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提高体育教学实效刍议
【关键词】 ;
【正文】体育课堂教学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与同伴之间交往、合作,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创造性地学习,科学地锻炼自己的身体;在锻炼中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上既受到体育教育又培养能力,既增强体质又掌握基本技能技巧,这正是当前提高学生体育课堂质量的重要环节。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做好以下三点:
一、课堂预设到位
1、认真备课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尤其对于参加工作不久的教师尤为重要。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回顾20多年的教学,我觉得自己最大的受益就是差不多写了10年的详案。写详案的好处在于你会去认真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与学的方法;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以及每一个环节和所需时间的分配、强度和密度的安排;考虑每一个教学片段的的组织措施等等。虽然写详案比较麻烦,但它会让整个教学场景如一幅幅清晰的画面提前呈现在你的脑海里,有利于实际教学的顺利完成。当然,我们有些时候会发现实际教学情况与我们设计的教案有出入,那你就得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退一步说,即使这节课没上好,至少在接下来的班级我们就知道去修改和完善我们课堂中运用不当的地方,使教学效益最大化。长此以往的坚持写详案,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和碰撞,自己的教学能力会逐渐得到提高,尤其是当遇到突发教学情境时,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师的智慧与能力在处理这些活的情境中就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有备而来的教学总是会使自己的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2、 课堂教学目标明确
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确你这节课想要教给学生什么东西,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达到你的教学目的。你在准备活动以及辅助练习中是否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在设计你的教学内容。你在主要教材教学中是否抓住了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记得有一次篮球课的教材是体前换手变向运球,这个技术动作比较难掌握,为了节省时间给学生练习,我简单讲解、示范完动作后就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就依葫芦画瓢地开始练习,给他们练习的时间不短,在练习期间自己也不停地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不断地对学生进行从复劳动,自己也累得够呛,但最后我发现真正掌握动作的没几个,大部分同学根本就没把变向这个动作做出来。下课的时候我特意问了几个同学这节课学的是什么动作,学生支支吾吾的没一个能正确说出来,我接着问这个动作学来干什么的,学生摇摇头说不知道。
二、注重课堂外部环境资源
1、合理的场地布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育课堂宽畅,学生视野开阔,外界信息通过传导神经的兴奋性到达大脑中枢,这种条件反射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为保证课的顺利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例:跑道的布置,起点终点的设置,跳远沙坑的翻扒,助跑道上的标志,这些场地的布置都是不可缺少的。学生通过视觉反映,会产生良好的心理反映,提高学习积极性。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使学生兴趣倍增,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器材与设备
器材的准备是体育课堂运动量与运动密度的基本保证,也是上好课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没有相应数量的器材设备,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能上好体育课。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准备、检查好该堂课的体育器材。
3、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周边的情况是指课堂周围的现象,对学生注意力起一定的作用。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这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端。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对体育实践课教学影响较大。因而选则教学场地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注意周边情况的影响,尽量避免周边环境的干扰。
三、控制内部环境资源
1、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师心境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其心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这就要求教师讲解要扼要、简练、易懂;示范要正确到位、动作优美;课堂组织要规范,有始有终。如果教师精神饱满,学生就会信心百倍。教师要和蔼可亲,耐心辅导,多加鼓励,及时肯定,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让快乐充满整个课堂。
2、 注重学生学习的情绪调控
学习情绪是上好课的前提。现代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虽然活泼好动,自我意识强,接受新知识快,但大都任性,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的各异特征,通过各种方式的心理教育,帮助引导学生克服与消除各种心理弱点与障碍,促使其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与个性,达到创新目的。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些学生胆子小,遇事爱靠后溜边,对此教师应尽量把他们排在靠前一些,且降低动作难度,加强个别辅导,促使他们先做、敢做,锻炼胆量,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其勇敢、果断的心理品质。其次,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普遍喜爱体育活动,更喜欢体育比赛。
3、科学选取教学内容
体育教育必须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使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均衡地发展。教师应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入手,考虑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学内容要面向学生,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能为终身体育的形成和发展打基础;二是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与社会体育接轨;三是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灵活多样,教材融民族体育、健身项目和娱乐活动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自锻能力的形成。
4、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下转第41页)
(上接第25页)受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课外生气勃勃的学生在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失去了生机,缺乏活力,越来越不喜欢上体育课。原因在于,忽视了沟通教与学共同活动,忽视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以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要让课堂重新“活”起来,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至关重要。我认为课堂教学要体现“活”,必须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尝试。
一是转变师生角色。教学过程应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使教师从“幕前”走向“幕后”,由“主演”变为“导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为学生搭建唱主角戏的课堂舞台。如:每节课的准备活动,可让学生轮流担当小老师的角色。
二是“教”与“学”的转换。在教学中“学法”比“教法”更重要,学生“会学”比教师“会教”更重要。例如在新教材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先行主动尝试学习新教材,然后谈体会,师生共同探讨,教师在学生有所领会的基础上加以技术性指导点拨,最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提高。
综上所述,提高体育课堂质量的途径众多,只要每位体育教师认真思考,刻苦钻研,不断积累,加强学习,就能寻找出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共同营建一个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课堂环境。
