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优化中考语文总复习

 

【作者】 齐明喜

【机构】 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中考语文总复习承担着系统梳理、归纳总结、稳步提高的重任,总复习效果如何至关重要。在时间短、任务重、范围广、内容多、要求高的情况下,怎样带领学生进行中考语文总复习,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从目前采用的复习方法来看,有从第一册开始,逐课逐课“炒原饭”者有之;有将课文按照体裁分类,然后逐篇讲解分析者有之;有将语法知识、文体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训练以专题讲座的方式复习者有之;还有将各种复习资料和配套训练来者不拒地发给学生,采用题海战术、大量模拟者更是有之。
  关键词:初中语文 中考 总复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中考语文总复习承担着系统梳理、归纳总结、稳步提高的重任,总复习效果如何至关重要。在时间短、任务重、范围广、内容多、要求高的情况下,怎样带领学生进行中考语文总复习,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从目前采用的复习方法来看,有从第一册开始,逐课逐课“炒原饭”者有之;有将课文按照体裁分类,然后逐篇讲解分析者有之;有将语法知识、文体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训练以专题讲座的方式复习者有之;还有将各种复习资料和配套训练来者不拒地发给学生,采用题海战术、大量模拟者更是有之。这几种方法的复习效果如何呢?实践证明,效果都不理想。第一种方法注重知识重复,忽视运用技能,通过这样的一轮甚至两轮的复习,学生只能获得一些机械的知识,没有一点提炼与延伸,更没有把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第二种方法热衷专题讲座,忽略整体感受,这样只能是给知识划清界限,不能给学生以整体感知语言的基本能力。第三种方法走进“题海”误区,迷失学习主动。学生被埋在题海中,身心疲惫,整天被讲义试卷牵着鼻子走,没有思考、反刍的时间。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丧失殆尽。
  如此说来,是否就意味着中考语文总复习没法复习?中考语文总复习的效率没法提高?我们说,不是的。语文学习,的确非一日之功,重在平时的积累和领悟。但是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能立足于语文学科特点,遵循语文的学习规律,改进复习方法,就能使中考语文总复习从高耗低效的泥潭中走出来。具体做法如下:
  一、更新观念,端正思想。
  教学是一门艺术,复习课更是如此,中考语文总复习必须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才能提高复习效率。中考语文总复习,是以巩固初中阶段所学语文知识,并重新组合知识系统,有序地进行语文知识及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应用、迁移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实际运用能力是最重要的,如今的应试能力都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良好的素质之上的。当前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正由“客体教育”向“主体教育”转轨。在这样的背景中, 我们应当用现代教育理论来重新审视和把握复习与“学习积累”、“能力发展”的关系。就语文而言, “学习积累”是指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的累积;“能力发展”是指听说读写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高。二者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转变观念, 改变过去仅把巩固已学知识、
  防止遗忘作为复习的唯一目标,逐课逐课“炒原饭”的做法,而要从《大纲》要求出发, 根据学生已有水平,考虑如何促进学生知识、方法、经验的积累及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抓纲务本,确定内容。
  中考前,时间短,任务重,要跳出“题海”,克服复习的盲目性,切实提高效率,明确复习的重点尤为重要。语文中考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语文能力,必然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主要依据。因为大纲是我们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是语文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课本是联系教、学、考的一条纽带,是训练并形成各种能力的重要凭借。不少语文教师在毕业复习时完全抛开课本,让学生做一本本的练习, 完成一张张的试卷,忽视语文知能体系的系统复习, 这无疑是舍本求未。脱离大纲、架空课本的复习,如同空中楼阁,是绝对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为了取得高质高效,教师在确定了目标以后,必须以大纲为依据,以课本为主线,理清线索,概括纲要,无论以单元知识为系统,还是以文体知识为系统,抑或以专题知识训练为系统的复习,都要做知识的梳理归类指导,突出该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形成网络结构。避免漫无边际地做一些无用的复习。近几年,学生手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很多,各种版本内容大同小异。很多学生被埋在资料堆里,虽花费了大量时间,但收效甚微。我们应该在众多种语文复习资料中,为学生选择一种以《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基础,能有条理地编写出语文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训练等内容的复习资料,由学校或班级统一购买,这样能使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传授方法,学做主人。
  复习要事半功倍,必须教会学生复习。我们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那么,就更应该把这种理念渗透与复习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学生是认知、发展的主体,是临场应考的实践者,复习课就是他们练兵的场地。老师必须把自主学习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指导学生从掌握知识规律上下功夫。学生掌握的知识规律越多,复习效果就越好,应试能力也就越强。实践证明,解答语文试题,真正能派上用场的,不是有关问题的“答案”,而是有关规律性的知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对选中的材料,我们要求学生首先要仔细阅读,教师讲解时要检查学生掌握材料情况(包括字、词及内容的理解)。讲解问题时,注意与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力求从中找出能解决问题的规律性的东西来。以题目为基础,以一道题联系众多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利用“集束炸弹”的方式,再建立一课知识树,纲举目张,理清各类知识线索,总结知识规律,明确具体解题思路。这样,由学生自己动手,梳理知识,获得的复习效率是很高的。
  参考文献:
  1. 洪镇涛:《打开“学习”语言的大门》,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王纪人著:《文艺学与语文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洪镇涛:《打开“学习”语言的大门》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袁行沛著:《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 【发布时间】2017/9/27 10:05:23
  • 【点击频次】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