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分组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蒋 薇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顾县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分组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中,我们要科学分组,建立组间管理,确定小组长,还  要注重以组为单位施教,发挥成绩好的"教员"的作用,以优带差,促进共同进步。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分组教学法  应用
  分组教学法,又名小组合作学习法,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新课标倡导任务驱动法,而任务驱动也常以分组方式去践行一个任务的完成。因此,我们可以说,分组教学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市场。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也发现,分组教学法的确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分组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采用分组教学法的原因分析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侧重于学生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索精神、创造性的培养。在教学中主要通过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训练来达到教学目的,所以大多是计算机操作的教学。这也成为信息技术教师教学难的一个主要原因,难于学生课堂管理,难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难于进行计算机知识的系统教学。而传统教学的方法又比较简单,认为计算机操作的技能容易掌握,于是就通过电子教室软件给学生讲解后,由学生自行练习。然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尽人意,大多数学生达不到操作的要求,对于给定的教学任务并不能高效完成。在传统方法被否定之后,我们必须创新策略,于是,我试着用多给他们讲几遍的方法来解决,但效果仍不明显。而且同一个操作,讲的次数多了,学生既没兴趣,又容易对你讲的内容反感。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自主学习,更不利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对计算机知识掌握较快的同学,你的反复讲解,既占用了他们学习其他操作技能的时间,又没发挥他们在计算机方面的"特长",是阻碍其学习的进步的做法。我还发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比较难,每次只能抽查一部分学生,不能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于是我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发现分组教学能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这是我大量践行分组教学法的实践原因。
  二、分组教学法的实践策略
  首先要科学分组。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首先要求教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要有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科学地进行分组。分组于,要遵循"组际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组,把班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人数一般在十人以内。人数过多,增加小组长的工作量,不利于面对面地进行学习帮助,对小组的每一位成员也不能更好的了解。人数过少,小组太多,不利于教学管理,达不到分组教学的效果。
  其次要成立组间管理和人员分工。对小组长的选拔,小组长是该组学习上的带头人,是对信息技术知识掌握较全面,操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较好的学生担任。教师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就应多观察,物色每一个小组的组长,小组长还可由小组成员推选,实行竞争上岗。在划分学习小组时,每个小组的实力差距越小越好,有利于学习小组间的竞争。再次是注重实践操作教学。分为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学习和操作能力的学习。对于计算机基础理论,教师主要通过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等手段对全班进行教学。教学时尽量多给学生留些时间,让学习小组间进行交流和讨论,由于计算机涉及较多的概念、常识较多,可对教学内容延伸,让小组成员间的实现"资源共享",小组间相互交流、学习,大家共同进步。而对操作知识的教学,教师仍应先演示操作,对操作学习可能有难度的地方,要重点讲解,但教师讲的时间要尽量少。
最后发挥组员间的相互作用。多留时间给学生操作,对最先掌握操作方法的学生,要让他们成为每个小组的"教员",教会那些在操作上有困难的学生。这样对操作能力较好的学生来说,既是鼓励,又是对他技能的发挥,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而对非"教员"来说,更是一种激励。小组长既可能是教员,又可能还是"学员"的,对不是教员的小组长,就先让其掌握操作方法,才好让其协调组员间的学习问题,收集组员意见,向教师汇报。教师在小组间巡视,了解小组学习状况,抽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检查教员的教学情况。对没完成玫学任务而报告完成的小组长给予批评,严重的撤职,做到让笫一名学生掌握要求的基本操作。教师组织小组之间学习的交流和探讨,布置课堂教学任务,检查各小组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教学效果,协调小组之间的活动。
  三、分组教学法的现实意义和不利因素
  分组教学除了可用于完成教材的教学任务外,还可对其应用延伸。通过划分兴趣小组、特长小组等,对更广泛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学习;对计算机及网络知识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应用能力。增加小组内的竞争和相互学习氛围,给予小组长一定"特权",鼓励小组成员竞争小组长职位,提高学习积极性。加强小组间的竞争,利用各种活动,如制作文字效果,制作网页、制作简单动画等方式,对完成较好的组给予一定奖励。分组教学既可完成学习任务,又可提高小组间的竞争。通过特长、爱好小组对计算机、网络知识进行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热情。通过恰当的分组,可达到以优带差,使每一个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优优组合,形成学习上的突破;形成良好的计算机学习氛围;培养相互学习,相互协作的学习习惯等教学效果。分组教学的应用,还应注重小组的管理,防止小组的自由散漫;加强学习引导,防止小组间和学生间的不当竞争,引起班级分裂;加强小组长思想教育,避免学习上骄傲;加强学生计算机及网络文化的教育,正确引导,使分组教学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蓝文治,信息技术教学中分组教学法应用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
  [2]李梁雅,信息技术教学中分组教学法的运用[J].新课程,2012年。
  [3]颜丙晗,基于任务驱动的分层分组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分析[J].教育界,2014年。
  • 【发布时间】2017/8/25 10:58:07
  • 【点击频次】331