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让学生仿写段落的实践策略探究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仿写是小学中低段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举措,是学生从中学习方法的重要方式。实践中,我们要以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让学生在模仿段的结构、语言和顺序中习得写作方法和技巧,从而在反复的实践中发展自我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仿写 段落 实践策略
小学低段在新课标实践中不能忽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传统写作从三年级开始,而在践行新课标的今天,其在“课程性质”中就这样明确说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语用”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是语文教学的应然追求。显性读写结合是实现“语用”教学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第一学段是写话同,第二学段是习作,以写段训练为主。我们知道,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资源,利用课文进行写段训练是最便捷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具体化途径,也是实现阅读和写作共赢的有效平台。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我们采取了随文写段练笔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仿写中找到作文的方法。下面,我结合语文教学,谈谈随文写段练笔的有效开展。
一、仿写段的结构
到了三年级,即第二学段,我们就开始写段的作文了。我们知道,学生写作主要学习“承接”、“并列”和“总分”这三种最常见的构段方式。承接式是指按照时间(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并列式就是围绕一个事物,从事物的几个不同方面去写;总分式则可以演变成“总分”、“分总”、“总分总”等结构,总起句是该段的中心,后面的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起句去写,且一般是并列式。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主要写的是西沙群岛海里鱼的特点,是典型的“总分总”构段方式。我让学生按照“齐读---分组读---齐读”的朗读方式来读这一段,体会本段第一句、中间部分、最后两句分别写了什么,从而总结出该段的段落结构。接着,我出示了一幅形状各异、非常漂亮的海滩贝壳图,带着学生仿佛走在了软绵绵的西沙群岛的海滩上,开心地拣起贝壳,仔细地观察了起来:“你们看,这个贝壳像什么?”“像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这个呢?我觉得像个包子。”学生听了,都禁不住笑了起来。“那个像冰淇淋。”一个学生喊道。“你一定是个小馋猫。”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同学们,看,这个像烤糊了的馒头!”……一番有趣的师生对话之后,我们可让学生试着模仿第四自然段的构段方式,把本课略写的贝壳写具体,写成一段话。最后,在我的引导和鼓励下其中一名学生写段如下:贝壳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像小星星,如果它是真的小星星那该多好啊!有的像电话,我真想用它来打电话呀!有的像鱼鳞,有的像蜗牛,有的像螃蟹,有的像冰淇淋,我想一口咬下去。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滩上一半是沙粒,一半是贝壳。
二、仿写段的顺序
新课标对第二学段的习作部分的教学作了这样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怎么才能写清楚呢?就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把内容写得明明白白。小学的常见写作顺序有:按时间(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按空间顺序写、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写等。例如,《女蜗补天》的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天塌地陷的情景,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也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岗上燃烧着熊熊大火,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在水里挣扎。这一段是典型的“总分”构段方式,分述部分又是按照“天空---地上---山岗---田野”的空间顺序写的。基于以上特点,我先出示去掉第一句的段落,让学生说出段意,从而找到中心句。紧接着改变该段的顺序,让学生读一读,看行不行,让学生体悟出本段的写作顺序,再分组按此顺序读一读。在课尾处,我出示图片,创设女娲把天补好后的情景,让学生试着仿造本段特点,按“天空---地上---山岗---田野”的顺序写一写。一生写段如下:天啊,太美了!天空出现了五彩的云霞,地上的裂缝合拢了,山冈上的大火灭了,田野里的洪水退了,人们欢歌笑语地跳起了舞蹈。人们被救了,可女蜗累倒下了。
三、仿写段的语言
在训练学生写段时,除了要指导学生写好段的结构和顺序外,还要让学生关注段的语言,并仿写好段的语言,为了使语言自然、生动、形象、有感染力,我们要教会学生使用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反向、设问、排比等。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花钟》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自由发现段的特点,在一名学生发现拟人修辞手法后因势利导,带着学生时而轻柔、时而高亢、时而微笑、时而沉睡,用动作和表情细细品读着语言的魅力,感受着作者笔下的花似人一样的动作、表情和生活,紧接着这位老师乘热打铁,出示不同的花的精彩绽放和视频,让学生带着想象观察并用笔记录下精彩的花开瞬间。其中有几名学生是这样写的:紫茉莉穿上了她最喜欢的紫莹莹的小裙子,准备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呢!看呀,有的花甩开自己的裙摆,跳起了旋转芭蕾;有的花害羞地从叶子后面慢慢地探出小脑袋。啊,这些花开了,有的像可爱的婴儿,摇头晃脑,打着哈欠,伸着懒腰;有的悄悄跳起舞来,美丽的纱裙旋转开来,涌出一股高雅的气息。
总之,随文写段练笔是让读写共赢的有效方式,也是读写结合的重要捷径。这儿分三种仿写进行,只是为了更好表达的需要,实践中却是一个不分割的整体,就像一首完整的歌曲,离不开前奏、间奏和尾奏,每一步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只要教师在第二学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走施随文写段训练,学生的写段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升,就会为学生的起步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静,随机成文 点墨成色——浅议小学语文课堂中随文练笔[J].教育艺术,2010年。
