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实施新课改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汪玉明

【机构】 四川省会东县铅锌镇中心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不再是“满堂灌”,而是让学生在和谐愉悦教学情境中受到兴趣驱使,自觉发挥主体作用,在参与中发展创新思维,获得良好思维习惯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改  实施  实践策略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数学知识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良好数学素养的重要平台。当然也是我们实施新课改的常用平台。我们知道,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其效果性是直接关乎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学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那么,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教学有效性呢?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以及新课改的体会,我认为:必须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和提高数学思维。
  一、创设愉悦和谐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竞争加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学校教育,就在新时期担当着如此重任。而学生是我们培育的对象,我们培养出来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着这一代人的竞争实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作用。而要实现这一切,又必须调动学生主体性,因为学习毕竟是学生本人的事,只有他们主体充分发挥了建构作用,这样的效果才能达到。而兴趣是促使他们发挥作用的源动力,是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原因。因此,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要创设情境,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时代和社会条件,包括学生自身条件的影响下发展变化的,由于这个发展过程彳间比较长,而且影响这个发展过程的因素又十分复,所以它常有变化反复的现象,这是很自然的。重要的是我们要随时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历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他们的兴趣向正确方向发展,诱导、引导、启发、鼓励、赞扬,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手段,把学生的兴趣带到学习上。
  二、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有机的进行搭配,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流程,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发展数学素养的重要策略。实践中,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流程时,必须要注意紧扣教学目标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来组织课堂教学。严格控制教学内容的难与量,不增加难度,不降低要求。设计果堂教学流程时,还必须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学过程的展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当同学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应安排独立思考与练习,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并有意识地让他们的思维火花产生“撞击”与“交流”,这样,学们对某一概念的理解,对某一例题的推演,就会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逐渐过渡升华,并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而实现对知识的领会加深,能力也得到发展。
  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到说到底,学习是学生本人积极建构与内化的结合,教师的一切手段都只是外因。因此,要让学生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到多种感官总动员,要学生在上课时全神贯注,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耳到就是专心听讲,听老师对问题的分析,自己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发。眼到:上课既要看书本,又要看老师板书,二者必须有机兼顾,学习老师的解题格式,提高自己规范解题的能力。心到:就是指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解题思路,认真体会老师是如何抓住问顿的重点,如何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解题的方向的。口到:就是要积极主动地把自己所思与同伴、老师交流。手到就是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划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并且要将老师讲课的重点、要点记录下来,记忆老师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以便课后复习之用,同时要认真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课堂上最忌讳以听懂为目标,最好能摘抄老师的讲解步骤,必要时甚至可以背诵一部分关键步骤。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那么较于复杂的,我们可以进行尝试。
  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良好思维习惯
  学生关于质疑的思维习惯较之数学创新欲望、数学创新情感,更趋于稳定、持久。它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就会稳定、持久地影响创造者自身;是一种稳定的、积极的创新心理倾向,它使数学创新内化为创造者的一种需要,形成惯性,形成自然。可以说,数学学习习惯的确立,标志着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但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它是在数学教育的影响下,在积累中变化,在渗透中升华,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的。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我们应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创设良好的教育条件,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促进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形成。鼓励创新,形成敢于创新的氛围。
  以上,是我多年实践小学数学教学,所积攒的一些经验。可能存不妥,但我们要有转变观念,更新策略的勇气和做法,这样,才能明确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实践中,我们感觉到激发兴趣就是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这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动力;而数学创新思维的训练可以说是数学创新教育的特殊性,也是我们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良好做法。总之,在新课改的实践路上,需要我们且行且思。
  参考文献:
  [1]殷红,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赤子,2015年。
  [2]何小红,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5年。
  [3]薛玉荣,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青年时代,2016年。
  • 【发布时间】2017/8/25 10:58:20
  • 【点击频次】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