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生活化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邹凤仙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代市镇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实施生活化策略,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平台上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这种平台即以生活化教学语言为背景,创设生活化开课导入、新授情境和实践练习平台,让学生从中学有用的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策略  应用
  数学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学习的有效策略,这一点在新课改实践中已得到证实。这种来源于生活又反哺于生活的特征是数学得以成为一门基础学科的重要原因,这也是我们学好数学最重要方式。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决定了数学教学必须走生活化道路,即实施生活化教学。因此,我们必须生活化策略运用于日常教学中去。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生活化策略在其课堂中的应用。
  一、教学语言生活化
  教学就是师生的互动对话。而教学语言是教与学互动的必备载体,是沟通师生情感,传授知识的必需中介。现代教学论要求教师语言不仅亲切,和蔼中带有关爱,更要有热情鼓励,让学生在良好的和谐学习气氛中获得知识、习得能力。生活化数学语言不仅要具备这个要求,更讲究把复杂的、抽象的数学公式、定理、法则等语言用通俗的语言具象化,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因此,我们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因素,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例如教学大于、小于时,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能分清谁大谁小,难点就在于不知用哪个符号。怎么办呢?我们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 这样,设计一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就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区分了。这就彰显了教学语言生活化的巨大魅力,既能激趣,又能使课堂充满精彩,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开课导入生活化
  开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引子,时间虽短,但意义重大。我们知道,有效的导入就是要在激趣基础上诱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思考欲望,多年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产生认知矛盾。落实到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问题作为背景,使之产生认知冲突,进而产生“破解冲突”的学习动机。为此,教师应将教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联系起来并设计成富有激励性、挑战性的“教学事件”,激励学生“想学”欲望,引发学生乐于参与情感,使其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例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圃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结合生活实例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创建全新学习情景进行愉悦教学。又如《混合运算》的导入,课本上的设计是通过男女学生的过河乘船来导入进行教学的。事实上我们二年级学生很多没有乘船经历,并且不懂“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的含义,因此如果直接引用课本上的例题进行教学,或许学生学习兴趣并不会很高,当然效果也不会太好。我在备课时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把学生的“过河乘船”改成“咱班学生坐汽车参观动物园”,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因为有亲身体验,所以学生学习兴趣浓,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比较好。
  三、新授情境生活化
  情境是新课改实践中获得的一种重要成果,是我们教师乐意运用的教学方法。在生活化策略应用中,我们教师大多实践着生活化情境教学,特别是新授环节。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常识、周围环境等因素创设生活化活动情境,让学生在“似曾相识”的活动中信心倍增,从而主动地学数学、做数学和用数学。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在学生对人民币有了比较深的认识后,我们可创设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由学生轮流扮演顾客和收银员,用学具(人民币)按出示的物品标价付给小组中的收银员,收银员按价收钱并负责找钱,其余同学评价他们的交易是否正确。这样用模拟的生活体验把人民币的应用掌握下来,让学生通过买卖物品,在生活中体验知识的应用。这就是从生活中让学生提炼数学知识,然后在生活情境中运用。这样就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枯燥的数学公式,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四、练习实践生活化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在灵活运用中得到强化。设计生活化的课堂练习,就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实践当中,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生活服务和反哺能力。例如,在学习了长度单位之后,我们可要求学生测自己和父母的身高,从家到学校的路程;认识了人民币可以用自己零用钱买所需要的东西;学习了统计知识和百分比应用题,可以去统计本校学生人数以及男女生比例;学习了图形面积后,可以算一算自己家里的面积,所用瓷砖的块数等。从这些生活化策略的运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日常的生活中往往蕴涵着深刻的科学原理,面对日常生活问题则常常会激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因此,如果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置于练习平台中,不但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与思维积极性的激发,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实施生活化策略,就是将数学与生活相互交融,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教学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需数学,从而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数学,学好数学,形成较强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素娥,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7年。
  [2]王淑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浅谈[J].读写算,2015年。
  [3]张立才,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5年。
  • 【发布时间】2017/11/26 21:09:49
  • 【点击频次】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