[2]胡逢大,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的尝试[J].安徽教育,1980年。
[3]郦泺静,走出误区,让课堂小练笔真正有效[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 仿写 段落 实践策略
小学低段在新课标实践中不能忽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传统写作从三年级开始,而在践行新课标的今天,其在“课程性质”中就这样明确说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语用”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是语文教学的应然追求。显性读写结合是实现“语用”教学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第一学段是写话同,第二学段是习作,以写段训练为主。我们知道,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资源,利用课文进行写段训练是最便捷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具体化途径,也是实现阅读和写作共赢的有效平台。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我们采取了随文写段练笔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仿写中找到作文的方法。下面,我结合语文教学,谈谈随文写段练笔的有效开展。
一、仿写段的结构
到了三年级,即第二学段,我们就开始写段的作文了。我们知道,学生写作主要学习“承接”、“并列”和“总分”这三种最常见的构段方式。承接式是指按照时间(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并列式就是围绕一个事物,从事物的几个不同方面去写;总分式则可以演变成“总分”、“分总”、“总分总”等结构,总起句是该段的中心,后面的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起句去写,且一般是并列式。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主要写的是西沙群岛海里鱼的特点,是典型的“总分总”构段方式。我让学生按照“齐读---分组读---齐读”的朗读方式来读这一段,体会本段第一句、中间部分、最后两句分别写了什么,从而总结出该段的段落结构。接着,我出示了一幅形状各异、非常漂亮的海滩贝壳图,带着学生仿佛走在了软绵绵的西沙群岛的海滩上,开心地拣起贝壳,仔细地观察了起来:“你们看,这个贝壳像什么?”“像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这个呢?我觉得像个包子。”学生听了,都禁不住笑了起来。“那个像冰淇淋。”一个学生喊道。“你一定是个小馋猫。”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同学们,看,这个像烤糊了的馒头!”……一番有趣的师生对话之后,我们可让学生试着模仿第四自然段的构段方式,把本课略写的贝壳写具体,写成一段话。最后,在我的引导和鼓励下其中一名学生写段如下:贝壳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像小星星,如果它是真的小星星那该多好啊!有的像电话,我真想用它来打电话呀!有的像鱼鳞,有的像蜗牛,有的像螃蟹,有的像冰淇淋,我想一口咬下去。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滩上一半是沙粒,一半是贝壳。
二、仿写段的顺序
新课标对第二学段的习作部分的教学作了这样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怎么才能写清楚呢?就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把内容写得明明白白。小学的常见写作顺序有:按时间(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按空间顺序写、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写等。例如,《女蜗补天》的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天塌地陷的情景,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也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岗上燃烧着熊熊大火,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在水里挣扎。这一段是典型的“总分”构段方式,分述部分又是按照“天空---地上---山岗---田野”的空间顺序写的。基于以上特点,我先出示去掉第一句的段落,让学生说出段意,从而找到中心句。紧接着改变该段的顺序,让学生读一读,看行不行,让学生体悟出本段的写作顺序,再分组按此顺序读一读。在课尾处,我出示图片,创设女娲把天补好后的情景,让学生试着仿造本段特点,按“天空---地上---山岗---田野”的顺序写一写。一生写段如下:天啊,太美了!天空出现了五彩的云霞,地上的裂缝合拢了,山冈上的大火灭了,田野里的洪水退了,人们欢歌笑语地跳起了舞蹈。人们被救了,可女蜗累倒下了。
三、仿写段的语言
在训练学生写段时,除了要指导学生写好段的结构和顺序外,还要让学生关注段的语言,并仿写好段的语言,为了使语言自然、生动、形象、有感染力,我们要教会学生使用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反向、设问、排比等。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花钟》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自由发现段的特点,在一名学生发现拟人修辞手法后因势利导,带着学生时而轻柔、时而高亢、时而微笑、时而沉睡,用动作和表情细细品读着语言的魅力,感受着作者笔下的花似人一样的动作、表情和生活,紧接着这位老师乘热打铁,出示不同的花的精彩绽放和视频,让学生带着想象观察并用笔记录下精彩的花开瞬间。其中有几名学生是这样写的:紫茉莉穿上了她最喜欢的紫莹莹的小裙子,准备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呢!看呀,有的花甩开自己的裙摆,跳起了旋转芭蕾;有的花害羞地从叶子后面慢慢地探出小脑袋。啊,这些花开了,有的像可爱的婴儿,摇头晃脑,打着哈欠,伸着懒腰;有的悄悄跳起舞来,美丽的纱裙旋转开来,涌出一股高雅的气息。
总之,随文写段练笔是让读写共赢的有效方式,也是读写结合的重要捷径。这儿分三种仿写进行,只是为了更好表达的需要,实践中却是一个不分割的整体,就像一首完整的歌曲,离不开前奏、间奏和尾奏,每一步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只要教师在第二学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走施随文写段训练,学生的写段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升,就会为学生的起步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静,随机成文 点墨成色——浅议小学语文课堂中随文练笔[J].教育艺术,2010年。
[2]胡逢大,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的尝试[J].安徽教育,1980年。
[3]郦泺静,走出误区,让课堂小练笔真正有效[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
- 【发布时间】2017/10/22 8:57:26
- 【点击频次】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