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思想品德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思想品德课堂中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不仅能激趣、煽情和诱思,还能化枯燥,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便于调动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快速达成思想品德育人效果。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情境 创设 实践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情境教学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现已成为我们乐此不腻的良好策略,被广泛地用于课堂教学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与此结缘,也是新课改的一大收获。我们知道,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加强这一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在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还对学生心理健康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因此,创新方法,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就成为我们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的重要责任。在倡导情境教学的新课改实践中,情境自然就会走进品德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实践告诉我们,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不仅能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体性,还能趣化课堂,去思想品德学习的枯燥乏味感,提高教学有效性。因此,我认为,我们要提高思想品德育人性,就要尽可能地应用创设情境教学。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一、思想品德课堂中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依据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道德建构理论认为:个体获得良好的道德观念,是个体自己自我发展的过程;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个体自主地建构;这种建构产生的道德利于转化成个体自觉的意识和责任感。这就要求道德教育必须通过一种“中介”来激活个体的道德判断、道德推理,从而使学生将老师传授的道德内容同化、顺化、平衡为个体道德。这个“中介”就是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而这样的情境需要我们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学生实际等多种因素进行考量。这是我们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理论依据。在实践中,我们要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来教学,其依据就是新课标目标,再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三者结合,就是我们具体创设什么样的情境的依据了。在学情这个因素中,我们还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他们的学习取向也是重要参考因素。只有这样,我们创设的情境才具有激趣、煽情和诱思这三大作用。
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分类
情境作为一项大的策略,根据不同要求,又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现我们根据作用于学生感官的不同,将情境进行了如此的分类。
(一)听的情境。音乐不仅能活跃课堂,还能诉诸人的听觉,促进人的联想和想象,甚至能激荡心灵,抚慰情绪,对渲染情境而言,确实能催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可通过放音乐让学生听来创设教学情境。如在教学《直面挫折》时,就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刘欢的歌《从头再来》:“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除了听音乐外,我们也可结合内容,让学生唱,这种方法也非常有效,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效果奇特。
(二)看的情境。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在课堂上恰当运用视觉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印象深刻,直观形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直观教学法,主要载体就是多媒体,能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好,很多学生都乐意这种方式学习。
(三)演的情境。对于戏剧性、场景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我们可创设演的情境,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能收到良好教学效果。教师指导小演员体会材料中角色的形象,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对小演员和观众都会受到启发,既能明理、激发情感,又能导向、利于化品为行。例如,在教学《拥有好心情》这一课时,我们就可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平台,让他们通过表演情境尽情体验喜、怒、哀、惧等各种不同的情绪。放手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探究、去建构,去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鲜活的领恬与认知:正确认识烦恼,知道烦恼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积极寻求解决烦恼的方法,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演助学,以演促悟,让学生在表演中获得对情绪的认知。
三、思想品德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情境教学的前提条件。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也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在这种氛围下的情境,才是有意义的,因为这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成就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二)用于情境创设的材料要精,不能滥。情境材料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要在符合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选择运用,不能为情境而情境,要注意经常变换创设情境的方式,否则,学生会认为这太“滥”了,“没味道”,而情境激趣的功能则荡然无存。另外,运用的情境材料不能是学生已经了解得差不多的热点,而应当是学生不太了解的或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
(三)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任何学科教学都应担当的责任。应用情境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迫使学生不断去拓宽思路,开创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去获得创新成果。另外,开展情境教学也可以延伸到课堂以外。在小结中,布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者是让学生参与创设新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情境教学是思想品德学科达到育人目的的良好策略,我们在实践中应尽可能做到科学应用,使之更好地让学生在情境的激趣、煽情和诱思等作用中获得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参考文献:
[1]何惠,试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J].广西教育,2015年。
[2]汪伦梅,初中思想品德课创设教学情境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学习,2011年。
[3]巨海霞,怎样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效[J].科技信息,2009年。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情境 创设 实践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情境教学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现已成为我们乐此不腻的良好策略,被广泛地用于课堂教学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与此结缘,也是新课改的一大收获。我们知道,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加强这一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在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还对学生心理健康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因此,创新方法,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就成为我们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的重要责任。在倡导情境教学的新课改实践中,情境自然就会走进品德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实践告诉我们,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不仅能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体性,还能趣化课堂,去思想品德学习的枯燥乏味感,提高教学有效性。因此,我认为,我们要提高思想品德育人性,就要尽可能地应用创设情境教学。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一、思想品德课堂中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依据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道德建构理论认为:个体获得良好的道德观念,是个体自己自我发展的过程;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个体自主地建构;这种建构产生的道德利于转化成个体自觉的意识和责任感。这就要求道德教育必须通过一种“中介”来激活个体的道德判断、道德推理,从而使学生将老师传授的道德内容同化、顺化、平衡为个体道德。这个“中介”就是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而这样的情境需要我们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学生实际等多种因素进行考量。这是我们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理论依据。在实践中,我们要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来教学,其依据就是新课标目标,再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三者结合,就是我们具体创设什么样的情境的依据了。在学情这个因素中,我们还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他们的学习取向也是重要参考因素。只有这样,我们创设的情境才具有激趣、煽情和诱思这三大作用。
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分类
情境作为一项大的策略,根据不同要求,又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现我们根据作用于学生感官的不同,将情境进行了如此的分类。
(一)听的情境。音乐不仅能活跃课堂,还能诉诸人的听觉,促进人的联想和想象,甚至能激荡心灵,抚慰情绪,对渲染情境而言,确实能催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可通过放音乐让学生听来创设教学情境。如在教学《直面挫折》时,就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刘欢的歌《从头再来》:“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除了听音乐外,我们也可结合内容,让学生唱,这种方法也非常有效,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效果奇特。
(二)看的情境。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在课堂上恰当运用视觉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印象深刻,直观形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直观教学法,主要载体就是多媒体,能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好,很多学生都乐意这种方式学习。
(三)演的情境。对于戏剧性、场景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我们可创设演的情境,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能收到良好教学效果。教师指导小演员体会材料中角色的形象,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对小演员和观众都会受到启发,既能明理、激发情感,又能导向、利于化品为行。例如,在教学《拥有好心情》这一课时,我们就可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平台,让他们通过表演情境尽情体验喜、怒、哀、惧等各种不同的情绪。放手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探究、去建构,去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鲜活的领恬与认知:正确认识烦恼,知道烦恼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积极寻求解决烦恼的方法,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演助学,以演促悟,让学生在表演中获得对情绪的认知。
三、思想品德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情境教学的前提条件。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也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在这种氛围下的情境,才是有意义的,因为这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成就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二)用于情境创设的材料要精,不能滥。情境材料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要在符合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选择运用,不能为情境而情境,要注意经常变换创设情境的方式,否则,学生会认为这太“滥”了,“没味道”,而情境激趣的功能则荡然无存。另外,运用的情境材料不能是学生已经了解得差不多的热点,而应当是学生不太了解的或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
(三)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任何学科教学都应担当的责任。应用情境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迫使学生不断去拓宽思路,开创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去获得创新成果。另外,开展情境教学也可以延伸到课堂以外。在小结中,布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者是让学生参与创设新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情境教学是思想品德学科达到育人目的的良好策略,我们在实践中应尽可能做到科学应用,使之更好地让学生在情境的激趣、煽情和诱思等作用中获得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参考文献:
[1]何惠,试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J].广西教育,2015年。
[2]汪伦梅,初中思想品德课创设教学情境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学习,2011年。
[3]巨海霞,怎样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效[J].科技信息,2009年。
- 【发布时间】2017/10/22 8:47:04
- 【点击频次】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