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探寻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成功的教学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的学习在于对材料感兴趣。因此,在奠基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培养,使之热爱美术学习。
关键词:小学美术 学习兴趣 培养 实践策略
爱因斯坦曾说到:“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美术实践能力,就必须想方设法来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新课标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但因受到现实“应试教育”思想,小学美术未能真正担当起美术学科应有的教学责任---“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为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多管齐下抓学生兴趣培养。下面,我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美术教学,谈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策略。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告诉我们:“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要使小学生具有浓厚的美术学习兴趣,我们必须使之“亲其师”。这是因为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向师性,他们乐于学习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这是他们源于安全感的心理需要而决定的。所以,在实践中,我们要想方设法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课堂交流、课下活动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和蔼可亲。只有在这样背景下,小学生才能乐于接受你的教学。除了交流外,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也是促进学生“信其道”的重要原因。传统教学,因方式单一而枯燥,让学生感受不到学习快乐,也是不利于学生兴趣激发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也同样需我们创新教学方法,以此来促进课堂的良好氛围的生成。
二、满足学生成功需求,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我们:“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方面地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成功可以复制成功,对于现行“00后”小学生,他们并不乐于接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做法,更需要我们给他的点赞和赏识。特别是现行娇生惯养的小学生,更体现出他们的“好表扬”特征,是越表扬兴趣就越足。因此,作为教者的我们,我们要满足学生这点心理的成功需求,让他们能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体验而扬起自信风帆,产生美术兴趣。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美术“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这一课时,新授后,我们就可要求学生画女同学头像时,然而有学生提出要画男同学,要画自己的爸爸,还有的甚至要画只小狗。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男同学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的更好;要求画自己爸爸的是因为他最熟悉,能画象;要求画狗的同学可能是因为不自信,怕自己画不好人头像而要画自己拿手的。如果这时教师给以嘲讽和批评,就会浇灭学生绘画热情,挫伤美术兴趣。我们不如顺其自然,让学生先画自己喜欢的,以满足体验学习成功的需求。教学中,我们以趣激趣,以兴助兴,实践证明这是科学的。在学生取得成绩或略有进步时,我们不惜表扬,给予赏识和肯定,再要求画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就会以积极心态去达成要求。
三、采取直观教学方式,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点
新课标指出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应加强直观教学,利用设备的新颖性来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实践告诉我们,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而现行我们农村学校因缺乏相关教材资料,特别是直观教具,对于美术欣赏课就“难以应付”了,虽然经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补充,但仍然缺乏一些支撑。还有就是现行教材,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美感。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想方设法,破解这一硬件瓶颈,创新运用现有设备,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和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六年级美术国画的教学中,因为教室条件限制,教师示范很麻烦,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看,我们就可以用电视来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教学负担。现在,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实施,教室配备了多媒体系统,我们就可以利用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这对培养学生美术兴趣十分有利的。
当然,上述方法远远不是我们日常所用到的全部方法,还有很多策略,但不能哪种策略,都必须落实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来。只有这样,新课标的主体理念才能得以落实,才能让学生做学习主人。因此,在培养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实践,我们不仅要坚持打持久战,还能做到多法并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多激励,多赏识,多肯定,让学生感受到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而学习快乐,从而扬起美术学习的风帆起航。
参考文献:
[1]宋春花,浅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成才之路,2009年。
[2]庞欣欣,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考试周刊,2015年。
[3]刘安武,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速读旬刊,2015年。
关键词:小学美术 学习兴趣 培养 实践策略
爱因斯坦曾说到:“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美术实践能力,就必须想方设法来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新课标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但因受到现实“应试教育”思想,小学美术未能真正担当起美术学科应有的教学责任---“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为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多管齐下抓学生兴趣培养。下面,我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美术教学,谈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策略。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告诉我们:“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要使小学生具有浓厚的美术学习兴趣,我们必须使之“亲其师”。这是因为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向师性,他们乐于学习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这是他们源于安全感的心理需要而决定的。所以,在实践中,我们要想方设法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课堂交流、课下活动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和蔼可亲。只有在这样背景下,小学生才能乐于接受你的教学。除了交流外,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也是促进学生“信其道”的重要原因。传统教学,因方式单一而枯燥,让学生感受不到学习快乐,也是不利于学生兴趣激发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也同样需我们创新教学方法,以此来促进课堂的良好氛围的生成。
二、满足学生成功需求,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我们:“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方面地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成功可以复制成功,对于现行“00后”小学生,他们并不乐于接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做法,更需要我们给他的点赞和赏识。特别是现行娇生惯养的小学生,更体现出他们的“好表扬”特征,是越表扬兴趣就越足。因此,作为教者的我们,我们要满足学生这点心理的成功需求,让他们能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体验而扬起自信风帆,产生美术兴趣。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美术“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这一课时,新授后,我们就可要求学生画女同学头像时,然而有学生提出要画男同学,要画自己的爸爸,还有的甚至要画只小狗。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男同学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的更好;要求画自己爸爸的是因为他最熟悉,能画象;要求画狗的同学可能是因为不自信,怕自己画不好人头像而要画自己拿手的。如果这时教师给以嘲讽和批评,就会浇灭学生绘画热情,挫伤美术兴趣。我们不如顺其自然,让学生先画自己喜欢的,以满足体验学习成功的需求。教学中,我们以趣激趣,以兴助兴,实践证明这是科学的。在学生取得成绩或略有进步时,我们不惜表扬,给予赏识和肯定,再要求画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就会以积极心态去达成要求。
三、采取直观教学方式,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点
新课标指出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应加强直观教学,利用设备的新颖性来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实践告诉我们,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而现行我们农村学校因缺乏相关教材资料,特别是直观教具,对于美术欣赏课就“难以应付”了,虽然经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补充,但仍然缺乏一些支撑。还有就是现行教材,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美感。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想方设法,破解这一硬件瓶颈,创新运用现有设备,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和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六年级美术国画的教学中,因为教室条件限制,教师示范很麻烦,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看,我们就可以用电视来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教学负担。现在,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实施,教室配备了多媒体系统,我们就可以利用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这对培养学生美术兴趣十分有利的。
当然,上述方法远远不是我们日常所用到的全部方法,还有很多策略,但不能哪种策略,都必须落实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来。只有这样,新课标的主体理念才能得以落实,才能让学生做学习主人。因此,在培养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实践,我们不仅要坚持打持久战,还能做到多法并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多激励,多赏识,多肯定,让学生感受到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而学习快乐,从而扬起美术学习的风帆起航。
参考文献:
[1]宋春花,浅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成才之路,2009年。
[2]庞欣欣,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考试周刊,2015年。
[3]刘安武,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速读旬刊,2015年。
- 【发布时间】2017/11/26 21:19:24
- 【点击频次】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