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实践探究

 

【作者】 王联艳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天宝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其意义是非常大的,不仅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优化教学过程,快速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传统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但要把这些优势化为实际效果,产生有效性,还需要我们创新设计,科学运用,同时注意克弊扬长。
  关键词:初中语文  多媒体  整合  意义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及“班班通”工程的全面落实,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成功入驻课堂,与学科教学进行了结缘整合。作为现代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多媒体在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其以形、声、光、 色等呈现介质,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出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内化能力,完成新课标要求的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学生、多媒体已构成课堂教学系统的三大要素。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来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加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起学生的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能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从而全面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在其间的整合意义。
  一、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激发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营造或创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性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引起学生情感体验,打开学生的认知思路,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材内容。 新课标告诉我们,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也是双边活动的主体,因此,设计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时都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这种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会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是这篇说明文时,我们知道,说明文相对其他体裁文章的学习要枯燥得多,学生大都不感兴趣。为了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有一句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见苏州之美,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苏州园林,领略它的美景。然后播放苏州 园林风光视频,学生群情激奋,边看边发出一阵阵惊呼:“真美啊!” 于是我因势就导,让他们以“苏州园林真美,美在——”来说感受,学生情绪激动,踊跃发言,为下面的授课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角色,探索问题的热情也极其高涨,思维也异常活跃,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可以说,从学生对问题的提出到探究过程的兴趣激发以及问题的解决,多媒体在其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拓展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合理处理感性材料,优化感知刺激,有利于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系统,为其形象思维奠定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接触的是非常形象的语言描绘,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及时把信息传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这样也更能体现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我们运用声形兼备的多媒体课件,传授知识,不仅使学生接触抽象的语言符号,而且将学生带进了一个形象的世界,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全面深刻,思维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如学习余光中的《乡愁》,由于学生年龄不大,生活阅历不多,对乡愁的体会更缺乏了,难以理解诗中蕴含旳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对关键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理解也不可能准确到位。但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四幅画面:母子分别、夫妻离别、母子死别、游子与大陆分离,让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创造性的复述这几幅画面,让学生进入诗人再现的情境中动漫,自然而然地就会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融入诗歌中,从而达到领悟诗歌感情的效果。
  三、注重方法授予,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
  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学习方式。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介入,使语文阅读实现了从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的发展,促进了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有效发挥主体作用。这种全新的、开放的学习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大胆地走出文本,不但“授之以鱼”而且还“授之以渔”。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语文学习,这也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这种多媒体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活动机会,让他们学会自主地获取知识,增长才干。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得到充分体现,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精神。
  总之,多媒体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只要是科学设计、合理运用的,都能产生积极意义,都能达到优化教,促进学的最终目的。当然,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其也不是万能的,我们要注重克弊扬长,尽可能地做到科学、正确的运用,不要越过其辅助地位,喧宾夺主,替代了教师,成了“机灌”课堂,这样就失去了整合的意义了。毕竟,教师是师生的互动对话,是情感交流的平台,任何辅助手段无论功能再强大,也替代不了师生的情感对话。这一点,我们教师一定要好好把握。
  参考文献:
  [1]赵成君,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中学生导报,2014年。
  [2]王华,浅谈让多媒体绽放初中语文教学的美丽[J].文理导航,2012年。
  [3]顾琼,浅谈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读写算,2013年。
  [4]魏芹,浅谈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实践与探索[J].读与写,2017年。
  • 【发布时间】2017/10/22 9:24:35
  • 【点击频次】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