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上既受到体育教育又培养能力,既增强体质又掌握基本技能技巧,这正是当前提高学生体育课堂质量的重要环节。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做好以下三点:
一、课堂预设到位
1、认真备课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尤其对于参加工作不久的教师尤为重要。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回顾20多年的教学,我觉得自己最大的受益就是差不多写了10年的详案。写详案的好处在于你会去认真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与学的方法;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以及每一个环节和所需时间的分配、强度和密度的安排;考虑每一个教学片段的的组织措施等等。虽然写详案比较麻烦,但它会让整个教学场景如一幅幅清晰的画面提前呈现在你的脑海里,有利于实际教学的顺利完成。当然,我们有些时候会发现实际教学情况与我们设计的教案有出入,那你就得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退一步说,即使这节课没上好,至少在接下来的班级我们就知道去修改和完善我们课堂中运用不当的地方,使教学效益最大化。长此以往的坚持写详案,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和碰撞,自己的教学能力会逐渐得到提高,尤其是当遇到突发教学情境时,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师的智慧与能力在处理这些活的情境中就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有备而来的教学总是会使自己的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2、 课堂教学目标明确
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确你这节课想要教给学生什么东西,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达到你的教学目的。你在准备活动以及辅助练习中是否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在设计你的教学内容。你在主要教材教学中是否抓住了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记得有一次篮球课的教材是体前换手变向运球,这个技术动作比较难掌握,为了节省时间给学生练习,我简单讲解、示范完动作后就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就依葫芦画瓢地开始练习,给他们练习的时间不短,在练习期间自己也不停地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不断地对学生进行从复劳动,自己也累得够呛,但最后我发现真正掌握动作的没几个,大部分同学根本就没把变向这个动作做出来。下课的时候我特意问了几个同学这节课学的是什么动作,学生支支吾吾的没一个能正确说出来,我接着问这个动作学来干什么的,学生摇摇头说不知道。
二、注重课堂外部环境资源
1、合理的场地布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育课堂宽畅,学生视野开阔,外界信息通过传导神经的兴奋性到达大脑中枢,这种条件反射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为保证课的顺利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例:跑道的布置,起点终点的设置,跳远沙坑的翻扒,助跑道上的标志,这些场地的布置都是不可缺少的。学生通过视觉反映,会产生良好的心理反映,提高学习积极性。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使学生兴趣倍增,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器材与设备
器材的准备是体育课堂运动量与运动密度的基本保证,也是上好课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没有相应数量的器材设备,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能上好体育课。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准备、检查好该堂课的体育器材。
3、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周边的情况是指课堂周围的现象,对学生注意力起一定的作用。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这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端。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对体育实践课教学影响较大。因而选则教学场地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注意周边情况的影响,尽量避免周边环境的干扰。
三、控制内部环境资源
1、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师心境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其心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这就要求教师讲解要扼要、简练、易懂;示范要正确到位、动作优美;课堂组织要规范,有始有终。如果教师精神饱满,学生就会信心百倍。教师要和蔼可亲,耐心辅导,多加鼓励,及时肯定,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让快乐充满整个课堂。
2、 注重学生学习的情绪调控
学习情绪是上好课的前提。现代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虽然活泼好动,自我意识强,接受新知识快,但大都任性,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的各异特征,通过各种方式的心理教育,帮助引导学生克服与消除各种心理弱点与障碍,促使其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与个性,达到创新目的。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些学生胆子小,遇事爱靠后溜边,对此教师应尽量把他们排在靠前一些,且降低动作难度,加强个别辅导,促使他们先做、敢做,锻炼胆量,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其勇敢、果断的心理品质。其次,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普遍喜爱体育活动,更喜欢体育比赛。
3、科学选取教学内容
体育教育必须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使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均衡地发展。教师应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入手,考虑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学内容要面向学生,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能为终身体育的形成和发展打基础;二是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与社会体育接轨;三是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灵活多样,教材融民族体育、健身项目和娱乐活动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自锻能力的形成。
4、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下转第41页)
(上接第25页)受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课外生气勃勃的学生在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失去了生机,缺乏活力,越来越不喜欢上体育课。原因在于,忽视了沟通教与学共同活动,忽视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以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要让课堂重新“活”起来,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至关重要。我认为课堂教学要体现“活”,必须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尝试。
一是转变师生角色。教学过程应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使教师从“幕前”走向“幕后”,由“主演”变为“导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为学生搭建唱主角戏的课堂舞台。如:每节课的准备活动,可让学生轮流担当小老师的角色。
二是“教”与“学”的转换。在教学中“学法”比“教法”更重要,学生“会学”比教师“会教”更重要。例如在新教材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先行主动尝试学习新教材,然后谈体会,师生共同探讨,教师在学生有所领会的基础上加以技术性指导点拨,最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提高。
综上所述,提高体育课堂质量的途径众多,只要每位体育教师认真思考,刻苦钻研,不断积累,加强学习,就能寻找出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共同营建一个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课堂环境。
- 【发布时间】2017/9/27 9:59:08
- 【点击频次】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