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语文课外作业的优化设计

 

【作者】 张忠贤

【机构】 四川省华蓥市庆华镇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作业作为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实践平台,不能仅能限于抄这抄那,要从语文学科性质出发,强化语文实践,使之由知识转化为语文实践技能,从而形成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作业  设计  优化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作业是其实践的平台,也是将学生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素养的有效实践与训练平台。我们不能按传统套路还是让其抄这抄那,或是一本课外教辅资料做这做那,一页一页地接着做,一题一题地接着做,似乎注定要从第一页第一题做到末页的末题为止。这是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宿命”,这种不加选择、不分对象、不分题型的“一刀切”作业,不但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整日埋在题山题海里,还使学生泯失语文学习兴趣,缺失个性。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作业安排设计,是不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幸而素质教育如黎明长剑拨云去雾见日,及时发现这“损人不利己”的所谓作业布置。小学语文作业我们进行优化设计,少一点重复,多一点创新,少一点抄写,多一点实践型才是语文作业走出传统的王道。
  一、作业的优化设计,应紧密结合学生生活
  “生活即教育”。语文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高度概括。看似“文字冰冰”,实际上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也应该是生活的延续。把语文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一切为了语文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与社会、与家庭、与生活的联系是不可取的。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连接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例如,在教学《会“呼吸”的公路》后,我们可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是否被污染,应该怎样制止人们任意污染环境的现象,怎样提高人们环保的意识并写一份观察报告或合理化建议。之后,再组织学生搞一次语文实践活动,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际生活中,用生活中鲜明的例子来教育学生,不是比机械的作业更有效吗?
  我们知道,现行“00后”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缺乏交际能力,理事能力,不懂得为他人着想,目光停留于家庭,学校中。针对这些情况,我认为,可以有目的地精心安排语文作业内容,利用作业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如让学生为自己的妈妈过节日,献一首歌儿或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以写一首小诗或做一张货卡献给妈妈。教师节,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小制作,或画一副画写上最喜欢的话,献给敬爱的老师。重阳节,布置学生为家里的老人过节,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受到关心他人、尊敬老人的教育。再如让学生定时看电视,看时事新闻,然后谈感受。真正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看身边的人和事,关注他人,关注社会。这样,利用作业不仅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作业的优化设计,应注重学生思维培养
  传统作业实践中,总是认为语文作业应巩固课上所学知识,让知识升华。在布置作业时,不是让学生学词语,就是让学生背课文,要么,就是把学生作业捆在练习上不肯放松,结果呢学生对这类单一枯燥的作业毫无兴趣,只是机械的乱做一气,怎么能升华呢能内化为能力吗?这不仅违背了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多元化教学,还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意义。因此,我认为老师在布置作业时,除了写一些必要的词语,背一些该背的课文外,不妨腾出一点空间,设计一些语文个性化练习,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让作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园地。例如,在教学文《乌鸦喝水》之前,我们可布置学生预习,要求他们学生想想乌鸦有哪些能喝着水的方法,找到最佳策略。经过准备,学生想出了五六种能让乌鸦喝水的方法,如用麦管吸,请别的动物帮忙等,并在课堂上展开了激烈争吵,最后许多学生还是认为乌鸦往瓶子里放石子的方法最好。当然也有学生提出这种方法也有条件限制,即当时旁边每有小石子,瓶口又小,怎么办等问题。这个作业设计立足于课文,努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收到了较好效果。
  三、作业的优化设计,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也是如此,即使接受同样的知识,也有快慢之别。要求有差异的学生“齐步走”---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我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中,有意识地改变了过去的那种命令式、强制式的方式,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学困生的接受能力,设计多梯级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因此,我往往在一个大题目后面设计几类作业,让学生根据情况自主选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如教完<<一只梅花鹿>后,为了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八个词语“不由自主、匀称、抱怨、赞不绝口、美中不足、没精打采、美滋滋、灰心丧气”达到识记,理解和运用的目的,可以设计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①抄写词语;②从这八个词语中挑选4个造几个句子。第二层次:假如你是文中的那只梅花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将梅花鹿的感受写下来,尽可能用上上述八个词语。第三层次:根据所给八个词语写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这样分层设计,梯度安排,就能很好地解决不同差异学生的“吃饱吃足”问题了。
  总之,小学语文作业需要我们优化设计,做到精心准备,认真选择、组合或加工,不能其他资料中顺手拈来,多一些生活实践题、多一些开放题,多一些既能育脑又能长智的题。尽量让学生从机械重复的“题海”中解放出来,吮着素质教育的空气自由成长。
  参考文献:
  [1]邵双双,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优化设计策略[J].教育科学,2016年。
  [2]黄志华,浅谈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优化设计“五化”[J].少儿科学周刊,2014年。
  [3]曹秋梅,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优化设计[J].新疆教育,2013年。
  • 【发布时间】2017/9/27 9:49:24
  • 【点击频次】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