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略议高中化学教学

 

【作者】 杨 俊

【机构】 四川省南充龙门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化学作为最基础的一门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具有较强的联系。化学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进一步联系着学生的日常生活。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标准的出台,高中教育阶段中的化学教学也需要及时进行教学革新,不断创新与优化教学模式,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全面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作为构成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最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部分。通过有效地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班级中学生不仅可以充分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趣味性,同时还可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效提升实验观察力,并将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全部内化成为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物质世界的奥妙。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镁的提取及应用》这一课时,问道:“同学们,氯化镁可以用来制取生产、生活中需求量很大的金属镁,怎样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怎样将氯化镁变成我们需要的金属镁?镁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几种固体物质?”教师可以在实验室内直接带领学生进行试验,由化学教师在空气中点燃镁条,镁条直接发出十分耀眼的白光,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紧接着生成了一种白色、固体状的氧化镁。此种试验操作自身具有便捷简单的优势,在夜间进行操作效果更加显著。镁条在燃烧过程中,与空气产生了化学反应,出现大量白光,在有效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同时,保证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对教学模式及时进行更新
  在现阶段的高中化学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是很关键的一项教学工作,对整体教学质量具有非常大的决定作用。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高中化学教师与班级中学生之间早已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互动、平等的教学合作关系。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实际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事物,发挥好自身教学引导者、组织者的教学作用,同时要对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研究与解析,反思自我的教学问题,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创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学生自我的学习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知识探索,进而不断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教师要提高对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重视意识,并积极应用
  高中教育阶段的化学学科,由于十分注重专业概念与实际操作的教学课程,加上高中生群体之间存在着性格、学习基础、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从而导致了学生无法自主求解诸多化学问题。依据这一现象,教师需要及时提高对合作教学重视性,并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高中化学学科的实验教学活动,其自身需要借助学习团队进行合作完成,学习小组通过有效的分工合作来切实有效地落实实验操作,并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展开学习讨论,这样就能及时有效地解决自我的学习问题。例如,教师在教学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进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由学习小组内的一部分成员组装化学实验器材,一名同学负责收集气体,一名同学负责气体验满工作的检查。只有团结一心,学生才可以在大量的实验操作中逐渐掌握氨气的相关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仅有效地调动了班级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合作意识。
  四、适时运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是典型的理论式教学,已经逐渐不适应时代的需求,教育研究者为了使教学顺应时代需求,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和改革,出现探究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探究式教学,将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去学习。探究式教学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重点让学生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究式教学需要学生的去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而后解答问题。例如,在课堂上介绍《酸雨》的构成时,教师可以不用理论去讲,直接拿出酸雨的实验品,让学生做分解实验,自我探究,找出其中的腐蚀性的物质硫酸。如此,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探究,对于酸雨的知识点更加透彻,再联系到硫酸的其他特性,能够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五、巧妙地运用实验教学方式,带动学生积极思考
  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摆脱主讲的角色,赋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引入方式、情景铺垫模式、化学实验等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关注度,激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运转。教师应该对教材深入研究,将每个知识点吃透,才能故布疑阵,设计出美妙绝伦的问题和情景。例如,教师在《金属元素》中铁的时候,可以用化学实验来吸引学生。教师在实验之前,应该准备好注射针,果盘,烧杯等实验用具,带好水、羧甲基纤维素、FeCl3溶液、KSCN溶液和K4[Fe(CN)6]溶液等化学实验用品。首先,教师将配置好的羧甲基纤维素和水的透明混合液放在果盘里。然后,教师又分别在三个烧杯中配置一定量的FeCl3溶液、一定量的KSCN溶液和一定量的K4[Fe(CN)6]溶液。再然后,教师用注射针管分别抽取一定量的KSCN溶液和K4[Fe(CN)6]溶液分别放在水果盘中水溶液中左右两端。再用注射针管吸取一定量的FeCl3溶液,在盘中水溶液中书写“菊花开”三个大字,可以看到红黄蓝三种字体,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先介绍铁盐变色反应的原理,再提出铁元素的介绍。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是为了解决我国化学教学现状的问题,参考国外的教学经验,从而提出改革教学的的最新方式方法。新课程改革摆脱理论性教学的习性,重视实践性教学,给予学生更多地实践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实质的精神,化学教师若想切实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要从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发展方向及实验教学等多个视角着手,对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创新,以此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 【发布时间】2017/9/27 9:46:51
  • 【点击频次】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