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培养学生语文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实践探究

 

【作者】 陈 亮

【机构】 四川省邻水县丰禾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奠基语文教学不可推脱的重要任务。教学中,我们要营造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提高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培养  运用
  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方式。初中语文作为奠基教育平台,自然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作用。传统教学由于过于注重“应试”,忽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离开了老师就忘了书本,不知道怎么学了。在这知识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就成为了我们语文教学不可推脱的重要责任。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谈谈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鼓励学生课前预习,在教给方法中开启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任何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平台的反复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同样如此。而多年实践也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是让学生预习,这是一种学习实践,是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学习方法得以运用的最好平台。但这个过程需要知识,需要方法。对于知识,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慢慢落实。而对于方法,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践行“在游泳中学游泳”的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知识的同时学方法。为此,在预习中,我们首先就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他们沿着方法所指引的方向获得有效的预习成果。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难以理解之词、句或段落。 同时,学会运用工具帮助预习,并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的怀疑。如《孔乙己》一课,学生提出:“为什么孔乙己被打折了腿还要到酒店喝酒? “为什么孔乙己只能和小孩玩?”等问题。通过课前预习研读,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学变“包场”为导演, 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生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但同时,需要我人必须注意的是预习时起点应放在“读”上,着眼点应放在 “思”上,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收到良好学习效果,让他们快速体验到学习成功,为下次又乐意预习提供动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培养自主探究精神
  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疑问是成功学习的起点,是学生主动求知、 主动学习的有效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我们就要从其思想上鼓励他们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大胆探索,勇于发现,敢于质疑。要使学生认识到任何学者、权威、老师都不可能穷尽真理之长河,任何人都有发现新知识的可能。要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敢于质疑和善于质疑,培养他们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平中见奇,一般中见特殊与特殊中见一般的“标新立异”能力,从自我的视角来观察分析问题。如在学习《爱莲说>时,有的学生对“淤泥”却大加赞赏,以为“如果不是淤泥勤勤恳恳地提供养料,哪里会有美丽的荷花?而且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淤泥总是一声不响,从 不炫耀自己的功劳,就这么默默奉献着,即使千百年背了肮脏的罪名,也无意争辩,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等等:这些理解难免有些以今律古,但学生们能提出这些新的见解,这种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实难能可贵,应及时加以鼓励。
  三、引导学生通过感悟、讨论交流等方式,发展探究个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语文主要是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新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中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确,阅读是一种很强的个性行为,阅读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在已有知识、学习方式、语言能力、思维水平等方面千差万别。自读感悟就 依靠学生自己的思考、感知、领悟,有效地进行个性化阅读。学生应该把自读的感悟与体猃说出来,教师应注意搭建好讨论交流平台,营造出促说促论的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我意见,这样才利于学生把自我探究所得与同学分享。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老师首先要重视交流的过程:交流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搭建的平台展现生命色彩的过程,是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张扬个性、 培养创新精神的过程。如学了《斑羚飞渡》后,有的同学说:“苦难是生命的常态,怎么对待呢?逃避,决不是办法;面对,或许能有转机。”教读《伤仲永》一课,有的同学说:“读了伤件永,让我深深体会到后天的努力才是成才的关键。”也有的同学说:“一个天生有才能的人,将来未必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一个天生智商较低的人,也许他的未来是充满阳光的。”他们大多能提出自己或深或浅的感悟。第二步,应鼓励学生从交流中获取自我需要的知识。这也是探究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分享学习成果,体验成功快乐。俗话说,一个苹果两人分,各得一半,一个智慧众人分享,变成多个智慧。通过交流,互相欣赏,这无论对欣赏者和被欣赏者都是一种激励,一种快乐。第三步,教师要发挥指导、帮助作用,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形成正确的知识网络。在交流过程中,师生的对话是平等的,但不能忘记教师的角色是“平等的首席”。教师的态度首先是对他们的尊重,对生命的关怀,对他们智慧的敏感、惊喜与支持,同时又给予“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不失时机地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语文教学应加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方法,乐于学的自主学习者。
  参考文献:
  [1]陈菊香,怎样培养初中生的语文自主探究学习能力[J].语数外学习2014年。
  [2]刘洁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
  [3]韩红良,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2年。
  • 【发布时间】2017/10/22 8:56:36
  • 【点击频次】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