中精力,增强学生专注度。
(一)将学生熟知的故事,歇后语等内容引入教学之中,让学生有新的认识。给学生讲述“每种鸟孵卵的时间是一定的”知识时,我引用了“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这句歇后语。当讲授家鸽的发育时,我出了一道思考题:“爱迪生小时候爬在鸡窝内,能不能孵化出小鸡?为什么,引导学生答出:孵化需要一定条件的,人没有鸡的体温高,胚胎不能继续发育,不能孵化出小鸡。然后迅速转向,让学生认识到,在亲鸽体温下,胚胎会继续发育成雏鸽。
(二)巧用打比方化疑难。教学中,对于难以记忆的概念,我们就可通过打比方这种形象化、趣味化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识记,例如,细胞膜的结构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糖类和ATP比喻成家里的粮食和口袋里的现金。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比喻成人睡着了。
总之,实施趣味教学法,就要注重教学过程激趣,让兴趣成为学生参与的情感内驱。这样,就可以使他们学得生动、主动。当然,激发兴趣关键还在教师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在遵循教学规律、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才能使生物教学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先学,浅析趣味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散文百家,2015年。
[2]魏伟明,趣味教学法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践行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4年。
[3]曾锡俊,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践行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4年。
关键词:初中生物 趣味教学法 应用
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我要学”的动力源泉,是积极的认知倾向。只有充分激发学生,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并迅速成为学习主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由于该学科不在“中考”之列,故而很多“学以应试”取向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学习,没有多大积极性。因此,一个现实的课题就落在了我们教师身上,如何让学生成为生物学习的主体?多年实践告诉我,那就必须实施趣味教学法,让生物教学过程趣味融融,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学生物。下面,我谈谈趣味法的实际应用。
一、实施直观教学,寓趣于探究活动中
生物又是一门生命科学,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趣味因子,能给学生习带来快乐。例如,鸟类这一课,其是以“探究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为主线展开的。教学前,我们可安排学生观看收集到的鸟类图片资料,使学生有个整体感性的认识,继而呈现家鸽的活体,骨骼标本及模型,并巡回下去让学生观察,满足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求知欲。最后,让学生通过交流、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加强直观教学效果。又如,在讲解“DNA结构”时,我们可采用先模型、后挂图、再通过多媒体呈现板书的教学顺序,使本来肉眼看不见的结构变得直观可见,以达到模型诱导、挂图感知、板图巩固之功效。实现微观知识宏观讲、抽象内容具体教、静态图形动态板的教学效果。在教师有声有色、有板有眼的“演示—讲解—板图”教学中,学生顺利完成“认识—思考—建构”这一掌握知识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由于我们采用直观手段教学,能更好地诱发学生观察、思考,起到了良好作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班班通”工程有了更好的现代化设备,更能提高学生听、视注意力,尤其是能吸引上课容易分心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求知识。
二、巧设疑问诱导,引发学生思考兴趣
最有效的参与,不是人在其中,而是思维的积极投入。因此,作为动力源泉的兴趣,是我们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的有效方式。教学中,我们可依据所教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或认知冲突,起到引发学生思考兴趣的效果,从而达到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的目的。例如,在《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内容的一课时,我们就可巧设疑问诱导,通过故事情境而造成悬念:传说人们在平安夜里吃苹果,一年里都会平平安安,当然这都是人们美好的愿望。不过又圆又大,又甜又脆的苹果确实令人垂涎三尺啊!还有更神奇的苹果呢,同学们看见过长有“福”、“喜”“寿”等汉字的苹果吗?苹果怎么会长出汉字呢?这些问题必然县引起好奇学生的思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他们很快进入探究状态,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三、实施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生物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抽象概括。因此,在教学时,就需要我们把生物知识回归生活,在生活背景中学新知。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生物学科的本质使然。例如,在教学“伴性遗传”时,我们就可结合生活中的趣闻轶事,实施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先给学生讲“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家史”和“达尔文的悲剧”,然后提出问题,中国有句俗话,说近亲结婚亲上加亲,可我国婚烟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为什么呢?同学们议论纷纷,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趁此时机,笔者再由浅入深,分析近亲携带相似基因,患病机率高。同学们听得饶有兴趣,既有情趣又有意味,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语言艺术,趣化课堂教学
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对话,趣味教学法首先表现在作为师生对话的话资上,只要语言风趣,那趣味教学法才可能实现,才能予以落实。因此,一个说话幽默、诙谐的教师,其教学语言是很具有艺术性的。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应语言科学性和生动性的基础上,注重语言的艺术性发挥,这样就有利于唤起学生无意注意,吸引学生集中精力,增强学生专注度。
(一)将学生熟知的故事,歇后语等内容引入教学之中,让学生有新的认识。给学生讲述“每种鸟孵卵的时间是一定的”知识时,我引用了“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这句歇后语。当讲授家鸽的发育时,我出了一道思考题:“爱迪生小时候爬在鸡窝内,能不能孵化出小鸡?为什么,引导学生答出:孵化需要一定条件的,人没有鸡的体温高,胚胎不能继续发育,不能孵化出小鸡。然后迅速转向,让学生认识到,在亲鸽体温下,胚胎会继续发育成雏鸽。
(二)巧用打比方化疑难。教学中,对于难以记忆的概念,我们就可通过打比方这种形象化、趣味化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识记,例如,细胞膜的结构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糖类和ATP比喻成家里的粮食和口袋里的现金。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比喻成人睡着了。
总之,实施趣味教学法,就要注重教学过程激趣,让兴趣成为学生参与的情感内驱。这样,就可以使他们学得生动、主动。当然,激发兴趣关键还在教师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在遵循教学规律、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才能使生物教学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先学,浅析趣味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散文百家,2015年。
[2]魏伟明,趣味教学法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践行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4年。
[3]曾锡俊,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践行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4年。
- 【发布时间】2017/11/26 21:22:13
- 【点击频次】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