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美术绘画模块教学

 

【作者】 李文静

【机构】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一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根据新修订高中美术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而制定的“普通高中2017届美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要求在试点省市的广大教师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针,以美育人,进而理清本学科对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独特贡献,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念,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美术是以感受体验为主的课程,要指导学生一边欣赏一边进行艺术实践,要让学生感受美,并在艺术实践中体验创造美的过程。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以后,内容除了“美术鉴赏”之外又增加了“美术表现”。其中美术表现又包括了绘画,中国书画,雕塑,设计,工艺,现代媒体等五个模块。美术鉴赏主要学习美术鉴赏方法,美术表现则主要利用美术鉴赏的理论性知识为基础通过不同类别和形式的美术实践活动,掌握基本的美术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课也由单一的美术鉴赏发展到1+2的模式,即美术鉴赏+两门选修模块。《绘画》是美术表现系列里最基础也最易于准备材料的课程,绘画课程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学生与美术学科的距离,运用最直观的的美术表现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与审美理想。
  一. 绘画模块的学习内容
  绘画是运用线条,明暗,色彩等手段进行描绘,创造出不同形态的艺术形象,以反映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的美术门类。绘画模块的学习内容由速写,素描,装饰画,油画,水彩画,丙烯画,和版画等组成。《普通高中2017届美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指出绘画模块的内容较多,教学时应该避免面面俱到,浅尝辄止。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专长和条件选择开设其中的一些门类,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较深入的体验。并通过这一两门模块的学习能举一反三,认识和掌握绘画表现的共性特征和基本技法。
  二.绘画模块课程开设的意义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课程增加了较多的选修部分,就是为了让学生在美术鉴赏必修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程。绘画模块可以说是美术课程中最基础的一块,材料也易于准备,绘画也在美术中占大部分,甚至很多人把两者画等号。绘画是比较接近人类本能的一种能力,在文字产生之前,绘画帮助我们记录了生活,也帮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了历史。高中生的绘画本能因为各种现实原因而被隐藏,所以开设绘画模块能挖掘出他们最初的审美情感,并利用绘画表达情绪和感情。
  三.绘画模块开设中的教育理论运用
  在讲艺术教育的今天,教育不止在传授更在尊重和激励,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绘画模块中的装饰画模块更易于引起学生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也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装饰画模块的开设就是建立在学生对生活中的绘画作品的观察并利用自己的知识与实践返回生活的能力之上。让学生了解到绘画的能力我们每个人都有。当刚刚开设美术选修模块课程的时候,学生选择自己的选修模块,有的学生是喜欢绘画,而有的学生仅仅是抱着了解一下的心态,甚至有些学生只是应付性的选择一个模块。所以,通过对学生情况的了解,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我选择在让学生了解绘画的时候,降低绘画评价的标准,选择与生活比较接近又简单易上手的绘画题材,例如:插画,字体装饰,几何形体的简单组合装饰等。教材不是经典,只是教与学的蓝本。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的逻辑结构不等于教学过程的逻辑程序,要把教材内容加工、处理成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内容。开发课程资源,首先是对教材的开发、加工和处理。同时对新知识进行扩展与引申也是深化理解新知识的重要途径。这是因为扩展、引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思考程度增加,获得的印象就更为深刻。此外,扩展、引申后的知识比原知识具有更丰富的信息与外延、更易与有关知识经验连接起来。
  四.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创造能力。
  课程改革、考试评价改革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并没有否认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而是要改变以往那种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培养情感、发展能力。知识与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任何能力的生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力是知识的应用和升华,发展能力才能有效地学习和应用知识。把点线面知识与构图原则结合设计创作书签的过程不仅又一次复习了本课内容,还把本科所学真正运用到生活,装饰生活,体现美术学科的实用性价值。绘画模块的开设,让学生能发展自己喜欢的专长,在这方面深入学习,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大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用艺术的语言和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学会用自己的知识来装饰周边的生活。
  五. 绘画模块教学后的一些反思
  开设绘画模块教学后,根据课堂反馈和教学的效果,我认为绘画模块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放开了胆量,让学生重拾手绘的技能,体会其中的快乐,实实在在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让学生体会到美术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也是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参与者。但因为课时的限制,一幅作品需要几周的时间,中间的断开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连接。一个模块开设下来,并不能让学生非常深入的进行了解,是非常可惜的地方。但不可否认的是选修模块的开始已经为学生的综合性发展迈出了一大步。
  参开文献: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陶西平《多元智能与课程改革》
  让.皮亚杰《发生认识论》 《结构主义》
  《普通高中2017届美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黄文宇《对高中美术选修课——《设计》模块开展的感悟》
  • 【发布时间】2017/11/26 21:20:16
  • 【点击频次】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