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作者】 游海霞

【机构】 四川省华蓥市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有效的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把之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有效的利用是我们实现因材施教的前提和根本。
  关键词:初中语文  个体差异  关注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发展,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利于实施因材施教。在我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经不断在阅读、习作、作业以及语言积累等方面的总结,必须学生个性差异的方法并运用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结合实践,谈谈看法。
  一、学习方式的选择,应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其主体性首要体现就是学习方式的选择上。我们知道,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以人为本的奠基教育,我们应正视这种差异,尊重这种差异,让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有差异的发展。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新课程理念中的“自主学习的自主性”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感悟和体验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允许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问题,用自己的方式控究和解决问题。有的方法在成人看来是最好的,但不同的学生却会有不同的感受。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让学生有自主选择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的机会,不要把成人的学习方式强加给学生。
  二、阅读学习过程,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新课程特别强调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体验,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以保证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引导学生解读课文时,应充分体现“对话”的过程,鼓励并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情和体验。
  阅读教学中,提倡在正确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阅读”,它并不排斥教师的正确引导。在个性化阅读中,教师的引导仍然必不可少,但必须遵循“求同存导”的原则。“求同”是对文本中共同规律、共同特点的尊重;“存异”是对学生独特感悟、体验的尊重。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求同”,也允许学生保留“异”见。这不仅是关注个性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三、写作过程强调,应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
  (一)正视不同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的差异。教师作文指导工作应针对不同基础、能力、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让所有学生才能有所提高,从而达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目的。教师应坚持作文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原则,应立足于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激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以发展的眼光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对待学生的作文,教师应保持平和的心态,对每个学生都要抱有信心。指导学生习作,应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入手,丰富学生习作素材积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写作实践,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逐步提高写作能力。作文训练应减少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自主写作,提倡学生“自由表达”,“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求学生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抒写灵性,展示个性。
  四、语文作业实践,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作业设计时,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有差异的发展。考虑学生的差异,并不意味着消极补动地适应学生的差异,而是要力求所有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完成,而不会带来过大的压力,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的新理念,落实到语文作业上,就是应根据学生语文积累的不同需要来设计和安排语文作业。即多读书,少做题,注重语文实践,加强语文积累,并应根据学生对语文积累的实际需求,允许学生选择积累的内容,在方式上应允许学生自主。实践中,我们还应在班上尝试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分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作业,鼓励学生挑战对自己来说有一定难度的作业。当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时,他们完成作业的质量就提高了许多,也就能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了。
  五、强化语言积累,也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达到此目的,全体教师除重视字、词、句、语法、名篇名句的背诵等基本语文知识和语言积累的教学外,我们还应要求学生应有更广泛的生活、社会方面的积累,要求教师有“大语文观”意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并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语文积累工作,但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除最基本的语文知识积累外,只要是健康有益的,都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教师不应该强求一律,应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而作出的不同选择。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不仅是新课程语文教学体现“新课程味”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还是新课程育人目标和实施策略的需要。语文教学做到以上“四个尊重”,能很好地解决时下新课程语文教师颇感困惑的问题。但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还远不只以上四个方面,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考试评价等诸多方面都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师,应将其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丁骥良,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
  [2]汤本生,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方略[J].现代语文,2006年。
  [3]杨耀利,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年。
  • 【发布时间】2017/10/22 8:59:45
  • 【点击频次】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