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提问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张 婧

【机构】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体现“教有疑”理念的提问策略,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还能促进学生主体作用发挥,更好地建构语文知识,发展语文素养。但这样的效果,需要我们精心做好提问这个系统工程。
  关键词:高中语文  提问策略  应用
  学起于思贵有疑。但我们现行学生,大都没有主动质疑习惯,更不会主动思考。南宋教育家朱熹告诉我们,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提问就是“教有疑”理念的具体物化。然而,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语文课堂上的提问走进了误区,比如过多提问,认为多发问就是启发式教学,没有提问或提问较少就是在灌输,就是注入式教学;随意性提问,问题缺少精心设计,张口便问“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成为口头禅,问得勤,收效不大;表面性提问,场面热热闹闹,问题浅层化,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思维与探究能力的训练;追问性提问,喜欢在提出问题后对学生进行追问,直到得到自己所要的答案为止;惩罚性提问,发现某一学生精力分散,突然发问,借机惩罚等等。这样类似的提问,举不胜举,不但耗用时间,有效性还不高,还不能有效地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全面倡导新课改实践的今天,我们必须精心设计提问内容与形式,创新运用提问艺术,抓实这个系统工程。
  一、问题设计应切中要害,启发思维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引领平台,我们的所提的问题,要能联系学生的实际,就像一只火把,点燃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能领着学生思维前行。而这样的问题设计必须切中要害,能启迪思维。特别是抓住课文本身的矛盾,抓住学生理解课文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矛盾,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例如,在进行《项链》一课教学时,我们就可设计这样的问题:“玛蒂尔德在得知花了十年的心血偿还的项链是假的之后,她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这样的问题很好地启迪了学生思维,让他们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自我的创造能力,在多种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和判断,从而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提问时机应慎重选择,切忌随意
  在备课中设计问题,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提问时机。好的提问总是在水到渠成之际来的。既不在学生没有任何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而来,也不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后再问。实践中,为了体现这种效果,我们往往在教学情境中,通过语言渲染到一定程度时再发问。这样就能有效引发学生思考,促进质疑。多年实践告诉我们,若选准最佳突破口,把握时机,问于矛盾之时,就会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积极效果。也就需要我们应慎重选择,切忌随意。
  三、提问对象应把握难度,体现分层
  因材施教原则告诉我们,要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而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而采取分层教学,把握梯度就是遵循的正确做法。为此,在实践中,我们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问题不能太难,应以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能够解答为宜;也不能太易,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经过努力才能解答,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的,就要点拨引导,或划大为小,或划难为易,为学生答题架桥铺路。譬如,要学生概括课文《荷花淀》大意,可以这样来问: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情?事情是怎样发生、怎样发展的?结果怎么样?这件事有什么含义?这样让学生逐层思考,学生便能在思考中汇点成线,作出结论。
  四、提问过程应面向全体,促进探究
  教学是师生的多维互动,提问是师生对话的情感交流。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民主氛围,使学生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与强制,这样他们才能自由与自主地思考、探索,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听取回答,以求实的态度肯定学生回答中的每一点成绩,不能用现成答案去束缚学生。课堂提问面对的应是全体学生,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或一些不敢在公众场合之下说话的同学,更应该多提供一些机会,这样才能培养他们发言的勇气和力量,唤起他们的自信。例如,在教学《孔雀东南飞》一课的结尾时,我们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刘兰芝聪慧美丽,勤劳能干,知书达礼,焦仲卿对她又情深似海,焦母为何非休她不可?”对这个问题,学生表现出很高的兴趣,讨论非常积极,他们的回答也丰富多彩,表现出对此的有效思考。有的认为是“刘兰芝没生孩子,古代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的认为是“兰芝太能干了,让婆婆显得太无能了,这使焦母很没面子”。也有的说是“焦母是独自把儿子拉扯大,不愿让兰芝夺走儿子对自己的感情”。“焦母见儿子太恋家室,怕影响了前途”等等。对于学生的思考成果我们应不持否定态度,要求他们带着自己的答案进一步阅读课文,进一步探究。最后告诉学生,全诗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歌颂了他们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的丑恶本质,而焦母的所作所为则处处体现着一个封建家长的极端蛮横无理,独断专行。这样既维护了同学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使同学们对作品的人物、主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五、问后评价应注重激励,体验成功
  问后评价也是提问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这环节由于很多教师不重视,认为可有可无。其实这是错误的,高中学生也是需要激励的。因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赏识而生存。因此,不论是答对还是答错,只要是学生有创新观点的,我们都应在引导中抓住闪光点予以激励,这不仅能让学生体验成功,还难激发学生再思考。
  总之,提问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织手段,我们必须做到精心设计,科学应用。在新课改实践的今天,我们有必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和阐释提问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技能,让它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以更好地配合高效课堂的创建。
  参考文献:
  [1]刘小林,高中语文教学的提问艺术[J].教师,2014年。
  [2]李梅,语文教学中的提问策略应用[J].基础教育,2015年。
  • 【发布时间】2017/9/27 9:44:49
  • 【点击频次】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